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30%的正常人有不同程度的此病,因此可能為生理髮育上的變異,不引起任何功能上的障礙。局部因素(包皮過長、包莖、包皮垢刺激)可能是誘發本病的主要病因。自身免疫因素、感染或外傷、遺傳因素、內分泌異常等也可能與本病的發生有關。
臨床表現
皮損大多位於包皮內側、龜頭、尿道口、冠狀溝,偶爾侵犯陰莖。病變早期為慢性龜頭炎,皮膚浸潤肥厚,色澤棕紅,表面脫屑,有時可見出血性水皰。以後龜頭部及尿道口出現牙色白斑,病變部位組織萎縮、纖維化,失去正常的海綿樣感覺,並可引起尿道狹窄、包皮萎縮和粘連,一般無自覺症狀。尿道口明顯狹窄者可影響排尿,本病偶爾可伴發鱗狀細胞癌。如損害發生於包皮末端者,除具上述皮損外,還可形成包莖。癌變少見。
檢查
1.體格檢查
皮損大多位於包皮內側、龜頭、尿道口、冠狀溝,偶爾侵犯陰莖。病變早期為慢性龜頭炎,皮膚浸潤肥厚,色澤棕紅,表面脫屑,有時可見出血性水皰。以後龜頭部及尿道口出現牙色白斑,病變部位組織萎縮、纖維化,失去正常的海綿樣感覺。
2.組織病理檢查
表皮角化過度、棘細胞層萎縮,基底細胞液化變性;真皮淺部膠原纖維明顯水腫和均質化,彈力纖維消失,水腫區下面有帶狀淋巴組織細胞浸潤。病程呈慢性發展後,表皮可見萎縮,而炎症和水腫減輕,真皮乳頭層變得更為緻密和均質化。基底細胞空泡形成和真皮乳頭層水腫嚴重時,表皮真皮交界部可出現水皰。
診斷
1.常見於15~50歲的患有包莖和龜頭炎而未行包皮環切術者。
2.皮損大多位於包皮內側、龜頭、尿道口、冠狀溝。
3.病變早期皮膚浸潤肥厚,色澤棕紅,表面脫屑,龜頭部及尿道口出現牙色白斑,病變部位組織萎縮、纖維化,失去正常的海綿樣感覺。
4.組織病理表現為角化過度、棘細胞層萎縮,基底細胞液化變性,真皮淺部膠原纖維明顯水腫和均質化,彈力纖維消失。
鑑別診斷
1.龜頭銀屑病
大多數患者在身體他處有銀屑病的損害,也可單發於龜頭和包皮內面,表現為邊界清楚的光滑乾燥性紅斑,刮之可見鱗屑。
2.雲母狀和角化性假上皮瘤性龜頭炎
龜頭上可見孤立的境界分明的浸潤肥厚性皮損,或角化過度性斑塊,其上附有雲母狀銀白色鱗屑,龜頭萎縮並失去正常彈性,一般無自覺症狀。
治療
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症狀,減輕不適以及防止惡變。皮質類固醇軟膏外用或皮損內注射,可減輕局部症狀。包皮縮窄者可行包皮鬆解術。尿道狹窄者可行尿道擴張術。
預後
本病在正確治療下惡變的可能性很小,研究表明該病總體惡變率為5%,但惡變者進展迅速,因此對早期患者須每月隨訪1次,共3個月,如有持續存在的潰瘍和新出現的潰瘍則需立即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