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該寺舊稱礬灣清真寺,亦稱城外清真寺。約始建於明景泰年間(1450—1456年),據地方史料,景泰元年陝西回國將領馬哈直赴九江任總兵,隨軍有3位阿訇和15O0名回族士兵,初在軍營中舉行宗教活動,後有許多兵士解甲定居,九江知府錢寶昌(回族)遂籌資建礬灣清真寺。相傳清朝乾隆皇帝巡幸江南時曾兩游清真寺並親賜御碑,後因戰火御碑失落、道光年間,安徽省壽縣回族陶奎臣和趙振卿奉調任九江府守備和城防營管帶,隨軍官兵和眷屬均為穆斯林,原清真寺不能滿足需要,於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行了擴建。為方便城內穆斯林宗教生活,由楊遐年、馬壽田等人帶頭籌集,於光緒元年(1875年)建城內清真寺,該寺遂有城外清真寺之稱。1935年因修環城路拆遷重建,時占地面積約1畝。
1958年宗教改革時將城內寺並人,“文革”中被迫關閉。1982年重新修復開放。該寺面臨浩瀚的長江,背倚雄偉的廬山,占地0.7畝,總建築面積942平方米,禮拜大殿126平方米,為磚木結構,另設有女殿。講經堂、男、女水堂子、會議室、辦公室、住房及亡人室等建築,一應俱全。有阿旬2人,學董、鄉老11人,滿拉7人。寺外有民族旅社、回民餐廳、糕點食品加工坊、副食批發部等寺辦企業。為適應九江城市整體規劃,該寺將於1994年開始擴建,初步設計七層樓外觀,內部採用伊斯蘭傳統建築模式,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本寺坊教民897戶,3884口,均屬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