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所謂“亞文化”,又稱副文化、次文化,是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屬於某一區域或某個集體所特有的
觀念和生活方式。主文化反映的是主流意識,亞文化一般與社會主文化相偏離。不同的群體、“圈子”有不同的亞文化。由於亞文化直接作用或影響人們生存的社會和心理環境,其影響力往往比主文化更大。“亞文化圈”的負面影響力多表現為八小時之外的休閒、娛樂、交友等,處於組織監督的邊緣地帶、空白地帶,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不注意檢點自己的行為,“亞文化圈”中隱藏的消極的、不健康的東西就會顯露出來,腐蝕和侵害人們的健康靈魂,甚至使其走上違紀違法的道路。
但“亞文化”本身是一個人人離不開、又無是無非客觀存在,其正反作用完全在於個人的選擇與把握。但領導幹部、社會名流的亞文化生活會成為深度影響社會文化走向與價值判斷。
主要表現
幹部、名流“亞文化圈”確實存在一些不健康、不純潔的東西。比如,“沐浴文化”,到高檔洗浴中心、足浴城洗桑拿,享受“幸福人生”;比如“飲食文化”,熱衷於與自己有工作關係的大款、老闆觥籌交錯,常常成為這些大款、老闆的“座上賓”;比如“休閒文化”,時常出沒於休閒娛樂場所“瀟灑走一回”,樂此不疲……在這些“亞文化圈”中,既有金錢美色的誘惑,也有玩物喪志的危險。長此以往,倘若沉湎其中,放縱自己,就會難以自拔,抵禦不住各種腐蝕和侵害,直至走上違法亂紀的歧途。毋庸諱言,有些幹部蛻化變質、腐化墮落,走上違法道路,正是從其亞文化圈的腐蝕和侵害開始的。因此,重視和加強社會名流、公共人物文化圈的監督與管理,防止和消除亞文化圈對社會的腐蝕和侵害,是新形勢下加強幹部黨性修養、增強拒腐防變能力的一個現實的、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