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 白礬1兩(飛至半兩),黃丹1兩(炒紅色,放下再紫色者為度)。 |
主治: | 口瘡。 |
用法用量: | 摻瘡上。立愈。 |
製備方法: | 上為細末。 |
中藥方劑之丹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丹礬散主治口瘡。
組成: | 白礬1兩(飛至半兩),黃丹1兩(炒紅色,放下再紫色者為度)。 |
主治: | 口瘡。 |
用法用量: | 摻瘡上。立愈。 |
製備方法: | 上為細末。 |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礬丹散,中藥方劑,由枯礬、黃丹、白梅、人中白、麝香少許組成,主要用於口瘡。
方劑名稱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各種金屬(如銅、鐵、鋅)的硫酸鹽,尤指具有玻璃質狀態表面或光澤的該種硫酸鹽的水合物,礬山”,礬水(溶明礬的水),礬粉(脫膠的明礬粉末),礬書(用明礬水寫...
簡介 相關資料 古籍解釋礬丹,由虢丹和晉礬組成,用於五癩百癇,無間陰陽冷熱。
方劑名稱 別名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疥瘡。 香油調塗。 上為末。
參考資料丹平散,中藥名稱,主要功效辟穢散寒,通竅解毒;開閉豁痰,祛風殺蟲,避惡除邪。
參考資料礬硫散用於風熱上攻陽明經,面鼻紫色,風刺隱疹。
《醫統》卷六十六 《醫級》卷八青礬散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來源於《瘍科選粹》卷三。主要用於膿耳;小兒斷臍不乾。
來源 組成 用法 主治東礬散是一種方劑治於手癬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摘錄黃礬,中藥名。為硫酸鹽類礦物黃礬Fibrofessite的礦石。具有解毒,殺蟲,斂瘡之功效。用於痔瘺,惡瘡,疥癬及聤耳出膿。
比重 性味 歸經 功效 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