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名關

山海關:山海關,又稱“榆關”,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素有“天下第一關”之 居庸關:舊稱軍都關,薊門關,在北京市昌平縣,為長城要口之一。 嘉峪關:嘉峪關位於甘肅嘉峪關市向西5公里處,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

山海關:山海關,又稱“榆關”,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素有“天下第一關”之 稱。 與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關”—— 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1990年,遼寧省丹東市的虎山長城被發掘出來後,考古界認為虎山長城才應該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1961年,萬里長城—山海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關公1700年歷史的青龍偃月刀刀鋒向東,現存放在山海關城樓上,成為鎮關之寶。
居庸關:舊稱軍都關,薊門關,在北京市昌平縣,為長城要口之一。它還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余脈軍都山地,地形極為險要。與紫荊關、倒馬關、固關並稱明朝京西四大名關。其中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又稱內三關
紫荊關: 位於中國河北省易縣城西40千米的紫荊嶺上。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 當 關,萬夫莫前”之險。東漢時名為五阮關,又稱蒲陰陘,列為太行八陘之第七陘 。
娘子關:娘子關為中國萬里長城著名關隘,位於太行山脈西側河北省井陘縣西口,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 故得今名。
平型關:平型關是內長城的一個關口,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白崖台鄉,解放前屬繁峙縣管轄,解放後劃分為靈丘的一部分,成為了靈丘同繁峙的分界線(並把嶺北原屬繁峙縣的東跑池等幾個村也劃歸靈丘縣)的平型嶺上。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築內長城時經過平型嶺,並在關嶺上修建關樓。平型關城虎踞於平型嶺南麓(現在叫繁峙縣橫澗鄉平型關村),呈正方型,周圍九百餘丈,南北東各置一門,門額鐫刻“平型嶺”三個大字(門額現收藏在平型關村某村民家中),真謂峻岭雄關。
雁門關:雁門關又名西陘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2001年,雁門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嘉峪關:嘉峪關位於甘肅嘉峪關市向西5公里處,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後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成為萬里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嘉峪關關城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65年以關名建市。
武勝關:武勝關位於雞公山風景區內的豫鄂兩省交界處,為我國歷史九大名關之一,春秋時期稱直轅、澧山,秦統一中國後改為武陽關,南宋時期易名武勝關。河南雞公山地處中國九大名關之一的武勝關關口,被人們稱為“青分豫楚、襟扼三江”的一塊兒寶地。千百年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大南關:大南關: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西南,曾稱雞陵關,鎮南關,睦南關,為中國通往越南的交通要口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