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內容
![五羊石像](/img/3/5d2/wZwpmLwYDO3MTM2AjM2E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wI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五羊石像”由130多塊花崗岩雕刻組砌而成,高11米,體積53立方米。五隻石羊神態各異:站在高處的老羊雄勁,口銜谷穗,昂首向前方;老羊腳下是一對親密依偎的小羊;再有一對母子羊,母羊左右回首顧盼正在安靜吸乳的幼羊,幼羊則跪在母羊下吸乳,深厚母愛溢於言表。
創作背景
1956年,廣州人民美術社(現廣州雕塑院的前身)接到時任廣州市長朱光的指示,要創作一個能代表廣州市形象的標誌性雕塑,就像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和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等一樣,成為一座城市的城標。廣州人民美術社在接到任務後,動員全體人員參與設計。 設計團隊根據五羊仙子降臨廣州,給羊城人民帶來了吉祥與幸福,他們贈稻於平民,並祝“願此闤闠,永無饑荒”,然後騰空而去,五羊化為巨石的傳說進行雕塑設計。 那時正值大躍進,所有的作品都必須有領頭的,就設計了一隻高高在上、嘴叼稻穗的領頭羊。 為了創作出更接近生活的逼真的羊的形象,主要設計成員孔繁偉和陳本宗到華南農業大學的農場體驗生活——看真實的羊。當看到山羊時就認定了它們。五羊石像中情說愛的羊是孔繁偉創作的,跪奶之恩的羊是陳本宗創作的。 後來朱光提出把陳本宗和孔繁偉創作的作品合二為一,從而再創作出今天的五羊雕塑。作為廣州雕塑院負責人,尹積昌則擔起了整合的任務。 設計方案最終出爐後,由曾經雕過“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北京雕塑工廠工人承擔起五羊石像的雕刻任務。 五羊石像一共用了130塊花崗石,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雕刻而成。
藝術鑑賞
主題
![五羊石像](/img/5/862/wZwpmLzYjM1UDM1MDN2E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zQ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以四頭形態各異的小羊簇著一頭口銜稻穗的高大公羊為造型,生動展現了羊化為石,將稻穗贈予嶺南人民之傳說。 《五羊石像》中為首的那隻飽經風霜的老羊,含著一串谷穗,屹立於岩石的高處,回首看著人民,在企求五穀豐登,五隻羊都寧靜、安詳,整座雕塑富有人情味,充滿友愛、和平,可說是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和諧。
雕塑的正面往往是其審美的核心,正面可以看到居首公羊的雄姿勃發,口含飽滿稻穗,喻示羊城人們豐衣足食。
形象
石像中大山羊居中,昂首遠眺,羊髯微拂,口銜“一莖六出”谷穗,雄渾有力的羊角伸向半空,顯得深沉、威武。 大山羊腳下是一對親密依偎的小羊;另一對是母子羊,母羊回首顧盼在吸奶的幼羊,流露出濃濃的母愛之情。
《五羊石像》的每個角度,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有羊的不同活動姿態,傳達不同的情感與內容。整個石像的高度,都是經過仔細斟酌的,連是否適合照相取景等因素都考慮進去。
作品影響
獲獎
![以五羊為主體的2010年廣州亞運會會徽](/img/5/8c7/wZwpmL4UTM4gzMxQDN2E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0Q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987年,在首屆全國城市雕塑展評比中,《五羊石像》獲全國城市雕塑優秀獎。
衍生作品
2010年,在廣州舉行的第16屆亞洲運動會會徽圖案,即取材於此石像外形並抽象為火炬圖案。
修復完善
2001年8月13日,《五羊石像》被雷電擊去一隻角,後來已修復。
重要展覽
2017年3月3日—4月6日,“鑄造時代——廣州雕塑院60年精品巡禮·東莞站”在莞城美術館開展,《五羊石像》的縮小版在其中展出。
作者簡介
尹積昌(1923~1998),廣東南雄人。現代雕塑家,尹積昌從1956年負責籌建廣州雕塑工作室開始,為廣州城市雕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上世紀50至60年代,隨著廣州市政府的重視,廣州城市雕塑建設開始起步,尹積昌在這一時期參與創作了三件標誌性作品:《孫中山紀念像》、《五羊石像》、《解放廣州紀念像》。
陳本宗,1933年4月24日生,籍貫廣西,漢族。大專文化,1950年就讀廣西藝專。1953年大專院校合併在中南美專雕塑系本科畢業。廣州雕塑院高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廣東美術家、廣州市美術家會員。從專業學習到專業創作四十多年,大部分作品在全國各大報刊發表,為廣東廣西等地創作多件大型紀念性、裝飾性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