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溯源
象形字。甲骨文的“京”字,描畫的是一個高樓的形狀(圖1-3),高台之上建有高高的房子。可能是用於觀察敵情的瞭望塔,一說為人工堆積而成的高大土丘。“京”有高大的含義,是取其牆高、房高這一特怔;將國都叫做“京”,也是取其大的含義。金文(圖4-6)與甲骨文差不多,只是在其上的房壁上加了兩橫,表示窗戶。戰國文字(圖7-9)出現省畫變形。楚系文字與三體石經寫法相合。小篆(圖11、12)稍有變化,但仍保持了高台之上房屋的樣子。楷書是由小篆楷化而來,已經不像高丘了。受古文字型影響,一些書法作品中的“京”字中部多出一橫,寫作“亰”。現代規範寫法的“京”字中部沒有多出一橫。
詳細解釋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名詞 | 〈文言〉高丘。 | artificial mound | 《詩經·小雅·甫田》:“曾孫之庾,如坻如京。”毛傳:“京,高丘也。” | 築京;京丘;京觀 |
〈文言〉特指京觀。古代戰爭中,勝者為了炫耀武功,收集敵人屍首,封土而成的高冢。 | 《呂氏春秋·不廣》:“齊將死,得車二千,得屍三萬,以為二京。” | |||
〈文言〉大穀倉。 | 《管子·輕重丁》:“有新成囷京者二家。” | |||
國都;首都。 | capital | 《詩經·大雅·文王》:“殷士膚敏,祼將於京。” | 京都;京師;京府;京畿 | |
(Jīng)北京的簡稱 | 進京開會。 | 京腔;京劇;京漢鐵路 | ||
〈文言〉鯨魚,後作“鯨”。 | whale | 揚雄《羽獵賦》:“騎京魚。” 李善註:“京魚,大魚也。字或為鯨。” | ||
(Jīng)古地名。春秋鄭邑,為共叔段所居。故址在今河南滎陽縣東南。 | 《左傳·隱公元年》:“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杜預註:“京,鄭邑。今熒陽京縣。” | |||
(Jīng)指京族。 | ||||
(Jīng)姓氏用字。參看“京姓”。 | ||||
形容詞 | 〈文言〉大;盛。 |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後,莫之與京。” 《舊唐書·宣宗紀》:“動皆如意,古無與京,念此誠勤,宜加寵賞。” | ||
數詞 | 古代數名,指一千萬。一說萬萬兆為京。 | 徐岳《數術記遺》:“十兆曰京也。” 《孫子算經》卷上:“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 | ||
(以上參考資料 ) |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五】【京部】舉卿切(jīng)
人所為 絕高丘也。從高省,| 象高形。凡京之屬皆從京。
【注釋】①人所為: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對文則人力所作者為京,地體自然者為邱;散文則亦通稱也。”
說文解字注
人所為絕高丘也。
註:《釋丘》曰:“絕高為之京,非人為之丘。”郭云:“為之者,人力所作也。”按,《釋詁》云:京,大也,其引伸之義也,梵谷者必大。
從高省,丨象高形。
註:舉卿切,古音在十部。
廣韻
舉卿切,平庚見 ‖京聲陽部
京,大也。《廣雅》曰:“四起曰京。”《風俗通》曰:“京,非人力所成,天地性自然也。”京義亦取此。公羊曰:“京者,大也;師者,眾也。天子之居必以眾大之辝(辭)言之。”又姓,《風俗通》云:“鄭武公子段封於京,號京城大叔,其後氏焉。”漢有京房。
【校釋】京義亦取此,當作“京師義亦取此”。
康熙字典
【子集上】【亠字部】京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6
《唐韻》舉卿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卿切,竝音驚。大也。揚子《方言》:燕之北鄙,齊楚之郊,凡人之大謂之京。
又《爾雅·釋丘》:丘絕高曰京。《廣雅》:四起曰京。
又蔡邕《獨斷》:天子所居曰京師。京,大也。師,眾也。《公羊傳·桓九年》:天子之居,必以眾大之辭言之。
又數名。十億為兆,十兆為京。
又姓。漢京房,宋京鏜。
又與原同。《禮·檀弓》:趙文子曰: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於九京也。註:九京,山名,在今絳州。晉大夫墓地在九京。京卽原字。
又人名。《後漢·銚期傳》:破更始將軍京。《東觀漢紀》:京作原。古通用。
又與鯨同。《前漢·揚雄傳》:騎京魚。
又與強同。《山海經》:北方神名禺強。《莊子》注作禺京。
又《韻補》葉居良切,音疆。《詩·小雅》:憂心京京,葉上將下癢。《左傳·莊二十二年》: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註:京猶齊也。卿音羌。
《說文解字》書影 | 《說文解字注》書影 | 《康熙字典》書影 | 宋本 《廣韻》書影 |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❶“小”的第二筆楷體是點。
❷全字上寬下窄。
❸“亠”首筆點在豎中線上端。
❹“口”居田字格中心部位。
❺“小”,亅的豎段在豎中線。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
韻書集成
小韻 | 反切 | 聲母(紐) | 韻母 | 韻目韻部 | 韻系 | 聲調 | 等 | 四呼 | 擬音 | 韻攝 | |
上古音 | 陽 | kraŋ | |||||||||
廣韻 | 驚 | 舉卿切 | 見 | 下平十二庚 | 庚 | 平聲 | 三等 | 開口 | kjɐŋ | 梗 | |
中原音韻 | 京 | 見 | 庚青 | 陰平 | 齊齒呼 | kiəŋ | |||||
洪武正韻 | 姜 | 居良切 | 見 | 十七陽 | 陽 | 平聲 | |||||
京 | 居卿切 | 見 | 十八庚 | 庚 | 平聲 | kiəŋ | |||||
分韻撮要 | 經 | 見 | 英 | 第七英影應益 | 陰平 |
(以上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