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古籍校讀法

《中醫古籍校讀法》,是 段逸山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中醫古籍校讀法

中醫古籍校讀法

作 者: 段逸山 主編

出 版 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3-1

版 次: 1 頁 數: 219

開 本: 大16開

紙 張: I S B N : 9787117112451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醫學 >> 中醫學 >> 經典古籍

內容簡介

《中醫古籍校讀法》是為學習研究中醫古籍閱讀方法而編寫的教材,主要供高等院校中醫類專業研究生使用。

本教材的編寫目的,是通過校讀理論的講授、校讀實例的剖析以及校讀實踐的訓練,使研究生正確把握校讀中醫古籍的方法,增強發現、分析、解決閱讀中醫古籍問題的能力。

清季俞樾《古書疑義舉例。序》指出:“執今日傳刻之書,而以為是古人之真本,譬猶聞人言筍可食,歸而煮其簣也。”竹之初生者為筍,而簣則是用竹片編成的床墊。傳刻之書並非古之真本,猶如簣並不是筍,以此說明今人傳刻之文,並非全是古人之真文。同樣,今人注釋講解之義,也並非全是古人的真義。為使所據之經是其本來的面目,便需要認真地校勘;為使所釋之義是其原有的意義,便需要準確地板讀。具而明之,校讀法就是依據本書,參考他書,發現謬誤,探求理義,是一種邊校邊讀、校讀結合的讀書法。校為求取真文,是讀的基礎;讀為闡明真義,是校的目的。明乎此,則校讀法可分可合:分別敘述時,校與讀可以別為二論,各有其說;具體運用時,校與讀必然合為一法,密不可分。大凡閱讀古籍均須採用校讀法,而中醫古籍由於文本差錯甚多,且一向缺乏行家校讀,所述內容又往往關係到健康甚至生命,因而尤其需要校讀。在此基礎上,方能進而探求傳承輿發揚的問題。

本教材緒論首先對校讀法加以概述,闡明校讀的含義,論說中醫古籍尤其需要校讀的原因;上篇四章,側重於“校”,從校勘的對象、致誤的原因、校勘的方法說起,落腳到校記的撰寫,並提出校勘需注意的問題;下篇五章,側重於“讀”,涉及詞語文句的辨釋、名物的考證、章旨的推求、舊注的鑽研,終結於校讀札記撰寫。附錄一《中醫經典著作重要校注本述要》與附錄二《中醫各科重要書目簡介》,使學習者對中醫古籍的豐富家底有個總體輪廓性的瞭解,以便於選擇與利用校讀對象。

本教材的教學方法是:在研究生課外自學本教材與蒐集、閱讀相關資料的基礎上,講清基本概念,闡述基本知識,傳授基本技能,尤宜以後者為主。鑒於《中醫古籍校讀法》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必須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因而本教材各章後均附有校讀實踐,既要求把握本章的內容要點,又有實踐操作,研究生宜在課外查閱資料的基礎上完成,並進而擇選古代一二種醫書,以為校讀的試驗,方有實際效益。誠如胡樸安《古書校讀法.序》所言:“若僅守此編而不用之於實際,縱對於此編極能了解,亦如有志遠遊者畏車馬舟楫之勞,日在地圖上尋東西南北之方向,終歸於空談而已矣。”

目錄

緒論

校讀實踐(一)

上篇

第一章 中醫古籍的校勘對象和致誤原因

第一節 校勘對象

第二節 致誤原因

校讀實踐(二)

第二章 校正中醫古籍的主要方法

第一節 據本校正

第二節 據理校正

第三節 綜合校正

校讀實踐(三)

第三章 中醫古籍校勘與校記的方式

第一節 校勘的方式

第二節 校記的方式

校讀實踐(四)

第四章 校勘中醫古籍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節 增刪改易不可輕率

第二節 舊本不可盲從

第三節 類書舊注不可盡信

校讀實踐(五)

下篇

第一章 辨釋疑難

第一節 考辨字形讀音

第二節 分析語法修辭

第三節 把握古書文例

校讀實踐(六)

第二章 考證名物

第一節 名物的概念輿類別

第二節 考證名物的內容與方法

第三節 考證名物與古籍校讀

校讀實踐(七)

第三章 推求章 旨

第一節 提煉篇章 要旨

第二節 貫通前後聯繫

第三節 利用有關線索

校讀實踐(八)

第四章 鑽研舊注

第一節 舊注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舊注的閱讀方法

第三節 舊注的常見錯誤

校讀實踐(九)

第五章 校讀札記

第一節 校讀札記的載體

第二節 校讀札記的內容

第三節 校讀札記的撰寫

校讀實踐(十)

附錄一 中醫經典著作重要校注本述要

附錄二 中醫各種重要書目簡介

主要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