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中觀學概論
《中觀學概論》,作者弘學,由巴蜀書社於2009年出版。弘學,本名李英武,重慶南岸人氏。1938年生,1957年畢業於西南民族學院藏語文專業。受業於我國著...
圖書信息 作者簡介 目錄 -
中觀派
印度大乘佛教主要派別之一。中國傳統稱為空宗。因宣揚龍樹的中道而得名。中觀理論最早的闡述者和奠基人是2~3世紀的龍樹和他的弟子提婆。但作為一個學派,則出現...
理論基礎 理論發展 傳播 相關解釋 -
龍樹與中後期中觀學
《龍樹與中後期中觀學》2000年文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梶山雄一。
-
中觀應成派
概述中觀應成派(梵文音譯:Madhyamika-Prasangika ),又名應成派中觀,前者為此派的自稱,是中晚期佛教內出現的分支,由印度佛護論師借闡...
思想起源 時代背景和佛教的分裂演化 中觀真實義 佛理剖析 藏傳佛教他派對應成派中觀的看法 -
般若中觀自序
《般若中觀自序》是游正光居士2013年創作的一篇議論文體的序言。
-
佛很可憐——中觀大師談修行
《佛很可憐——中觀大師談修行》是由中觀大師所著,共21,000 字,本書收錄了中觀大師近年來潛心專研的“修行之道”的重要開示。
作品簡介 作品目錄 -
中觀正理聚六論
中觀正理聚六論,藏傳佛教認定的古印度龍樹的六部中觀學論典:《中論》、《回諍論》、《七十空性論》、《六十正理論》、《細研磨論》、《寶鬘論》。其中前五部又稱“中觀正理聚五論”。 [1] ...
-
唯識學
唯識學是大乘佛學的三大體系之一,是繼大乘中觀學之後印度佛學的主流與核心。從3到7世紀的500年中,唯識思想一直保持很大的優勢,對其他各種思想與學說產生了...
介紹 原始佛教唯識思想探源 部派佛教唯識思想探源 大乘佛教唯識學的確立、發展與演變 -
般若學
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思想流派。般若,梵文Praiā的音譯,亦稱“波若”、“缽羅若”等,意譯為“智慧”、“智”、“慧”、“明”等。全稱為“般若婆羅...
核心思想 在印度的傳播 在中國的傳播 結論 -
教育技術學
教育技術作為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可謂源遠流長,但那主要是針對它所涉及的教學媒體而言的。人們真正使用教育技術這個術語,並圍繞它形成一個獨立的知識體系,則...
概述 名稱演變 本質特徵 教育技術與電化教育的關係 學科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