詞語來源

京畿一詞出現於中國唐朝,當時將唐長安城周邊地區分為京縣(赤縣)和畿縣,京城所管轄的縣為赤縣,京城的旁邑為畿縣,統稱京畿。中國唐時有京畿道,宋時有京畿路。
<左忠毅公逸事> :“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
“京畿”來源於“中國”,意即“位於國之中央的都城”,即今天北京及其周邊地區。至周代又稱為“王畿”,特指成周,王城,鎬京及其周邊直接統治的區域。至漢魏時期始有“京畿”之稱,指長安,洛陽及其周邊地區。其核心為“京洛”,“京師”等。
例句解析
1.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遂建許都,造我京畿,設官兆祀,不失舊物。”
2.《北齊書·封述傳》:“遷世宗大將軍府從事中郎,監京畿事。”
3. 明 沈鯨 《雙珠記·京邸敘親》:“寓京畿委巷,滌器壚旁,招商來往。”
4.《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二十世紀之中國》:“藉口義和,聯軍麕聚,鋒銳所向,既已蹂躪京沽,喋血京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