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革命[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二月革命[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二月革命[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帝國主義戰爭激化了俄國的社會矛盾,反戰運動日益高漲。1917年3月8日至12日(儒略曆2月23日至27日),俄羅斯帝國爆發二月革命,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了君主專制的統治,二月革命後出現了兩個政權並立的局面,臨時政府和蘇維埃政權。後又因為臨時政府的措施不當,爆發了十月革命,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權控制了局面。 二月革命為俄國人民爭取社會主義的鬥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它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次革命的勝利,促進了歐洲各國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反對戰爭、反對本國政府,爭取民主權利和民族解放的革命運動的高漲。

基本信息

簡介

列寧格勒的二月 列寧格勒的二月

1917年3月(俄歷2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正酣時,俄羅斯爆發了第二次民主革命——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前的俄國,是一個經濟上落後、政治上反動的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國內充滿尖銳複雜的矛盾。處於饑寒交迫之中的人民再也無法忍受沉重的壓迫,民眾鬥爭此起彼伏,連綿不斷。沙皇尼古拉二世雖然平庸無能,卻是鎮壓革命的老手,人民稱他為“血腥的沙皇”。

1905年~1907年的俄國第一次民主革命就是被他扼殺的,為了轉移人民鬥爭的視線,也為了對外掠奪,尼古拉二世把俄國拖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果俄國軍隊屢遭失敗,本來就很落後的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戰爭的災難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

1917年1月,俄國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罷工示威,紀念1905年的“流血星期日”。首都彼得格勒工人回響布爾什維克的號召,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他們:高呼“打倒戰爭!”、“麵包與和平!”的口號。這次行動成為二月革命的前奏。

1917年3月8日(俄歷2月23日)是“三八”國際婦女節,彼得格勒50家工廠約13萬男女工人舉行罷工和遊行,拉開了二月革命的序幕。第二天,參加罷工示威的民眾增加到20萬。

二月革命期間,彼得格勒婦女舉行示威遊行。 二月革命期間,彼得格勒婦女舉行示威遊行。

在布爾什維克黨(後改稱俄國共產黨)領導下,首都各大工廠舉行了有30萬人參加的聯合總罷工。革命風暴嚇壞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他下令不惜採取任何措施,迅速恢復首都秩序。布爾什維克彼得格勒委員會的各領導人和其他一百多名革命積極分子被逮捕,這激起了民眾的極大憤怒。他們上街遊行,抗議政府暴行,但遭到更野蠻的鎮壓。於是領導罷工的維堡區黨委決定將總罷工轉變為武裝起義,推翻沙俄政府。

工人們立即行動起來,攻占軍火庫,奪取槍枝彈藥,築起街壘,與反動軍警展開戰鬥。同時工人們還積極開展爭取軍隊的工作,在工人們的宣傳、感召下,有數萬名士兵公開站到革命的一邊。他們同起義工人一起,占領了沙皇的巢穴冬宮和政府各部,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將軍。首都起義獲得完全勝利。尼古拉二世不甘心自己的失敗,立即從前線調軍隊企圖奪回首都,但沙皇軍隊在革命影響下也發生了兵變。尼古拉二世見大勢已去,被迫於1917年3月15日引退,讓位給其弟米哈依爾。第二天,米哈依爾也宣布退位。這樣,統治俄羅斯長達304年的羅曼諾夫王朝被二月革命衝垮了。俄國民主革命獲得了勝利。

二月革命後,俄國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一個是臨時政府,一個是工農兵代表蘇維埃。為此,列寧又領導布爾什維克黨和人民,進行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十月革命勝利後,臨時政府被推翻,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蘇俄成立了。

