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

五年制是指一種完成一項學習要求用五年時間的一種制度。

五四制

我國有“六三”和“五四”兩種國小和國中階段劃分。1951年10月,我國頒布了國小五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的新學制,從1952年開始實行。可剛剛實行一年,就因師資水平低,教材不適應而停止了。以後,一直延用六三學制,也就是1922年學制。其中,也有一些波動,如:有些地方還在用五三三學制,但從全國範圍看,比較普及的主要是六三和正在進行改革的五四學制。

五四制學制

五四學制是國小五年,國中四年的制度。實行的五四制實驗始於1981年,在北師大附小進行的實驗。1989年原國家教委提出,要積極推進五四學制改革實驗。之後,實驗規模進一步擴大到全國很多地區。

1. 理論依據

(1)國小五年制,有利於普及國小教育。在我國許多地方經濟落後,人們素質低,輟學問題比較嚴重,只有很少學生能堅持讀完國小6年。國小改為5年更有利於普及國小教育。實驗證明國小5年也能完成國小的任務,而且更有利於教育效益的提高。

(2)國中實行四年,能克服國中階段學生負擔過重、輟學率高的弊端。更有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研究表明,我國青少年身心發展提前了1-2年,實行五四制,更有利於青少年身心發展;可以有時間加入一些職業課程的內容,增強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

2. 具體實踐

五四制的重點、難點在國中,其基本做法是:

(1)調整課程方案,除了增加語文、外語、數學等基礎學科外,還要確保音、體、美等學科。增加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

(2)加強教材建設。一般有三類:統一教材;實驗教材和鄉土教材。

(3)加強勞動技術教育,把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起來。滲透職業課程,也有利於開展分流教育。

通過實行五四制,學生的負擔相對的減輕了,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使學生的全面素質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增加了職業教育的內容,適應了當地經濟建設的需要,學生可以升學就業兩不誤。更有利於初等教育“雙重任務”的完成。

六三學制

六三制是實行國小六年、國中三年的制度。主要特徵是重視知識的基礎性。其最早可追溯到1922年學制改革。在我國影響比較廣。

1. 理論依據

國小六年時間比較寬裕,可以,開設更多和更豐富的課程。國中開設三年,課程安排的比較緊湊,有利於學生系統的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還有學者認為,義務教育中不應該加設職業教育。實行六三制更有利於和國際接軌,符合國際趨勢。

2. 具體實踐

國小時間比較寬裕,課程安排比較全面。國小中音、體、美各育都得到重視。國中教育中,更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課堂教學。使學生迅速系統的掌握文化科學知識。

和五四制比較,六三制更加注重知識的基礎性。但客觀的說,兩者各有自己的優缺點。我國地域廣大,不套用一致的標準和拘泥於某一特定的形式,各地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學制模式。

九年一貫制

除了比較普及的五四制和六三制,還有一種現行的學制模式。就是把國小5年和國中4年連線起來,稱為九年一貫制。其優越性在於:

第一,國小畢業生取消升學競爭,直升國中可以節省為應付升學考試而進行的訓練和總複習所花的半年時間,有利於減輕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家長也不必為學生找到好學校而奔波、苦惱。減輕教師、學生、家長的心理壓力;有利於國小開展第二課堂等有益於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各項活動,促進小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第二,學生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得到解放,更有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而且,學校對學生的考核,重在平時,重在發展,大幅減少考試科目,更有利於對學生素質進行全面培養。

第三,將九年的時間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考慮,全面安排,注重初、小過渡階段的聯繫,有利於學校工作整體化、綜合化、最最佳化。

但是,學生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在同一所學校,時間跨度大,要經歷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不同的年齡期有不同的心理、生理特點和不同的教育要求,這些給學校管理增加了難度,對學校的要求也增高了,一模式只在一些條件比較優越的地區和學校中試行。

彈性學制

彈性學制還只是一種構想,即在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統一的前提下,各地學校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和條件來確定自己適宜的學制年限,條件比較優越的可以適當縮短年限,條件不好的可以適當延長,使全國的中國小學制具有一定的彈性。

彈性學制有其客觀依據。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存在的差異比較顯著,城鄉、各地學校的具體情況、師資、幼兒教育程度、以及家庭環境、學生的天資等發展均不平衡。我國迄今為止所實行的一切學制,基本都是全國統一的學制,規定統一的修業年限,不適應我國不平衡的複雜國情。在我們這樣一個發展極不平衡的大國,實行任何一種統一修業年限的學制,都不能取得好的成效。這種統一的年限,若適應城市,就不會適應農村;若適應一般學校,重點學校就會“吃不飽”;適應了沿海,就可能造成內地的困難,而且,學生的天賦、親職教育、接受能力、認識速度等多存在差異,這些差異決定了學生認識上的非同步性,不能實行“一刀切”的教育。

實行現行的統一學制,一方面不能使條件好的學生充分利用其優越條件,“原地踏步”等待條件差的;另一方面不能使條件差的學生量力而行,而是強迫他們去追趕好的,導致他們學習的根基不穩,學習成績下降,產生厭學情緒。改革這種“一刀切”的學制,代之以一種能適應不平衡狀況的學制,使學制減少一些主觀的東西,真正符合我國的複雜國情。這是改革學制需要鄭重考慮的問題。

同時,應該認識到,我國基礎學制中的弊病,並不在於教育內容上的統一,而在於學制年限上的統一,從而導致教育任務完成上的不統一,學制改革既要改變學制年限上的“一刀切”,又要保證教育內容上的統一,只有這樣才能既顧及到個體的差異,又保障了教育質量。

實行彈性學制,就在於使學校教育盡力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彈性學制的實質是真正的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靈活學制。但彈性學制和普通學制相比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穩定性不強,使其在實際的實行過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難,如何發揮彈性學制的優勢,彌補它的不足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