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望鄉

1964年11月,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在台北仙逝。 山之上,國有殤。 晚年,于右任書囑蔣經國:“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

1964年11月,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在台北仙逝。謝世前二年,他預作遺詩一首,哀嘆祖國的分裂,留下了痛心之言: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
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天蒼蒼,野茫茫,
山之上,國有殤。
于右任(1879~1964),陝西三原人。早年追隨孫中山革命,能文能武,功勳卓著。兩次國共合作,他都是積極分子,周恩來稱他“為人公正,有民族氣節”。抗戰勝利後毛澤東去重慶談判,於設宴熱情招待毛,暢談甚歡。
于右任長期任國民黨監察院長。1948年春,他陪同蔣介石參觀南京新建的中央博物院,于右任對毛公鼎等青銅器有興趣,不斷向講解員發問。此舉勾起了蔣介石的心事,挖苦他說:於院長,你在問鼎啊!于右任連連謙聲,豈敢、豈敢,說道:老朽只是旁觀而已。
兩人話語暗含機鋒,事出有因。16年前,1932年國民政府選舉主席,不少人提名于右任,蔣介石指使親信出來阻擾,說於難當此任,後來改推了林森。1948年大選,蔣介石是當然總統,副總統一職蔣介石屬意叫孫科來當,開動組織機器為孫輔選。但是李宗仁以及程潛、于右任等非要出來攪局,成了6人競選。第一輪投票,于右任得票接近孫科,只少66票。三輪之後,孫科出局,李宗仁當了副總統。
1949年春淮海戰役之後,蔣介石下野,李宗仁派張治中率團去北平和談,于右任的女婿屈武也是代表。為推動談判,李宗仁擬派于右任續赴北平襄助斡旋。於的差旅費都領了,突然奉化來了電話,說於不能去;又接張治中來電,請於暫緩啟程。于右任未能成行,失之交臂。
國民黨拒絕簽字,談判破裂,張治中留在了北平。于右任跌足嘆道:文白誤我,如今,走也走不了,只能跟著轉,真不知這把老骨頭會丟在哪裡。
于右任被蔣介石輾轉“護送”去了台灣,離開大陸前未能與老妻愛女見上最後一面。在台灣,他無法擺脫對故土和親人的思念,時常作詩寫字以寄情。
《憶內子》詩道:
兩戒河山一枝簫/淒風吹斷鹹陽橋/白頭夫婦白頭淚/留待金婚第一宵。(“兩戒”指中國南北山河的界限,語出《唐書·天文志》)
台北北投《重九》詩道:
年年置酒迎重九/今日黃花映白頭/海上無風又無雨/高吟容易見神州。
一次,于右任雨中登金門島太武山,用望遠鏡遙觀廈門,作《望雨》詩道:
獨立精神未有傷/天風吹動太平洋/更來太武山頭望/雨濕神州望故鄉。
于右任在台灣十五年,垂老飄零,天涯人遠,望鄉心碎,抱恨而終,沒有等得到兩岸來往的今天。
于右任是一代書法大師。他起步於魏碑,專精於章草,朝臨暮寫,自創一家。他的草書,跌宕中見俊逸,疏放中見規範,蒼勁從容,被人譽為舞鶴游天。他所作《千字文》,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突出主峰,筆斷意連,成為“標準草書”。
晚年,于右任書囑蔣經國:“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意在言外,韻味深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