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堂

五教堂

五教堂,坐落在績溪縣城東大街白石鼓。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著名建築大師劉敦楨教授前來徽州調查古建築時就已發現,並給予很高的評價。時過50春,五教堂成為績溪這一有著千餘年歷史的古老縣城內僅存的一棟明代民居,有如掌上明珠,珍貴至極。這一明代民居倖存,為研究績溪縣城的發展史、建築史、家族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也是績溪這一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載體之一。1998年5月,五教堂被安徽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五教堂,坐落在績溪縣城東大街白石鼓。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著名建築大師劉敦楨教授前來徽州調查古建築時就已發現,並給予很高的評價。時過50春,五教堂成為績溪這一有著千餘年歷史的古老縣城內僅存的一棟明代民居,有如掌上明珠,珍貴至極。這一明代民居倖存,為研究績溪縣城的發展史、建築史、家族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也是績溪這一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載體之一。1998年5月,五教堂被安徽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所謂五教,是取自儒學教義中的仁、義、智、信。績溪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受程朱理學的影響極大。“凡六經傳注,非經朱子論定者,父兄不以為教,子弟不以為學”,對程朱理學信奉不疑而頂禮膜拜。葛氏是績溪縣城的一個大家族,而且文武雙全,遵從儒家學說,信奉程朱理學當是在理的事。“五教堂”木質匾額高懸太師壁,醒目警神,是葛氏子孫嚴於遵守、勤於實踐的信條。
五教堂坐北朝南,以南北軸線布局,東西對稱,由前、中、後三大部分組成,建築面積303.18平方米。大門開在東南角的山牆上,用兩根訛角石門柱和一塊如意石門額構成框戶,門額上方用方形水磨青磚淨縫鑲貼,其上三飛磚挑檐,覆蓋小瓦,貼牆脊兩端飾以陶質鰲魚,兩垂帶用如意紋青磚,質樸莊重。大門內是一狹長天井,南向有影壁。前廳面闊五間,進深兩間,東西兩向是房。前檐以五鋪作斗拱承挑出檐。明間裝以鬲扇,次間用女兒牆及板窗裝修。後檐則以如意撐拱承挑出檐,次間裝修同前。明間梁架採用明袱做法,雲帶叉手、蓮瓣駝峰、丁頭拱、梁媚等構件雕飾精美,作風淳樸。前廳後是天井,長方形,以條石鋪築,四周下四排水,軸線中條石橫鋪,直達中廳。
天井東西兩向各設廂房。外檐用撐拱承挑和女兒牆。板窗裝修。中廳是五教堂的主體部分,是房主接待賓客或承辦喜慶活動的場所。它高敞明亮,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平面呈“品”字形。明間以外是房,供房主起居之用。中廳用料、做工都極為精到,立柱皆梭,覆盆式石柱礎。上置楠木蓮瓣紋柱梳。脊童柱南北兩向安置如意雲帶紋叉手,柱根以外舒捲自如、栩栩如生的蓮瓣駝峰承托,三架梁兩端飾以如意雲頭。尤其是前檐單步梁,用如意雲紋駝峰和一斗三升十字斗拱組合件承托,顯得既合理又雅致,是建築中名副其實的藝術佳構。單步梁前端同樣飾以如意雲頭,丁頭拱券殺四道,雲紋拱花,創造出大氣豪放的藝術效果。中廳前檐以撐拱承挑,而其後檐則用五鋪作斗拱,此一結構變化,原因何在,孰是孰非,尚待進一步考證。後廳以一狹小天井及兩房組成,檐部裝修則用滿天星式矮窗和散板。值得一提的是,五教堂由南至北,山牆柱距山牆有1米寬的通道,其屋頂部分是由懸挑的檁條承載。這一做法說明五教堂是一“官廳”,通常情況人們出入只能走兩側的通道,而由前廳明間進入客廳則要看是什麼樣的賓客或是什麼重要活動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