背景

“一戰”前局面

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

1905年~1907年俄國革命失敗後,反動勢力猖獗,革命轉入低潮。但是民主革命的任務並沒有從日程上取消。

1907年7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三次代表會議的決議指出:“決定俄國革命的基本原因依然存在:國內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的要求的極不適應、農民的破產、無產階級貧困的加深以及失業現象仍然存在,因而,革命的客觀歷史任務還沒有解決,而同時革命力量也沒有被徹底破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俄國出現新的革命高潮,民眾性革命鬥爭的規模已經接近1905年,其組織性和覺悟性已經大大提高了。在彼得堡、莫斯科及其他城市的工人罷工鬥爭不斷發生,規模很大。根據官方公布的數字,在1912年參加罷工的有72萬5千人,而在1913年有88萬7千人。實際罷工的人數大大超過官方公布的數字。這種民眾性的革命罷工鬥爭,直接反對沙皇專制制度。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革命運動的發展才暫時被中斷。

戰爭對經濟的破壞

20世紀初俄國的冶金工廠 20世紀初俄國的冶金工廠

1914年開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戰爭。沙皇俄國參與發動這場戰爭。戰爭加速了革命時機的成熟。戰爭期間,俄國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俄國的工業基礎本來就不夠發達。

1913年,全國鋼的產量只有420萬噸。機器製造業、化學工業薄弱。沒有汽車製造業。許多機器、武器仰賴外國。戰前,俄國進口的機器占37%,重要的設備、車床的自給率不到1/3。戰爭削弱了俄國同國外的商業聯繫,機器的進口大幅度下降。

1914年~1916年,俄國機器工業雖有所增長,但其產品絕大部分都被戰爭消耗掉。據統計,這期間123個大機器製造業的產品從20030萬盧布增加到95460萬盧布。平均軍工生產每年增長13倍多,而民用生產只增長長40%。

1916年,農業機器產品只有戰前的1/5,機車、車廂的生產明顯減少,機車減少16%,車廂減少14%。機器、車床嚴重不足,又影響礦石、煤炭、石油開採量的下降。由於缺乏燃料、原料,高爐停火,許多工廠不得不關閉。戰前靠進口棉花生產的紡織廠停產。1916年,彼得格勒有20%的織機不能開工。在前線,武器、彈藥嚴重不足。每月需要6萬支步槍,而1914年8月~12月只造出13萬4千支步槍。每月需要機槍800支,而1914年下半年總共才製造機槍860支。交通、運輸嚴重阻塞。鐵路承擔不了急劇增長的運輸任務。

1916年最後5個月,鐵路為軍隊運送的糧食只能滿足需要量的61%。到1917年,糧食運輸量又下降,1月為50%,2月為42%。有的傷兵幾天領不到食物和紗布。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工業城市糧食匱缺,但在西伯利亞、烏拉爾、裏海、伏爾加河和頓河一帶卻有大量糧食、肉、魚爛掉。1916年,儲存變質的糧食達15萬車廂。海運也不妙。波羅的海、黑海早被德國、奧斯曼帝國所封鎖。俄國和盟國的聯繫主要通過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和海參崴。但是,內地和摩爾曼斯克之間沒有鐵路。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到沃洛格達之間的鐵路是窄軌(1916年改為寬軌),運輸不便。海參崴離俄國腹地又太遠。結果,大批貨物被堆積在港口,無法運入內地。在阿爾漢格爾斯克,煤堆得像一座座山,沿碼頭堆著一箱箱供兵工廠使用的車床。在摩爾曼斯克,船隻等待卸貨要等幾星期、幾個月。

大戰爆發後,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應徵入伍的有勞動能力的人口達1500萬,主要來自農村。據1917年調查,在歐俄50個省份內,農村男勞動力減少47.4%。耕地面積減少1千萬俄畝。耕畜從1914年的1800萬頭減少到1917年的1300萬頭。糧食收穫量減少1/4。運輸的困難又使城鄉聯繫實際中斷。在市場上,糧食、肉、糖和其他農產品日見短缺。1916年12月,彼得格勒只能得到計畫供應糧食的14%。地主、富農和商人卻掌握著大量生活必需品,囤積居奇,投機倒把。糧食往往從商店消失,卻又在黑市上以高價出售。1916年夏,彼得格勒糧食價格比戰前提高1.5倍~3倍,肉和糖尤其昂貴。廣大人民處在飢餓線上,怨聲載道,不得不起來鬥爭。1915年在歐俄因飢餓引起的農民暴動達684起。1916年頭5個月,農民起義達510次。

