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五山一中,武山縣第一中學,位於縣城南關,君山之麓,渭河之濱,始建於1941年3月,是民主人士楊承德創建的全縣第一所中學,至今已有將近70年的歷史。學校前後被冠名為武山縣立初級中學,甘肅省武山中學,武山第一中學,武山縣中學,武山縣第一高級中學。是天水市標準化學校,天水市重點高中。校園環境
學校占地面積74畝,建築面積17074平方米,有物理化學生物等3個實驗室,有史地陳列室,圖書館,語音室,電子備課室和多功能廳等教學場地和設施,有兩條網路寬頻連線校園;有各類藏書近3萬餘冊;有400米田徑訓練場和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場;有鋼琴房和美術室各一個。師資隊伍
學校現在在校學生近3000名,有教職工147人,其中專任教師117人,有高級教師18人,中級教師59人,中高級教師占57%。專任教師中有本科學歷的有86人,學歷合格率為74%。由省級骨幹教師7人,市級骨幹教師10人,縣級骨幹教師13人,縣級學科帶頭人7人。近年來,先後有3人獲得國家級獎勵,7人活得升級獎勵,16人獲得市級獎勵,30人獲得縣級獎勵,分別被命名為優秀教育工作者或優秀教師。1977年恢復高考後,累計為大專院校輸送合格的新生3000多名。1940年,楊承德,令曾蔚,張國康爾貞,令憲,宋秉鈞,王昌等倡議成立縣級初級中學,得到縣政府的回響,很快成立了籌委會,公推楊承德為主任委員。知名人士水梓,楊慎之,王自治等慷慨捐助。1941年3月,武山縣立初級中學誕生,楊承德為校長,招收預備班學生39人,聘請劉秉仁,文蔚天,孫含貞,漆樹潘,陳復初,李如庵,李廷之,王世武等人為教師。同年10月,省教育廳委任楊承天為校長。1948年8月,增設高中部。
1949年8月,中共武山縣委派康秉衡為組長的學校接收小組,進駐武山中學,成立了黨支部和團支部,在黨的領導下,武山中學的規模得到空前發展,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到空前提高。1960年,學校被評為全國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學校黨支部書記李之棟,教師鍾達仁等赴京參加表彰會。
十年內亂中,學校正常工作受到嚴重干擾打擊,教育質量嚴重下滑,骨幹教師受到關押,批鬥,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煥發了升級和活力,教育工作走上正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社會聲譽越來越好,重點中學的帶動和示範作用越來越突出,表現出了5個方面的特點。
辦學特色
管理制度健康運行。1992年3月,學校成立了“三處以室”,管理機構,1992年8月,學校實行了校長負責制,1998年實行了結構工資制,教師聘任制和校長聘任制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激活教師隊伍,激發教師員工幹事業的積極性。教職工代表大會作為民主管理的重要機構,為拓寬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渠道發揮了重要作用。學校確立了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以創建省級示範高中為目標,提出了“文明,創新,奮進,卓越”的校訓,“敬業,奉獻,博學,篤行”的教風和“勵志,樂學,善思,有恆”的學風。教學工作碩果纍纍。學校確立了教研興校的發展戰略,堅持開展兩個層次,三個序列評說課活動和教育科研的申報立項,師帶徒,三級課評定等活動。王評張本祥鞏海龍王想成,鄧忠義等教師的教研項目和創新成果,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和同行的好評。
教師隊伍的到加強。近年來 ,通過離職進修,函授,自考等形式的學歷補修教育,教師隊伍的總體素質得到提高。學校每年選派教師參加省市兩級組織的學科培訓和崗位培訓,建立了教師繼續教育檔案,進行全方位的培訓提高。學校先後有55人獲得全國,省市優秀教師稱號,原校長包效仁,教師李茂同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稱號,現任校長楊興海獲得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的稱號。如此稱號還有很多。
辦學條件的到改善。近10年來,學校通過各種方式籌措資金,添置了電教設備和理化實驗器材,使理化試驗開出率達到98%;部分學科開始使用電視,幻燈,錄音,錄像和計算機教學設施。2002年修建學生公寓一棟,2003年修建教學大樓1棟。2005年新修教學樓公寓樓綜合樓和實驗樓各一棟,總投資近1000萬,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辦學特色逐步彰顯,有校刊光華和校報一中天地,陶冶了師生情操。學生呂博海,和汪源源先後在全國中學生教學化學競賽或甘肅賽區一等獎;薛東明等10名中小學生被評為甘肅省優秀中小學生——世紀之星;劉斌和張軍林拾到巨額存款存摺後交給失主,張軍鋒和張強分別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北大和清華,成為武山人的驕傲。學校扇鼓隊先後參加省八運會,首屆中國絲綢之路節和省4屆農運會,以其獨特的創意和精湛的表演獲得創作獎和表演獎;劉如凌,鄧忠義,汪連德等老師輔導的學生了鄧家堡生態環境變遷的歷史教訓獲得全國生物百項興趣活動2等獎。學校於1995年被評為天水市文明單位,1999年被評為天水市雙擁工作先進單位,2001年被評為天水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新的世紀。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全體師生正在以嶄新的面貌,飽滿的熱情致力於學校的長遠發展,為建設一流的現代化學校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