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韋利

?(3)《中國古詩選譯續集》,1919年7月在倫敦出版,內收李白、白居易、王維等詩人的詩作多首。 ?(5)《中國古詩集》,1946年在倫敦出版,共213頁,收入230餘首詩歌的譯文,其中白居易的詩占101首。 ”?(7)《李白的詩歌與生平》,1951年在倫敦出版,共123頁。

亞瑟?韋利 (Arthur Waley, 1888~1966)是著名英國漢學家、文學翻譯家,他精通漢文、滿文、蒙文、梵文、日文和西班牙文等語種。他一生撰著和譯著共200餘種,其中大部分都與中國文化有關。《不列顛百科全書》介紹他的詞條說:“他是20世紀前半個世紀中的最傑出的東方學家,也是將東方文種譯為英文的最傑出的翻譯家。……他是一位詩人和詩歌的創新者。由於他的譯作,使中國文學易於為西方讀者接受了。”亞瑟?韋利終生從事漢學的研究,但他從未到過中國。40年代,我國著名作家蕭乾訪問英國時曾問他為何不去看看中國。他的回答是:“我想在心目中永遠保持中國唐代的形象。”?
亞瑟?韋利的一句話反映出了他對唐代中國的偏愛。他所翻譯的中國文學作品基本上都是唐詩,其中主要包括:?
(1)《中國古詩選譯》。該詩集包括李白的《烏棲曲》、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衰病》和《廢琴》等英語譯文,僅16頁,於1916年自費印刷,供文學界的朋友們欣賞。?
(2)《中國古詩一百七十首》,1918年7月由倫敦康斯特布爾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共168頁,後轉譯為法語、德語等文字。內收從秦朝至明朝末年的詩歌111首,另有白居易的詩59首。該詩集附有亞瑟?韋利撰寫的《翻譯方法》,文中詳細陳述了他翻譯中國古詩所採用的方法。他提倡根據原詩的結構逐字逐句直譯,而不是意譯。他以為詩的意象反映詩人的靈魂,譯者不可加入自己的想像更改原詩,意譯很可能歪曲詩的原意或者致使一部分信息流失。他不堅持英譯詩的押韻,因為勉強湊韻會有損於原意的表達。?
(3)《中國古詩選譯續集》,1919年7月在倫敦出版,內收李白、白居易、王維等詩人的詩作多首。?
(4)《詩人李白》,1919年出版,書中附《導論》、《李白的生平》及譯詩說明,收入李白的詩歌23首,如《蜀道難》、《將進酒》、《江上吟》、《夏日山中》和《自遣》等。?
(5)《中國古詩集》,1946年在倫敦出版,共213頁,收入230餘首詩歌的譯文,其中白居易的詩占101首。?
(6)《白居易的生平及其時代》,1949年在倫敦出版,共238頁,是一部關於白居易的傳記,內容主要是以白居易的詩文譯介聯串起來的。亞瑟?韋利在該書的《序言》里寫道:“這部書只是白氏生平的概括介紹,不是全傳。書中選用的白氏作品,詩與文各占一半。有關白氏的傳記資料並不缺乏,我的困難是要從龐雜的資料中把有關傳記的部分選譯出來,同時為這部書確定一個長短適當的篇幅。”?
(7)《李白的詩歌與生平》,1951年在倫敦出版,共123頁。?
愛德華茲 (Evangeline Dora Edwards,1880~1957)出生在中國,其父是赴華傳教士。1938年,倫敦阿瑟普洛普斯坦因公司出版了她英譯的《中國唐代散文作品》,內收晉代志怪小說《搜神記》的某些篇章、唐代傳奇《李娃傳》和《太平廣記》里的一些材料。
翟林奈 (Lionel Giles,1875~1958)是英國第一代漢學家翟理斯之子,出生在中國,子承父業,成為英國的第二代漢學家。他於1921年翻譯和出版了《唐寫本搜神記》,於1938年譯出《三國演義》中的部分片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