在各交戰國中,俄國的戰線最長。戰爭在5萬平方公里的俄國領土上進行。300萬難民無家可歸,缺衣少食。很多人在戰爭中斷送生命、受傷致殘和死於瘟疫。到1917年3月30日止,俄國共損失840萬人。許多士兵的家庭無人撫養,生活非常痛苦。

為了維持戰爭,沙俄政府的軍費開支與日俱增,到1917年3月,達300億盧布以上。其中1/3靠借外債支付,其餘靠借內債和濫發紙幣支付。1917年,盧布的官方牌價降到55戈比,購買力降到27戈比。國債從1914年的88億盧布增加到1917年1月的336億盧布。沙俄政府的財政面臨崩潰的境地。沙俄政府為了滿足戰爭需要,在1915年成立了國防、糧食、燃料和運輸4個專門會議,來調節國內的經濟生活。但並沒有能夠挽救經濟的破產,卻對勞動人民實行無比殘酷的掠奪。大多數工廠為完成軍事定貨延長工作時間,增加勞動強度,剝削婦女、少年的勞動。據345個企業的統計材料,平均純利潤在1913年為8.84%,1915年增加到16.49%,1916年又增加到17.58%。經濟混亂,加上軍事失利,促使全國革命運動重新高漲起來。反對飢餓、反對戰爭和反對沙皇制度的鬥爭結合了起來。

工人的反抗

1915年5月,發生了伊凡諾沃-沃慈涅先斯克工人罷工,要求降低物價、提高工資。接著,科斯特羅馬工人罷工。

1915年,爆發了波羅的海“漢古特”號主力艦水兵的起義。

1916年初,為紀念“流血星期日”,彼得格勒10萬工人罷工。廣大農民的不滿情緒也在增長。抗捐、反對徵調糧食和馬匹的運動遍及各地。士兵也受到革命的影響。

俄國境內被壓迫民族也進行了維護民族利益、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

1916年6月,中亞細亞和哈薩克斯坦的起義,是這一年的重大事件。其中哈薩克斯坦土耳蓋的起義一直堅持到二月革命後,還同臨時政府展開鬥爭。

政權動盪不安

沙皇尼古拉二世 沙皇尼古拉二世

在統治階級內部,政權危機趨於表面化。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阿歷山德拉在政治上、軍事上走投無路,在精神上便寄託於迷信。格·葉·拉斯普廷(1872年~1916年)曾冒充“仙長”、“先知”,被引進宮廷。他以迷信填補沙皇和皇后心靈上的空虛,取得他們的信任,在宮廷日漸得勢,終於操縱了皇室部分的權力。1914年~1916年,在拉斯普廷的策劃下,更換了4個內閣總理、6個內務大臣、4個陸軍大臣、3個外交大臣、4個農業大臣、4個司法大臣。

1916年,統治集團又分裂為以大臣會議主席(內閣總理)斯提尤爾美爾為首的親德派和以外交大臣薩松諾夫為代表的親英派,互相攻訐。資產階級對沙俄政府不能贏得戰爭的勝利和防止革命的發生表示憤懣。阿歷山德拉甚至被懷疑是德國的間諜,因為她出生在德國,重用親德派。在貴族中間,對沙皇的昏聵無道亦痛心疾首。

1916年12月,拉斯普廷在彼得格勒被尤蘇波夫公爵等保皇派集團刺殺。保皇派妄圖以此來拯救羅曼諾夫王朝,阻止革命的爆發。但在拉斯普廷被殺後,便傳出一種政變的風聲,說一小撮陰謀分子正準備集結於彼得格勒,企圖在皇村和彼得格勒之間潛入沙皇的列車,逮捕沙皇並立即把他送到國外去。所有這些,說明沙皇制度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了。

