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宗所說,謂此五類法身,皆含攝在大日如來一大法身內,所有十方三世諸佛菩薩,天龍鬼神,有情無情,皆是毗盧遮那法身所攝,包無不盡。一、自性法身,諸佛真身,法性理智,自然具足,三世常恆,流出三密之法,以教菩薩,有理法身與智法身之別,皆名自性法身。二、受用法身,諸佛的受用法身有二種,一種是自受用身,是自受法樂之身,與理相應,一種是他受用身,是為十地菩薩所現的身,與智相應,皆名受用身法。三、變化法身,諸佛為地前菩薩,及二乘凡夫,所現的丈六應身,說內證法,屬於變化所作,亦是法爾而有,名變化法身。四、等流法身,此身係為九界平等流出,故名等流,乃至為六道含靈,示現同類的身形,隨機化變,名等流法身。五、法界身,如來法身,具六大體性,周遍法界,名法界身。
相關詞條
-
法相
行、無為的五類法,如《品類足論》即有此說。但此五法的次第,與《百法明門論》等先說心心所不同,為何如此?色、心、心所等五類,本非講說唯識,這是分析...而分列為五類。然此仍依界處來,所以先說到色法。無著、世親他們雖然接受東南印...
基本簡介 書籍記載 歷史記錄 內容簡介 作品評價 -
印度佛教哲學
是一種多元論的實在論,它把世界分成五類,稱之為“五蘊”,即色蘊(物質現象...
印度佛教起源 原始佛教之說 -
頗瓦法
根器不同分為五類:一、 上根者見解印持法身之往生: 在此生自相續中生起無...,往生於法身界中。二、 中根者生圓雙運報身之往生: 對於生圓無二之瑜伽極為...而入定,則稱為上根法身往生,此即不經過中陰而成佛。隨後依次出現法性中陰...
名稱由來 往生分類 修法 儀軌 開頂 -
不空大師
分為五類:顯教類: 不空大師 《般若》、《華嚴》、《大集》三部大經包含了...》一卷、《大方廣如來藏經》一卷、《大聖文殊師利贊佛法身禮》一卷、《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贊》一卷。這幾部經論的譯出對於當時佛教中流行的幾個...
簡介 譯籍 語錄 弟子 影響 -
不空
而已。不空的譯籍可以分為五類:顯教類《般若》、《華嚴》、《大集》三部大經...王法正論經》一卷、《大方廣如來藏經》一卷、《大聖文殊師利贊佛法身禮》一卷、《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贊》一卷。這幾部經論的譯出對於當時佛教中...
人物履歷 時代背景 主要成就 祭日情況 門人弟子 -
四種怛特羅
五類,如辛底巴等許為︰事續、行續、瑜伽續、大瑜伽續、無上瑜伽續五部。或許二...中惟少部頂、部菩薩、部天龍藥叉三類,共僅五類。其各別所依經續及修法,可...空性法身同類之因,以此能證法身,獲得解脫故也。(三)善承侍己修悉地法︰即...
佛教專有名詞 事續 行續 瑜伽續 無上瑜伽續 -
二宗三際論
的顯現者,因此摩尼教徒稱之為“四大尊嚴”或“四寂法身”。大明尊的僚屬有五...的五類魔(五種黑暗的分子或原素)即濃霧、熄火、惡風、毒水、黑暗(暗氣)等。在中際,魔王及其所屬的五類魔等黑暗力量侵入了光明王國,從此雙方展開了一系列...
基本信息 簡介 -
四依法
解釋指四種依止之項目。依,依止、依憑之義。於經論中約分五類,即法四依...依,即:(一)色身依色相土,(二)色身依法性土,(三)法身依法性土,(四)法身依色相土。[華嚴經疏卷十](參閱‘身土四依’3016) ...
解釋 分類 -
四依
身依法性土,(三)法身依法性土,(四)法身依色相土。[華嚴經疏卷十...
法四依 行四依 人四依 說四依 身土四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