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10.1.
《素問》10.2.是故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此五味之所傷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鹹,此五味之所合也,五臟之氣。
《素問》10.3.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杯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
《素問》10.4.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生於心,如以縞裹朱;生於肺,如以縞裹紅;生於肝,如以縞裹紺;生於脾,如以縞裹栝樓實;生於腎,如以縞裹紫。此五臟所生之外榮也。
《素問》10.5.色味當五臟,白當肺、辛,赤當心、苦,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鹹。故白當皮,赤當脈,青當筋,黃當肉,黑當骨。
《素問》10.6.諸脈者皆屬於目,諸髓者皆屬於腦,諸筋者皆屬於節,諸血者皆屬於心,諸氣者皆屬於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
《素問》10.7.故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痹,凝於脈者為泣,凝於足者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痹厥也。
《素問》10.8.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衛氣之所留止,邪氣之所客也,針石緣而去之。
《素問》10.9.診病之始,五決為紀,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謂五決者,五脈也。是以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徇蒙招尤,目瞑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肝;腹滿脹,支鬲胠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咳嗽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
《素問》10.10.夫脈之小大滑澀浮沉,可以指別;五臟之象,可以類推;五臟相音,可以意識;五色微診,可以目察;能合脈色,可以萬全。
《素問》10.11.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胸中,喘而虛,名曰肺痹,寒熱,得之醉而使內也;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黃脈之至也,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當風;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
《素問》10.12.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相關詞條
-
五臟
髒,古稱藏,是人體內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的合稱。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儲藏精、氣、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髒。由於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
簡要介紹 互相影響 五臟與五行 五臟與六腑 五臟-心 -
五臟開竅
五臟開竅是指五臟與人體官竅有著相對應的關係,肝開竅於目,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及二陰,二者在生理及病理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五臟...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 -
五輪五臟綜合療法
五輪五臟綜合療法系列方劑,以祖國傳統醫學獨特的五輪學說為基礎,將五輪學說與五臟、五行學說緊密結合,通過觀察眼部各輪處的變化,推論相應臟腑內蘊病變,並利用...
起源 臨床中的套用 -
元氣論
元氣論,中國古人關於構成生命與自然的基本物質觀念。始見於先秦哲學著作《鶡冠子》。元是開始的意思,也就是說元氣是萬事萬物的根源。元氣論是最重要的中國傳統宇...
釋義 主張 意義與價值 相關延伸 全文 -
陰陽應象大論
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 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於味。 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出處與篇名解 本章要點 原文 注釋 譯文 -
陰陽應象大論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本文集中論述了陰陽的基本概念和規律,並廣泛聯繫自然界和人體生埋、病理變化的諸多 徵象,加以論證,故名陰陽應象大論。
介紹 陰陽應象大論篇 大意 譯文 -
六節藏象論
六節藏象論見於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第九篇,即《素問·六節藏(髒)象論篇》第九。
篇名解 觀點 寫作年代考釋 論藏象 -
儒釋道醫論人
在東方,在中國,人被看成活生生的生命,人被賦予了靈性。早在遠古時代,《尚書·泰誓》就提出“惟人萬物之靈“。“人為萬物之靈“的思想奠定了中國人學的理論基礎...
1.儒家:人為仁 2.道家:人由道生 3.《周易》:人由乾坤化生 -
中醫歷代藥論選
《中醫歷代藥論選》,作者:吳昌國,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本書蒐集歷代中醫名家藥論,選其精要者整理匯集而成。
內容提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