過程

發動革命

十月革命時期的列寧 十月革命時期的列寧

到了1917年初,革命時機已經完全成熟。1917年1月22(9)日,彼得格勒工人在布爾什維克的號召下舉行罷工。參加罷工的達14萬5千人。在莫斯科、哈爾科夫、巴庫等城市也舉行民眾性的罷工和示威遊行。當時彼得格勒警察局局長在給內務大臣的報告中說:“總罷工的思想一天一天地獲得新的支持者,並像1905年一樣流行。”在這個時候,感到恐慌的人民向沙皇呼籲,希望沙皇讓他們參加政權。但是,沙皇根本不予理睬,並以解散國家杜馬進行威脅。孟什維克為著給人民撐腰,邀請工人在2月27(14)日國家杜馬開會那天到杜馬所在地塔夫里達宮附近舉行和平示威,要求杜馬建立一個使“人民有生路”的政府。這樣可以提高杜馬的聲望,對沙皇施加壓力。

布爾什維克堅持反對孟什維克追隨人民的路線。由於沙俄政府的迫害,當時以列寧為首的黨中央處在國外,稱中央國外局,黨在國內的工作由中央俄羅斯局領導。

1917年初,參加俄羅斯局工作的領導人是維·米·莫洛托夫,亞·加·施略普尼柯夫,彼·安·扎魯茨基。黨中央俄羅斯局通過決議,指出到杜馬去示威遊行必然模糊工人階級的革命意識。布爾什維克彼得格勒委員會散發傳單,號召工人在“打倒沙皇君主制度!”“以戰爭反對戰爭!”“臨時革命政府萬歲!”的口號下舉行示威遊行。結果,在2月27日,有9萬人參加罷工,大部分工人都跟著布爾什維克走,在涅瓦大街示威遊行,去塔夫里達宮的寥寥無幾。

規模擴大

在布爾什維克黨中央俄羅斯局的領導下,民眾進一步發動起來。3月3日(2月18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廠衝壓車間工人舉行罷工,要求提高計件工資和召回被解僱的工人。廠方無理拒絕,且以高壓手段進行威脅,宣布不定期歇業。在這個廠的工人中已有重大影響的布爾什維克黨組織立即領導工人同廠方針鋒相對地鬥爭。罷工擴大到整個普梯洛夫廠。3月7日(2月22日),按軍管當局命令,普梯洛夫廠大門緊閉。工人無法入內,便成立罷工委員會,並決定請求其他工人支援。衝突進一步發展為全市性的鬥爭。

1917年3月8日(2月23日),按布爾什維克黨中央俄羅斯局和彼得格勒委員會決定舉行集會,慶祝國際婦女節,並進行反對飢餓、反對戰爭、反對沙皇制度的宣傳鼓動。散會後,女工們紛紛上街示威遊行,男工也跟著走了出來。這一天參加罷工的達9萬人。當天晚上,布爾什維克黨中央俄羅斯局和彼得格勒委員會討論了一天來鬥爭的形勢,主張繼續開展鬥爭,推進革命。

俄國婦女敢死營女兵表演佇列 俄國婦女敢死營女兵表演佇列

3月9日,彼得格勒罷工的人數增加到20萬。民眾從四面八方向涅瓦大街集合。警察企圖把民眾分開,但無濟於事。工人們時而在這裡集合,時而在那裡出現,繼續示威遊行。在民眾性的罷工、示威遊行發展起來後,布爾什維克把爭取軍隊轉到革命方面作為重大的任務。布爾什維克組織工人深入營房、哨所、巡邏隊,說服士兵不向人民開槍。

