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鐵舍利函【類別】:容器、金屬器。
【年代】:五代時期
【尺寸】:通高51.2厘米
【文物出土】: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宮出土
【收藏機構】:浙江省博物館收藏
文物介紹
五代鐵舍利函,該鐵函由底板和覆蓋其上的鐵罩兩部分組成。鐵罩方形,中空,盝頂,底座為二層須彌座。底板方形,亦為雙層須彌座。鐵罩和底板的須彌座上各有小圓孔8個,每邊2個,上下對應,中間用鐵軸穿連。鐵函雖貌不驚人,但地宮文物的精華部分多出自鐵函內,特別是雷峰塔奉安的“佛螺髻發”就是從鐵函中出世,“佛螺髻發”以金棺銀塔的最高規格瘞藏在鎏金純銀阿育王塔內。
相關資料
舍利在佛教中被認為是法力無量的神物,為了表示對佛虔誠的信仰,將舍利瘞埋供奉在塔中。實際上在瘞埋舍利之前另有容器安放舍利,稱為舍利容器。佛經《涅槃經後分》雲“……荼毗如來。荼毗已訖,天人四眾,收取捨利,盛七寶瓶。……起七寶塔,塔開四門,安置舍利。” 印度佛教主要用罌壇瘞埋舍利。舍利瘞埋源自印度,當佛教東來,舍利瘞埋之法也隨之傳入中國,並逐漸與中國傳統的喪葬制度相結合。舍利容器有瓶、盒、匣、函、罐、罌、塔、棺、槨等多種造型。製作材料多樣,舍利函以石、鐵、銅等質地最多。隋代以前,舍利容器較為簡單,常見將瓶放在函內的二重函瓶結構。隋代以後,舍利容器出現瓶、盒、函等重重相套的多重函瓶結構,至於函的多少雖無定製,不過從中仍可見對舍利隆重禮遇的程度,函內往往放置表佛家“七寶”的供養品。唐代武則天時期出現了瘞埋舍利的金棺銀槨,這是典型的中國式的舍利容器,同時也是頂禮供養舍利的最高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