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營

上山後你會發現,龍泉雖沒有傳說中的那樣多,但你仍會發出“四處有龍泉,四方有泉水”的感嘆。 的確,九龍營每個方向都有龍泉,並且不管你從哪個方向攀登,都會聽到泉水叮咚。 九龍營的龍泉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生在茂密的叢林間,從石縫裡擠流。

九龍營,又稱九龍山,坐落在貴定縣南端的雲霧鎮所在地,“平中之高原,一山凸出”,山與“平原”結合,猶如一把太師椅,山作椅背,寬大渾厚;萬畝良田作椅墊,平坦舒展。山地之間,渾然一體,在空曠的雲霧大壩子上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傳說九龍營是這樣來的,很多年前,窯上、凱口一帶山洪暴發,十條巨龍驚天而現,它們沿著珠江水系逆行而上,當游至雲霧時,一龍先行,九龍因不能尋到自己的同伴而心急如焚,大發雷霆,頓時,暴雨傾盆,山洪咆哮,九龍在汪洋的洪水裡輾轉翻騰,捲起陣陣浪濤,壟起一襲平地,堆積如山,形成了今天的“九龍營”。又有傳說是因山上有九十九口龍泉而得名。
閒暇之餘,邀上親朋好友,或是攜妻帶女攀登九龍營,那也不失為一種享受。九龍營頂上的古城堡有東門、北門、西門之分,路大體也有東路、北路、西路,其中北路、西路現在還可以看到平滑的石階。踏上幽幽的小徑,—路上泉水潺潺,苔蘚蔭蔭,綠樹簇擁,鳥語花香,一派和諧誘人的自然風光,讓人頓生興致,不覺疲勞。挺拔的青松,蒼勁的杉樹相互交錯,互相掩映,把九龍營裝點成了綠色的海洋。穿梭林間,相互追逐嬉戲,實在是妙不可言。
從東路攀登約800米,山勢變得漸漸平緩,出現在眼前的是綠油油的草坪。那是品種極佳的蓑衣草,生長密集,常年青綠,生命力極強。走在草坪上,壓得草坪“咯吱——咯吱”地響,軟綿綿的,好像腳下鋪了一層厚實的海綿,怪舒服的。不時有微風拂面,讓人倍感清爽。過草坪,草坪中央有一池綠水,稱為秋魚池,池中滿是浮萍,不知道池水究竟有多深。走過秋魚池,便是九龍營的古城牆。城牆順著山勢把山頂圍成了一個大圈,足有四、五千平方米。城牆是由大小相當的條石堆砌而成,每塊石頭都有均勻的紋路,由石匠精細加工而成。城牆寬約2米,高約6米。城門是典型的中國式建築,由巨大條石拱攏而成,形如“n”字母。
由於經歷了戰亂,加上百年風雨的侵蝕,如今城牆已是殘垣斷壁,上面雜草叢生。看著這些土紅色的條石,你會很自然地聯想到城牆當年的雄偉與輝煌。據史料記載,古成牆始建於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距今150來年,為古代禦敵之用。清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擴建為護守營壘。“鄉人練永固團,駐紮其上,與忠義團(龍山營古城堡,在今鞏固)互為犄角”農民義軍潘明傑多次圍攻不克,足以見它的堅固。
走進城堡,視線豁然開朗,地面顯得更加平坦,置身其中,涼風習習,不覺有種“群山之間,一覽無遺”的感慨。放眼望去,一切盡收眼底,前面是欣欣向榮的雲霧鎮,後面是生機盎然的萬畝良田,左面是炊煙裊裊的農莊小院,右面是聳立天邊的雲霧山。站在上面,不管你是身經百戰的將領,還是臨陣作戰的士兵,都會有種“不破摟蘭終不還”的豪情。稍微留神,你會發現城內有很多“地基”。清朝時,上面建有街道、房屋,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統一建造,可容納上千人。解放後,房屋拆毀。
古有傳說,九龍山有龍泉九十九眼。上山後你會發現,龍泉雖沒有傳說中的那樣多,但你仍會發出“四處有龍泉,四方有泉水”的感嘆。的確,九龍營每個方向都有龍泉,並且不管你從哪個方向攀登,都會聽到泉水叮咚。龍泉水清澈甘甜,喝後回味無窮。雲霧地區歷來就有“九龍泉水鳥王茶,飲後百日成仙家”妁俗語。每年端午節,周圍農民多有上山汲泉水作治病用。上山掬一口水,清涼可口;下山沏一杯雲霧茶,飄香四溢。九龍營的龍泉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生在茂密的叢林間,從石縫裡擠流。現在有名的龍泉有鹽泉、青蛙泉等。順著山勢往下,九龍營周圍有天然優質的草場,草青綠細長,常有泉水滋潤,長勢喜人,周圍的孩童常在這兒放牛牧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