1917年3月10日,彼得格勒罷工轉變為總罷工。各種企業、商店、餐廳、咖啡館都停止工作。在市中心擠滿了人群。當時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大本營所在地莫吉寥夫,接到彼得格勒軍區司令哈巴洛夫關於首都局勢的報告後,下令對彼得格勒罷工運動實行恐怖手段。

1917年3月10日晚,他簽署了給哈巴洛夫的電報:“著令於明日京都中的騷亂悉行制止”。沙皇軍隊連夜逮捕了布爾什維克黨彼得格勒委員會委員5人,在彼得格勒市中心和交通要道上布滿了軍警,在屋頂和角樓里架起了機關槍。

但是,革命烈火併沒有被撲滅下去。根據黨中央局的決定,由維堡委員會代行彼得格勒委員會的職權,繼續領導人民進行鬥爭。

1917年3月11日是星期天。彼得格勒工人仍湧向街道、廣場。禁衛軍巴甫洛夫團後備營第四連士兵起義,拒絕向人民開槍。這次起義標誌著士兵已經開始轉到人民方面。晚上,布爾什維克維堡委員會開會。會議認為當時的形勢對無產階級十分有利,決定將罷工轉變為武裝起義,並計畫與士兵聯歡,奪取武器庫。俄國人民同沙皇制度最後決鬥的時刻到來了。

1917年3月12日,成千上萬的工人向彼得格勒市中心行進。由於布爾什維克的宣傳、組織工作,軍隊中的大批士兵轉到革命方面,早晨6時,沃倫禁衛團教導隊士兵起義,殺死教導隊隊長,然後上街,開往附近的普列奧勃拉任斯基團和立托夫斯基團,把這兩個團的士兵聯合起來。整理好隊伍後,起義兵團開往維堡,同工人會合。駐在維堡區的莫斯科禁衛團教導隊進行反抗,阻止士兵參加起義。起義士兵和工人衝進營房,擊斃教導隊長,奪取了武器,武裝了工人。工人和起義士兵奪取了兵工總廠和炮兵總部,繳獲4萬支步槍、3萬支手槍和大量子彈。布爾什維克帶領民眾向監獄衝擊,釋放了政治犯,獲得釋放的布爾什維克立即奔向工人區,參加戰鬥。軍隊參加起義越來越多。據統計,軍隊參加起義的在3月11日晚還只有600人,12日早晨增加到10200人,中午增加到25700人,晚上達66700人。

沙皇垮台

1917年3月12日晚,沙皇的大臣們在瑪麗亞宮開了最後一次會,但很快就被逮捕了。尼古拉二世企圖從前線調回軍隊來彼得格勒鎮壓起義。但是,彼得格勒附近的軍隊已經起義。沙皇的討伐隊被阻攔在半路。整個首都掌握在起義人民手中。

1917年3月12日晚,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委員會(經黨中央俄羅斯局討論後)以傳單形式發表了《告全體俄國公民書》,宣告沙皇制度垮台,首都已經轉到起義人民手中;指出工人和革命軍隊的主要任務是建立民主共和國,沒收地主土地,實行8小時工作制,聯合各交戰國人民制止戰爭。這份宣言曾在彼得格勒廣為傳播,在工人和士兵的集會上宣讀,以後又重印。它反映了布爾什維克的最低綱領,是實行民主革命的指導性檔案,是布爾什維克在二月革命中的領導作用的見證。

革命勝利

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取得勝利後,接著在各地迅速展開。

1917年3月12日,布爾什維克黨莫斯科委員會散發傳單,號召工人和士兵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支持彼得格勒武裝起義。13日晨,莫斯科開始總罷工。遊行隊伍向紅場、市杜馬行進。武裝的工人把警衛攆走,解除他們的武裝。在市杜馬對面的廣場上舉行民眾大會。布爾什維克號召工人走進營房,同士兵聯歡。士兵很快轉到革命方面。3月1日,工人和起義士兵占領了克里姆林宮、兵工廠、火車站、市政府、警察局、電報局等,從監獄裡放出政治犯。

