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致死損傷

亞致死損傷

亞致死性損傷,較輕的細胞損傷是可逆的,即消除刺激血子後,受損傷細胞可恢復常態,通常稱之為變性或是亞致死性細胞損傷。

亞致死性損傷(sublethalcellinjury):較輕的細胞損傷是可逆的,即消除刺激血子後,受損傷細胞可恢復常態,

亞致死損傷亞致死損傷
通常稱之為變性或是亞致死性細胞損傷。

亞致死性損傷的發現

細菌的亞致死性損傷現象雖在1917年就早有發現,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逐漸被人們所重視,而且大多側重於食品微生物學領域。一方面,用以提高殺菌效果,來延長食品保存時間;另一方面,在於提高食品中細菌檢驗方法的敏感性,以便更好地判定食品的安全性。在醫學和獸醫微生物學領域,則在於提高消毒劑殺滅病原微生物的效果方面。因此,研究微生物的亞致死性損傷及其恢復,這不僅在消毒理論研究還在傳染病預防以及公共衛生學實踐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

細菌損傷和恢復的一般特徵

細菌受亞致死性損傷後的一般表現有失去在同種正常菌細胞能很好生長條件下的生長能力;在對同種正常菌細胞無明顯抑制作用的選擇性培養基中,不能生長繁殖;繁殖適應期延長;發生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改變。細菌受亞致死性損傷後的表現並不是基因的改變,當其又重新培養在適當的培養基和適宜的溫度下能很快得到恢復,並重新獲得正常生理生化特性。而且受損傷細菌細胞一經修復,不再表現出任何受傷的特徵,但也有某種損傷的個別變化不能完全恢復到和過去一樣的現象。

細菌損傷的表現和修復

各種理化因素處理均能使細菌細胞遭受損傷,不同的處理可導致細菌細胞不同部位的損傷。現已觀察到的損傷有細胞壁的損傷、細胞膜的損傷、核酸的損傷以及機能的損傷等。其修復機制還不太清楚,一般認為受傷細菌修復需要營養豐富的培養基,但也有實驗表明受傷菌的修復在簡單的最低營養需要的培養基中比複雜的營養豐富的培養基中更為容易。另外,受傷菌修復不僅要靠複雜的營養,熱損傷細菌的恢復還與接觸空氣的程度有關,冷凍損傷菌的恢復對pH的變化更為敏感。

細菌芽孢的損傷和恢復

細菌芽孢損傷和恢復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加熱的影響。就其研究結果看,其損傷和修復的主要表現有非營養性發芽激活物如溶菌酶可增加熱損傷芽孢的恢復;芽孢計數最適培養溫度發生改變,即降低或變窄;對營養和其他因素的需要變的苛刻;對抑制劑的敏感性增加;芽孢構造發生改變。

相關名詞

殺菌 抑菌作用 滅菌 消毒 防腐 無菌 無菌操作 大腸桿菌防腐劑 消毒劑 共生 寄生 頡頏 烈性噬菌體 溫和噬菌體 亞致死性損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