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施甸縣仁和鎮,地處仁和鎮北邊,距仁和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鄉鎮道路為沙土路,交通方

全村國土面積3.97平方公里,海拔1450米,年平均氣溫17.9,年降水量1193 毫米,適合種植蠶桑和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134畝,人均耕地0.67 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42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134畝(其中:田2849畝,地285畝),人均耕地0.67畝,主要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擁有林地2367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950通自來水,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路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0輛,農用運輸車4輛,拖拉機29輛,機車124輛。全村耕地灌溉有效面積為556畝,有效灌溉率為85%。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7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4戶,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6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有85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有873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3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3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93萬元,占總收入的25% ,畜牧業收入378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蠶桑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8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蠶桑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生豬產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18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文化衛生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7337平方米,擁有教師31人,在校學生262人,距離仁和鎮中學4

該村現有農戶1123戶,共鄉村人口4695 人,其中男性2335人,女性2360人。其中農業人口 4604人。勞動力2543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白族2人,傣族7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776人,享受低保6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1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