彼得格勒附近的駐軍和艦隊熱烈回響首都武裝起義。

1917年3月14日,整個喀琅施塔得掌握在起義人民手中。赫爾森福斯(赫爾辛基)的水兵、士兵也舉行起義。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訊息傳到前線時,廣大士兵立即行動起來,成立士兵委員會,對軍官實行監督。農民也歡迎革命,推翻沙皇制度已經給他們帶來政治上的解放。他們開始奪取地主的土地,爭取經濟上的解放。各地的民族解放運動也廣泛地開展起來。

這樣,俄國第二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取得了勝利。

後續

政權並存的局面

在罷工和武裝起義過程中,彼得格勒工人建立了新的政權機關—蘇維埃。還在1917年3月12日早晨,在布爾什維克黨維堡區委員會和工人的會議上,依照維·米·莫洛托夫的建議,就成立了工人代表蘇維埃發起小組,並以這個小組的名義於當天向全市散發告工人、士兵書,號召建立蘇維埃作為革命的政權機關,並指定以芬蘭車站為代表的集合點。

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其中包括國家杜馬中的孟什維克代表,勞動派,地方自治局、城市自治機關和合作社的工作人員,律師,新聞記者,中央軍事工業委員會工人小組的成員等,3月12日(2月27日)下午2點~3點,到達塔夫里達宮。他們當中一些同工人保持著聯繫並進行合法活動的代表人物,如國家杜馬代表尼·齊赫澤、馬·斯柯別列夫、亞·克倫斯基、波·波格丹諾夫、庫·格沃茲傑夫、尼·索柯洛夫、伊·沃爾柯夫等,自稱是工人代表蘇維埃臨時執行委員會的成員,並以這個委員會的名義向首都公眾發表通告。通告立即被印成傳單,並在當天的《彼得格勒新聞工作者訊息報》上公布。通告說:在國家杜馬開會的彼得格勒工人、士兵和居民的代表宣布,他們的代表的第一次會議定於今晚7點在國家杜馬所在地召開。所有轉到人民方面的軍隊每1連選1名代表,工廠每1千人選1名代表,不足1千人的工廠選1名代表。

從通告發表到開會只有幾小時,許多工人正在街頭參加戰鬥,不能參加選舉。孟什維克在沙皇統治時代已經能夠從事合法活動,擁有方便的條件(如通過軍事工作委員會“工人小組”、孟什維克國家杜馬代表)來通知自己的支持者出席會議。結果,大多數蘇維埃代表不是工人直接選舉產生的,而是由合法工人組織指派的。布爾什維克只有少數代表。孟什維克、國家杜馬代表尼·齊赫澤當選為彼得格勒蘇維埃主席,勞動派、社會革命黨人克倫斯基和孟什維克斯柯別列夫當選為副主席。參加執行委員會的,大多數也都是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只是到會議即將結束時,莫洛托夫才趕到塔夫里達宮。經過他的努力,布爾什維克黨才有3名代表參加彼得格勒蘇維埃執行委員會。他們是:亞·加·施略普尼柯夫、彼·安·扎魯茨基、彼·阿·克拉西柯夫。

蘇維埃政權

由於民眾的壓力,彼得格勒蘇維埃不得不採取一些革命措施。在蘇維埃第一次會議上決定成立軍事委員會,以進一步領導軍隊的革命運動;成立工人民警(赤衛隊的前身),以維持首都的革命秩序;成立糧食委員會,以保證首都軍民的糧食和其他食品的供應;委派10名專員到彼得格勒各區,建立革命政權;在銀行和造幣廠設立崗哨,剝奪舊政權對財政金融的控制權;查封反動報紙,出版蘇維埃的機關報。為了鞏固工人和農民(士兵大多數來自農民)的戰鬥聯盟,布爾什維克主張建立有士兵代表參加的蘇維埃。

