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崛起
據悉,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制定新十年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檔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2016-2025年)》,初稿已基本形成。該規劃將與此前出台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和即將出台的《長江經濟帶規劃綱要》相互銜接,重點強調推進內陸地區的對內對外開放,突出長江中游城市群對中部地區的帶動作用。
據了解,隨著《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2009-2015年)》的截止日期臨近,今年兩會之後,新十年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就已提上日程。新版規劃編制的一個重要背景是,區域戰略要重點解決我國區域經濟彼此分割的矛盾,通過長江經濟帶等三大戰略實現區域一體化。
長期以來,中部各地發展方向不一,相互合作鬆散,各省近年已經少有提及中部崛起概念,而是更多將本地發展與國家戰略對接掛鈎。如安徽主要考慮融入長三角發展,山西則考慮融入京津冀發展等。因此,與此前一版重在解決“中部塌陷”問題的規劃不同,新十年的規劃將更多與國家 區域經濟發展新版圖呼應,內容上會與不久後出台的《長江經濟帶規劃綱要》相互銜接,同時又有所區別,立足於中部整體的發展,更加突出長江中游城市群對中部地區的帶動作用。
作為“三大戰略”之一,“長江經濟帶”對打通板塊意義重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表示,通過進一步加強黃金水道交通建設,進一步增強上下游之間在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等方面的政策協調、規劃對接和執法合作,能夠促進流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從而更好地促進東中西三大區域板塊的協調發展。
新版規劃可能更加強調長江中游城市群對整個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 源研究所區域與城市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方創琳認為,作為國家發布的第一個跨行政區域的城市群規劃,目標就是把長江中游城市群建成帶動中部地區崛起的國家級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未來將重點建設武(漢)-長(沙)、武(漢)-南(昌)主軸線和長(沙)-南(昌)次軸線,建成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以及科技創 新、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形成引領中部地區崛起的核心增長區。
華創證券巨觀策略研究主管牛播坤認為,在“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兩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的“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布局下,中西部地區將重點吸納東部返鄉和就近轉移的農民工人口,加快發展產業集群。鄭州、武漢作為“兩橫三縱”關鍵節點,明顯受益於產業梯次轉移,對省 內乃至周邊經濟的輻射效益日益顯現。
此外,新版規劃還將重點強調推進內陸地區的對內對外開放,這既與中部六省當前對以改革和創新來激發經濟活力的迫切需求緊密相關,同時也是我國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構建中的重要一環。以湖南為例,作為中部內陸省份,湖南省長期面臨著“不東不西”的區位尷尬,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等主要 經濟指標的人均值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據了解,近兩年來,湖南省明確自身的戰略定位為“一帶一部”,即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冀望通過這樣的戰略坐標重構,突圍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困境。
湖南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認為,以前湖南只是立足中部崛起進行謀劃,與中部其它5省比來比去,現在湖南將發展視角一下子擴展到全國,在國家縱深推 進開放型經濟的大戰略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今年以來,湖南省相繼出台實施方案對接國家戰略,包括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長江中游城市群等,每個方案背後都有一系列的重大項目和具體行動。
不僅是湖南,中部六省都已經在對內對外開放方面積極爭取先行先試的機會,包括對接國家戰略,積極申報內陸自貿區等,並儲備了不少相關項目。國務院9月印發的《關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完善內陸開放新機制。“抓住全球產業重新布局機遇,以內陸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為依託,以開發區和產業聚集區為平台,積極探索承接產業轉移新路徑”,“支持內陸城市增開國際客貨運航線,發展江海聯運,以及鐵水、陸航等多式聯運,形成橫 貫東中西、聯結南北方的對外經濟走廊。”
國務院批准
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批覆同意《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台後國家批覆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對於加快中部地區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國土面積約31.7萬平方公里,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長江經濟帶三大跨區域城市群支撐之一,也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規劃》立足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實際,積極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緊扣協同發展主線,突出重點合作領域,注重體制機制創新,堅持開放合作發展,明確了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提出了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範區、“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的戰略定位,以及到2020年和2030年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
《規劃》明確了六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一是城鄉統籌發展。堅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強化武漢、長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依託沿江、滬昆和京廣、京九、二廣等重點軸線,形成多中心、網路化發展格局,促進省際毗鄰城市合作發展,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二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圍繞提高綜合保障和支撐能力,統籌推進城市群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和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互聯互通和現代化水平。三是產業協調發展。依託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建立城市群產業協調發展機制,聯手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壯大現代農業基地,有序推進跨區域產業轉移與承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四是共建生態文明。著眼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建立健全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聯動機制,共同構築生態屏障,促進城市群綠色發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格局。五是公共服務共享。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全面加強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等交流合作,共同推動文化繁榮,聯合開發人力資源,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提升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六是深化對外開放。把握全球化趨勢和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共建開放通道和平台,推進國內外區域合作,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為加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為確保規劃目標和任務如期完成,《規劃》強調要切實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和督促檢查,完善規劃實施評估和督促檢查機制,並要求各有關方面提高認識、緊密合作、紮實工作,共同推動《規劃》的落實。
促進規劃
前 言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國土面積103萬平方公里,200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188億元,占全國的19.3%,年末總人口3.6億人,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推進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加快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中發[2006]10號)的精神,編制本規劃。
本規劃著名重於最佳化資源配置,發揮比較優勢,確定崛起總體目標和任務,完善各項政策和措施,推動中部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規劃是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檔案,是制定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相關專項規劃的依據。
規劃期為2009-2015年,重大問題展望到2020年。
目 錄
前 言..............................................1
第一章 規劃背景和重大意義..............................1
第一節 發展基礎.........................................1
第二節 機遇與挑戰......................................2
第三節 重大意義........................................3
第二章 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4
第一節 指導思想和原則..................................4
第二節 發展目標.........................................6
第三章 糧食生產基地建設.................................8
第一節 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8
第二節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10
第三節 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11
第四節 完善農村基礎設施..................................11
第四章 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設................................12
第一節 推進大型煤炭基地建設.............................12
第二節 加快電力基地和電網建設............................13
第三節 大力發展原材料精深加工....................14
第四節 加強重要礦產資源勘查........................15
第五章 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16
第一節 大力發展裝備製造業............................16
I
第二節 促進高技術產業發展...............................18
第三節 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製造業..........19
第六章 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建設................................20
第一節 建設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20
第二節 加快鐵路網建設......................................21
第三節 完善公路幹線網路...............................22
第四節 加快機場建設...............................23
第五節 提高水運、管道運輸能力.........................23
第六節 推進現代物流設施建設........................24
第七章 重點地區發展..................................25
第一節 構建“兩橫兩縱”經濟帶..........................25
第二節 培育城市群增長極.........................26
第三節 加快老工業基地改造和資源型城市轉型.......29
第四節 大力促進縣域發展................................29
第五節 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發展..............30
第六節 支持重點旅遊景區發展........................31
第八章 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32
第一節 提高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水平...................32
第二節 加強生態建設與保護.........................34
第三節 加大環境污染防治力度.................................34
第四節 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整治........................35
II
第五節 加快南水北調工程建設......................36
第九章 社會事業發展.....................................36
第一節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37
第二節 繁榮文化體育事業.............................38
第三節 增強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39
第四節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40
第五節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41
第十章 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42
第一節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43
第二節 支持綜合改革試點.........................44
第三節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45
第四節 加強區域經濟合作..............................46
第十一章 保障規劃實施......................................47
第一節 強化政策扶持..................................47
第二節 加強組織協調..........................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