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涅盤】 [出大智度論] 一有餘涅盤謂見思煩惱已斷。尚余現受色身未滅。是名有餘涅盤。(見思煩惱。即見思惑。於意識起諸分別曰見惑。於塵境起諸貪愛曰思惑。)二無餘涅盤謂見思二惑與所受五眾之身。俱得滅盡。無有遺余。昌名無餘涅盤。(五眾即五陰。謂色受想行識也。)
相關詞條
-
《涅盤經》
《涅盤經》是佛教經典。又稱《大本涅盤經》、《大涅盤經》。中國北涼曇無讖譯。40卷,13品。經中說佛身常住不滅,涅盤常樂我淨;宣稱“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
作品簡介 作品版容 木刻《涅盤經》稀有文物 《涅槃經》與禪宗思想 -
二十種小乘外道涅盤
二十種小乘外道涅盤是出提婆菩薩釋楞伽經中外道小乘涅盤論。
-
涅盤重生
佛教從“緣起論”出發,揭示人空法空,一切皆空。但是如果什麼都“空”掉了,目標,理想和皈依。為了防止這一點,佛教又提出,有一種一空寂為特點的實體是不一因緣...
釋義 涅槃 傳說 文獻記載 -
釋迦牟尼佛涅盤
釋迦牟尼佛涅槃在農曆二月十五。釋迦牟尼佛八十歲時,佛陀在毗舍離城坐雨安居,宣布將在三個月後般涅槃,偕弟子向西北行走,後食用鐵匠純陀(周那)奉獻的世間奇珍...
簡介 另一種傳說 -
涅盤無名論
涅盤無名論,是僧肇大師的代表作之一。探討的是有關涅盤的深意。涅盤是巴利文 Nibbāna 的音譯,意譯為寂滅,《阿含經》稱為“畢竟寂靜”、“實極安樂”,...
《涅盤無名論》 《涅盤無名論》原文 九折十演者 -
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一佛出世,二佛涅盤,拼為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指死去活來。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九回。
詞語拼音 基本解釋 典故出處 成語接龍 -
涅盤學派
講論《涅盤經》的學者稱涅盤師。 元嘉八年(431),曇無讖在北涼譯出《大本涅盤》,其中果有一闡提亦得成佛的說法,時人莫不膺服。 唐以後,南北涅盤師漸寢。
涅盤學派 相關介紹 其它內容 -
四種涅盤
四種涅盤是一本來自性清淨涅盤謂真如理,隨緣變造一切諸法,雖有煩惱垢染,而本性清淨,具足無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內容有二有餘依涅盤謂煩惱之障雖滅,尚余欲界...
簡介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