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霧中

五里霧中

五里霧中,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楷傳》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解釋:五里霧中,原指修道,現形容迷離恍惚、不知所從的狀態。

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
示例:郭沫若《關於非正式五人小組》:“對於政協各項協定不大明了的朋友,或許到現在都還在~吧。”

成語故事

五里霧中五里霧中
張楷,字公超,是東漢人,對道學很有研究,門徒常常上百人。每天造訪他的人車馬盈門,填塞街巷,有人便在他家附近開辦旅舍飯館賺錢,張楷只好搬家。張楷很窮,以擺攤賣藥維持生計。
永和年間,被推薦出任長陵(今鹹陽市東)縣令,張楷不就,搬到華山峪隱居,一時到華山峪求道者很多,致使華山峪成了集市,人們索性把華山峪叫成公超谷。張楷能在五里範圍內瀰漫雲霧,人們把學道叫“學霧”。元和三年,皇帝召他,他又推脫了。張楷活了70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