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指的是龍游原、乞地千原、青嶺原、可嵐貞原、橫槽原這五處地名的合稱,位於今寧夏境內。
唐·駱賓王《早秋出塞寄東台詳正學士》詩:“促駕逾三水,長驅望五原。”
五原,指的是龍游原、乞地千原、青嶺原、可嵐貞原、橫槽原這五處地名的合稱,位於今寧夏境內。
唐·駱賓王《早秋出塞寄東台詳正學士》詩:“促駕逾三水,長驅望五原。”
五原縣博物館於2007年8月18日正式開館。該博物館位於葵花廣場東側,總占地面積2500 ㎡,總建築面積10170 ㎡,總高度28.2m,總投資2400...
簡介 建築特色 歷史五原縣是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下轄的一個縣,總面積2,49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0萬。五原有文字記載2400多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人傑地靈,英才輩...
語言 人口民族 交通通訊 氣候概況 河流水系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3月20日,各部隊向五原及外圍據點發起總攻。當日午夜,中國軍隊向五原舊城、梅令廟、新公中等日軍據點同時發起進攻。至21日拂曉,...
背景 經過1926年6月24日北伐戰爭開始後,馮玉祥在蘇聯顧問團和共產黨人劉伯堅、鄧小平等幫助下,決定率部加入國民革命軍,從北方協助國民革命軍北伐。同年9月17日...
背景 誓師會場 過程 事後五原縣是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下轄的一個縣,總面積2,49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0萬。五原有文字記載2400多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人傑地靈,英才輩...
語言 人口民族 交通通訊 氣候概況 河流水系五原誓師台位於五原縣舊城區。建於1926年9月17日。誓師台呈方形,土築而成,高6尺,台底兩丈,台頂一丈,坐北朝南。台後有登台甬道。從1926年馮玉祥在...
介紹 歷史寧夏回族自治區五原中學
寧夏馬家軍,簡稱“寧馬”,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到20世紀40年代末期統治當時寧夏(包括寧夏,以及甘肅、內蒙古的一部分)的回族武裝軍閥,西北三馬之一,主...
歷史沿革 士兵素質 參與戰爭府(今寧夏銀川市)共傳十世,歷時194年。五代及宋、遼、金、夏時期,五原...歷史沿革五原縣五原這個古地名源於夏朝。相傳四千多年前天下洪水泛濫,大禹...,其中有五個較大的原所,人們在原所之上闢田、造屋、繁衍、生息、耕作。五原...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