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星

基本詞義

詞語注音

二星: èr xīng ㄦˋ ㄒㄧㄥ

詞語解釋

(1).猶雙星。指牽牛織女,比喻夫婦 劉長卿 《哭張員外繼》詩:“慟哭 鍾陵 下,東流與別離。二星來不返,雙劍沒相隨。”題註:“公及夫人相次沒於 洪州 。”《笠翁對韻·東韻之一》: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
(2).即二使星。 唐 孔德紹 《送蔡君知入蜀》詩之二:“靈關 九折險, 道二星遙。”

相關詞語

分別介紹

牽牛

“牽牛”即牽牛星(天鷹座Aql之α,或曰河鼓二,《爾雅.釋天》曰:何鼓謂之牽牛○何音荷),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銀河東。
“織女”即織女星,在銀河西,與牽牛星相對。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唐代詩人曹唐《織女懷牽牛》:“北斗佳人雙淚流,眼穿腸斷為牽牛。”
唐代詩人杜甫《牽牛織女》:“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神光意難候,此事終朦朧。颯然精靈合,何必秋遂通。亭亭新妝立,龍駕具曾空。世人亦為爾,祈請走兒童。稱家隨豐儉,白屋達公宮。膳夫翊堂殿,鳴玉淒房櫳。曝衣遍天下,曳月揚微風。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終。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防身動如律,竭力機杼中。雖無姑舅事,敢昧織作功。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義無棄禮法,恩始夫婦恭。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圓苟齟齬,丈夫多英雄。”

織女

簡介 
[織女星的古俗稱[weaving woman]∶從事紡織的女子【辭海解釋】 1.即織女星。
織女與其附近兩個四等星,成一正三角形,合稱織女三星。《詩.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史記.天官書》:"婺女,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張守節正義:"織女三星,在河北天紀東,天女也,主果蓏絲帛珍寶。"後衍化為神話人物
情節概述 《淮南子.俶真訓》:"若夫真人,則動溶於至虛,而游於滅亡之野……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織女,天地之間何足以留其志!"
漢班固《西都賦》:"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
《歲華紀麗》卷三引漢應劭《風俗通》佚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後常用此典以詠夫妻暌隔,或藉以表達男女相思﹑相愛之情。
織女是織紝女工。也有人說她是 中國古代弇茲氏的織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位女首領,後世人追尊她為女帝,又稱玄女、玄帝、王素、素女、須女、帝弇茲等。她在距今三萬年前就發明了用樹皮搓繩的技術。她發明的繩有三種:單股的繩稱作“玄”,兩股合成的稱作“茲”,三股合成的稱作“索”(又作素)。
相關記載 《後漢書·天文志》:“織女,天子真女。” 《史記》:“三星,在天紀東端,天女也。” 《焦林大斗
記》:“天河之東,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謂之織女。” 【星官名】 亦稱“天孫”。屬天市垣,共三星,織女一、二、三即天琴座α、ζ、δ星,組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在銀河西,與河東牽牛相對。織女一(西名Vegа),白色,星等0.03,距離26.3光年,角直徑為0.00347角秒,相當於400萬公里。廣度比太陽大60倍。表面溫度約9000℃。位置:赤經18時35.2分,赤緯+38度44分。公元14000年地軸將指向織女一,使它成為北極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