1917年3月13日,士兵代表開始到塔夫里達宮參加蘇維埃會議。14日,舉行了統一的工兵代表蘇維埃全體會議,10名士兵、水兵代表(其中兩名布爾什維克)參加蘇維埃執行委員會。同時,發布了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一號命令,規定在所有部隊中通過選舉成立士兵委員會、水兵委員會,各部隊的一切活動只能服從工兵代表蘇維埃和士兵委員會。其中第五條規定武器必須歸士兵委員會掌握,廢除舊軍銜,禁止軍官虐待士兵。第一號命令保證了軍隊掌握在蘇維埃手中,對鞏固革命的勝利具有重大意義。

繼彼得格勒蘇維埃之後,在全國大多數城市都建立同樣的權力機關。在全俄蘇維埃成立以前,由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蘇維埃行使它的職權。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但是,當時除了工兵代表蘇維埃以外,還有另一個政府,即臨時政府。俄國資產階級同封建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害怕無產階級更甚於害怕反動派,是一個反革命階級。他們很多人都是保皇派,只要求立憲,同沙皇瓜分政權,並不想從根本上推翻沙皇制度。但在革命高潮中,他們搖身一變,成為革命的同路人。3月12日夜,他們急忙成立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企圖搶先奪取政權。他們還派十月黨人亞·伊·古契柯夫和國家杜馬代表瓦·維·叔爾根前往普斯科夫同沙皇談判,妄圖保存君主制度。叔爾根和古契柯夫竟向沙皇獻策,說挽救皇朝的唯一途徑就是把最高管理權轉到其他人手中。尼古拉二世最後決定退位,而讓位給他的弟弟米哈伊爾。1917年3月15日午夜,沙皇簽署了退位宣言,並按照古契柯夫和叔爾根的請求籤署了任命立憲民主黨人李沃夫公爵為大臣會議主席、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為最高總司令的詔書。

由於人民的強烈抗議,這個陰謀沒有得逞。當古契柯夫返回途中,在彼得格勒車站,舉杯表示對米哈伊爾的祝願時,工人們憤怒地要把古契柯夫逮捕,並把他槍斃。米哈伊爾也沒有力量登上皇位,而在1918年被槍決。

政權移交

當時的實際力量在蘇維埃一邊。國家機關的要害部門,如電報局、廣播局、車站、鐵路等都掌握在蘇維埃手中。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連印一張聲明的地方都沒有。沒有蘇維埃的同意,資產階級不可能成立自己的政府。因此,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便向蘇維埃執行委員會建議就成立新政府問題進行談判。竊取蘇維埃領導崗位的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推行投降主義路線,迎合了資產階級的要求。孟什維克從機會主義立場出發,力圖限制革命的範圍。他們認為推翻沙皇制度後合法的主人只能是資產階級,蘇維埃只能對資產階級施加壓力,促使它向左前進。布爾什維克反對把政權交給資產階級。1917年3月15日,在蘇維埃的全體會議上,莫洛托夫代表布爾什維克黨批判了蘇維埃執行委員會同杜馬代表達成協定的計畫,建議由蘇維埃建立臨時革命政府。孟什維克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攻擊無產階級是“分散的、無組織的”力量,鼓吹利用資產階級來鞏固對沙皇制度的勝利,矇騙一些蘇維埃代表。結果,蘇維埃以多數通過了執行委員會的建議,把政權拱手交給資產階級。

1917年3月15日,第一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成立。大地主格·葉·李沃夫為臨時政府總理兼內務部長,主要資產階級政黨—立憲民主黨首領巴·尼·米留可夫為外交部長,資產階級右翼政黨—十月黨首領亞·伊·古契柯夫為陸海軍部長,社會革命黨人亞·費·克倫斯基為法務部長。

