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門年畫社
絳州木版年畫已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絳縣絳州木版年畫研製所(即二天門年畫社)經過多年的探索,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藺永茂經常親臨指導,現已開發出數百種絳州木版年畫系列產品,每幅作品大都均可以做出黑白、彩繪兩種形式作品,也都可以軟片(帶紙袋)、精裱內芯、精裱軸畫(帶盒)、精裱鏡畫等形式出售。
山西新絳縣木版年畫研製所所長吳百鎖,新絳縣二天門年畫社創辦人。為了保護和搶救絳州木版年畫這一珍貴民間文化遺產,他把自己所有的業餘時間全部用到普查、收集、整理、研究絳州木版年畫上。現今,他擁有各個時期的原有老木板400餘塊,各個朝代和地區的原有老年畫300餘張。
絳州民間木版年畫
絳州民間木版年畫歷史悠久,題材豐富,藝術精湛。發端於宋金,興盛於明清,較楊柳青、楊家埠、朱仙鎮、桃花塢年畫問世均早,最早見於北宋《佛說北斗七星經》之雕版插圖。據《山西概況》載:“目前已有實物證明,最遲於北宋初在今山西新絳就有了古代雕版書。”至明中葉,雕版畫在內容上擴展到百姓生活領域,或為日臻成熟的木版年畫,絳州亦成為晉南年畫的主要生產基地。至清道光、鹹豐時達到鼎盛期,其時絳州城有“三大家、七小家年畫作坊”之說,其中開業於清初的益盛成畫店,年印製各類木版年畫達十萬餘份,行銷西北諸省。其餘畫店生產的畫銷往東北、華北、中原等十多個省市,對各地木版年畫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和推動作用。絳州木版年畫藝術價值極高,其中《春牛圖》、《馗頭》、《老鼠娶親》、《侍女圖》等都是中國年畫寶庫中的珍品。《春牛圖》被中國美術全集收輯。馮驥才先生到新絳考察後認為:“絳州木版年畫品種繁多,手法齊全,雕版技術精湛、線條細膩,年畫內容所能體現的歷史脈絡清晰,是一項完整的民間文化遺產。”
新絳木版年畫保護
新絳縣是我國18個木版年畫傳統產地之一。當地木版年畫製作始於宋、成熟於明清、興盛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年產年畫50餘萬幅,遠銷華北、西北諸省。2008年,著名作家、國家民協主席、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委員首席專家馮驥才先生專程赴新絳,就絳州木版年畫的搶救與保護工作提出指導性意見。
從2009年開始,新絳縣成立專門領導機構,開展系列田野調查工作,收集傳統年畫木版800餘塊、年畫1000餘幅,選擇二天門畫店等進行木版年畫傳承與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