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
【別名】石梅、石楊梅、石蝦、石仙桃、七仙桃、鬼子頭、穿線草、疳腫藥、爛瘡草【來源】蘭科九連燈Liparis plicata Franch. et Sav.,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廣西
【功能主治】清涼,解毒。主治白濁,肺癆,瘰癧,瘡疥,腹脹痛,血吸蟲病腹水。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山西晉東南民間社火
九連燈又稱“跑燈”、“耍燈”、“花果燈”。流傳在晉城、高平、沁水、陵川等縣。
高平縣鳳和村的九連燈是根據八洞神仙赴王母娘娘蟠桃盛會,孫悟空偷吃仙桃的神話故事編制而來。初時由8名男青年表演,各執桃花、石榴花、桂花、臘梅等16盒鮮花、瓜果彩燈,分別代表八仙。後來,將人數增至24人,在花果燈中,加入了一種手提的圓形紅色紗燈,使花燈經燈相互映襯,很為舞蹈增色。
九連燈在街頭表演時,由“飛燈”(即由長竹竿高挑一紙糊的白鶴或蜜蜂、蝴蝶、金魚狀的燈)前導,後隨各種花燈,在鑼鼓伴奏聲中,列隊遊走於大街小巷。當到了場地表演時,仍先由“飛燈”繞場一周,然後舞者或舉或提彩燈,以圓場步變換各種隊形圖案,載歌載舞,在歌唱聲中擺出“天下太平”等字樣。歌舞畢,施放煙火,其他演員扮妝孫悟空率眾小猴翻騰上場,搶吃鮮果、耍猴棒、逗笑取樂,扑打嬉戲後退回花果山,結束整場表演。在牛角號聲中,演員退場,飛燈導前,另換場地。
九連燈除在街頭廣場活動外,也到住戶庭院進行耍燈表演,備受各家歡迎。
河南省新安縣九蓮燈
九連燈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舞蹈(又稱九蓮燈)。之所以叫九連燈,一是
體現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中國的數字有其特定的含義,“九”是最大的陽數,“九五”之尊代表皇帝,代表至高無上),二是九人執燈表演,九燈翻動相連。九連燈傳入新安縣劉嶺村始於清代嘉慶年間,劉嶺村王姓人家有人在朝任職,主管宮廷禮樂,告老還鄉後,將九連燈這門藝術傳於後人,並規定只在本村本族延傳,外姓人不傳,外村人不傳。至今相傳十幾代(據記載有300餘年),豫西地區只此一家。
九連燈傳入民間後,隨著時間推移,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變化。其表演內容很多,可隨編隨演。主要有:《瓦崗英雄》、《忠臣救王》、《雷奴救主》等;對字內容主要根據宣傳形勢需要而定。不同時期都有新的表演形式,最初主要以女性表演,到了民國時期,持燈者男扮女裝,騎馬人演瓦崗英雄。九連燈表演形式獨特,在孔雀燈的指揮下,帶動32盞花燈,上下翻飛,八馬燈前後呼應。燈馬穿插,隊形多變,有“過街路”、“蛇蛻皮”、“翻大馬”、“剪子箍”、“轆轤把”、“蓮花盆”等表演形式。九連燈在表演時,還能以燈組成各種吉祥文字,勘正一絕。
為使表演更有氣勢,九連燈伴奏樂器也有很大變化,原先以絲弦管樂為主,後配以鼓、鑔、鐃、鈸。演出隊伍也由原先的二三十餘人到現在的百餘人,門旗、彩旗招展,聲勢壯觀。
九連燈多在春節、元宵節、廟會時表演,也曾在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欄目兩次播出過,有“河洛一絕”之稱。
作為一種少見的民間藝術,九蓮燈舞蹈傳入劉嶺村有近三百年歷史。據說,清代時劉嶺村王姓家族,有人在宮中任職,且主管宮廷舞樂,因而九蓮燈才得以流傳到劉嶺村。該舞蹈傳入村中後,一直在本村本族世代流傳,至今已傳了十幾代人,現豫西洛陽僅此一家。九蓮燈之所以獨特,一是舞樂高雅,有固定的曲牌;二是燈用蠟燭配方特別,一般燈怕風,蠟燭不暴露在外,用燈籠等遮擋,而九蓮燈蠟燭暴露在外,風再大,不會熄滅;三是九蓮燈民舞有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
中國民間傑出文化傳承人王漢賓作為九蓮燈傳人中的掌門人,已是78歲高齡。儘管已經跳了一輩子九蓮燈,但在他的記憶中,九蓮燈還沒有大規模演出過。問起原因,老人感慨地說:“過去生活窮呀,九蓮燈只能隱在山溝里,現在日子好了,政府又非常重視民間文化的保護和發揚,九蓮燈也有了用武之地,終於可以飄出山村,大放異彩!”
寧波市鄞州區九連燈
鄞州區九連燈 ,一種大型的彩燈。九個扁平形的燈籠嵌在梯子形的竹竿中間,一豎起來,光彩奪目,顯得特別壯觀,在夜色中分外耀眼。九連燈的製作工藝比其他彩燈來得複雜,因為它又高又長,九個燈籠里點有火燭,每個單體都很精緻,一串燈籠豎起來隨著風向要自動保持平衡,難度極高。說瞻岐鎮東城村是九連燈的故鄉,並不是虛名,這裡曾經製作過三個九連燈,還有一位做九連燈的高手。今年,九連燈被列入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時,東城村也憑藉九連燈被評為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