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我們編寫本書的指導思想在於力求反映中醫內科辨證論治診療體系在急症醫學中的具體套用,體現其優勢,表達其作用和地位。貫徹古為今用,西為中用的原則,以臨床實踐經驗為基礎,吸取當前科研新成果,充實豐富教材內容,反映中醫自身的特色。病名以中醫為主,儘量保持中醫特色,並從臨床實際出發,引入少數西醫病名,為我所用,或創造性地確立病名,如根據腎綜合徵出血熱的臨床特點,命名為“疫斑熱”,針對原有“關格”涉及現代病種多,含義不清的情況,逕名為“急性腎功能衰竭”。厥、脫歷來為症狀名稱,不是一個病證名,現在我們理解厥與脫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有由輕轉重,由厥致脫的因果關係,因此,較早明確地把厥脫作為一個獨立的病證名。在病證選擇上,確保重點,授人以漁,力求通過介紹急症的主要常見重點病證,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同時明確劃清本門課程教材與臨床相關課程教材病證的界線,如中風,內科學中已作介紹,春溫、暑溫等則屬兒科、溫病範疇,這裡都不再重複。但對血證則在內科的基礎上,從病機病證著眼,高度概括不同出血部位的共性,進行辨證施治,既拓寬了治法方藥的具體套用,又深化了理論知識,起到執簡馭繁的作用,更為貼近臨床急症需要。至於抽搐內科雖已有痙病專論,但因是痙、厥、閉、脫重證之一,故將其有關急症部分的內容附述於外感高熱之後。急黃病篇的內容與內科黃疸既相呼應,又有不同的重點,它突出該病的危重·'15,豐富充實了辨證論治內容。全書理論以臨床實用為宗旨,既保持中醫理論體系的特色,又不是引經據典,空洞文字的堆砌。並在實踐中有所創新,如病因中的飲食因素,歷來歸屬於內傷範疇,但從臨床實際認識,應該是飲食失宜不節,屬內傷範圍,而飲食不潔實屬外感因素,也就是一般所說的“病從口人”,應在歷來認為飲食因素皆屬內傷範圍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區別。在辨證論治部分採取辨證與治法方藥分開的方式,旨在體現證與證之間的有機聯繫,治法與治法之間的交叉複合,有別於內科病證歷來一證一治的編寫模式。又如疫斑熱的每一個病期,雖分幾個證型,但在突出各病期主要病機病證的基礎上,著重介紹了各期主要治法方藥,從而達到執簡馭繁,切合實用的目的。本書由緒論和中醫內科急症學基、常見病急重症中醫內科診療、常見急性中毒中醫內科救治、常用中醫內科急救技術四章組成。
本書可供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專業教學參考,亦適宜於從事中醫醫療、科研的各類專業人中閱讀。
目錄
緒論
一中醫內科急症概念
二中醫內科急症學的特色
三繼承發展中醫急症醫學,是振興中醫藥學的關鍵
四發展中醫內科急症學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學指導思想與課程設定
第一章中醫內科急症學基礎
第一節急症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急症的病機要點
第三節急症的辯證要點
第四節急症的治療原則
第二章常見急危重症中醫內科診療
第一節外感高熱
第二節疫斑熱
第三節肺炎
第四節暴喘
第五節昏迷
第六節真心痛
第七節心力衰竭
第八節厥脫
第九節急性腹痛
第十節急性吐瀉
第十一節中暑
第十二節急黃
第十三節血證
第十四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第十五節急性腎衰竭
第十六節心臟驟停
第三章常見急性中毒中醫內科救治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毒蕈中毒
第三節魚膽中毒
第四節蛇毒中毒
第五節雷公藤中毒
第六節烏頭類藥物中毒
第七節馬錢子中毒
第八節斑蝥中毒
第九節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
第十節急性巴比妥類藥物中毒
第十一節急性乙醇中毒
第十二節一氧化碳中毒
第四章中醫內科常用急救技術
第一節(口畜)鼻療法
第二節探吐療法
第三節刮沙療法
第四節放血療法
第五節捏脊療法
第六節熏洗療法
第七節藥熨法
第八節霧化吸入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