這樣,形成了既有蘇維埃又有臨時政府的兩個政權並存局面。

政權移交原由

為什麼掌握了實際政權的蘇維埃竟然自願地把政權交給資產階級?為什麼資產階級能夠竊取這次革命的勝利果實?這種情況的發生,有多方面原因。第一,俄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中小資產階級最多的國家。大批小資產階級直接捲入革命浪潮中,他們表現了極大的動搖性和不穩定性。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無產階級的成份發生了變化。大批有覺悟的工人被徵調到了前線。代替他們的是一些小私有者、手工業者和小業主。他們成為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影響工人隊伍的社會基礎。第三,二月革命期間,革命領袖列寧及其他一些著名的布爾什維克僑居在國外。在國內,許多布爾什維克尚被關在監獄或在遠離革命中心的流放地。革命的領導力量相對薄弱。第四,資產階級在經濟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組織上又有很大發展,擁有地方自治機關、國民教育機關、各種全國性代表大會、杜馬、軍事工業委員會等合法陣地,並利用報紙、刊物等輿論工具。這些,使資產階級擁有巨大的優勢。當沙皇制度在革命的打擊下一傾覆,資產階級便接著上台。

革命成功原因

從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工人大罷工開始到1917年3月15日尼古拉二世退位止這8天時間內,沙皇制度徹底崩潰了。二月革命進展之迅速,在歷史上是罕見的。二月革命這樣快地取得勝利不是偶然的。

沙皇制度的殘酷壓迫和帝國主義戰爭,促使社會各種矛盾尖銳化,激起人民極大的反抗力,是二月革命勝利的一個重要因素。列寧說:“俄國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發生,只是因為俄國受到沙俄政府極其野蠻的壓榨,任何一個國家也沒有像俄國那樣嚴重地受到戰爭的磨難和痛苦”。

二月革命所以勝利還在於1905年~1907年俄國革命的影響。這次革命提高了民眾的覺悟,使他們獲得大規模的階級鬥爭的鍛鍊。列寧指出,“如果不是俄國無產階級在1905年~1907年間進行了極其偉大的階級戰鬥和表現了革命的毅力,那么第二次革命的進展就不會這樣迅速”。

在二月革命中,無產階級是領導者,同農民結成了親密聯盟,而且資產階級看到人民即將戰勝專制制度也投機革命。在階級力量對比上,人民力量占優勢。革命遇到的阻力比較小。所以列寧說:“二月革命獲得最初勝利的原因,就在於當時跟著無產階級走的,不僅有農民民眾,而且還有資產階級。因此我們輕而易舉地戰勝了沙皇制度,達到了1905年所沒有達到的目的。”

評價

二月革命期間,布爾什維克儘管處境很困難,人數又少,但他們沒有失去同民眾的聯繫,在關鍵時刻總是挺身而出,領導革命運動。布爾什維克提出的口號表達了廣大民眾的心聲,是發動民眾的有力武器。在二月革命中,只有布爾什維克明確地提出了8小時工作制、沒收地主土地、建立民主共和國和結束帝國主義戰爭的徹底的民主革命綱領,並指出實行這個綱領的道路。資產階級的主要政黨立憲民主黨以及其他任何自稱為社會主義的政黨都不敢公開觸及這些人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政治問題。

二月革命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了俄國國內的長達300多年的封建專制的統治,二月革命的勝利使俄國的政治制度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推動了俄國歷史的發展,“使落後的俄國的發展進程大大加速”,仿佛一下子“就趕上了義大利和英國,並且幾乎趕上了法國”。這就為俄國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爭取社會主義的鬥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二月革命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次革命的勝利,促進了歐洲各國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反對本國資產階級反動政府,爭取民主權利和民族解放的革命運動的高漲。

影響

二月革命推翻了統治俄國長達300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了沙皇專制制度的反動統治。

在起義過程中成立了新的革命政權—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蘇維埃。但資產階級竊取了革命的勝利果實,成立了臨時政府,形成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二月革命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俄國的社會矛盾,但同時也為之後的十月革命奠定了基礎。

二月革命的勝利為俄國無產階級爭取社會主義的鬥爭創造了有利條件,最終迎來了新世紀的曙光:十月革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