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841年1月26日,英軍在今日上環的水坑口登入。當時,英人先在港島海濱的西北面進行開發,先有今日的中環、上環,繼有西環,及後向山上發展,於是出現了半山區及山頂區。英人劃出今雅賓利道以東一帶作軍事用地;西面山坡留作政府用地;民房集中在中環、上環及西營盤海旁一帶;倉庫、兵房及海關則設在中環的海旁。英人的管治是由中西區開始向外延伸。
1841年6月7日,英人宣布香港成為自由港,準許商人、資金自由進出,並隨即出售五十一塊土地;銳意將中環帶發展成“女皇城”,作為政治及商業中心。1843年,為了紀念1837年登基的維多利亞女皇,於是將“女皇城”改作“維多利亞城”。1844年,城內已有100幢建築物;1874年,更增至1800多幢。伴隨著殖民政權而來的基督教及天主教的傳教士,陸續在中西區建立教堂、教會學校及各種的福利機構。而從國內到香港從事貿易的商人,組織起不同的華人社團,如南北行公所、中華會館等。
二次大戰期間,香港淪陷。日軍以中環作為統治香港的中心,如中環的滙豐銀行總行大廈及半山的總督府分別成為當時的總督部和日軍總司令官邸。大戰以後,香港的經濟日漸起飛,中西區成為了香港的經濟及商業中心。
中環的寫字樓單位的供應變得緊張,租金亦十分昂貴;於是部分商業及經濟活動逐漸分散至其他地區。
經濟概況
港島中西區是全港最多有錢人居住的地方,並連續四年成為香港的“富貴區”。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一項有關人口及社會經濟特徵統計顯示,中西區住戶每月個人收入中位數達二萬三千元,是十八區之冠。而深水埗及元朗區則成為最低收入地區,住戶每月個人收入中位數分別為一萬一千七百元及一萬三千元。最“富”與最“貧”的地區,個人收入相差近一倍。
商鋪售賣蛇羹、珍珠、玉器、人參藥材。觀光點包括建於十九世紀中期的文武廟,該廟因文昌帝和關公(武帝)而得名,廟內設有色彩鮮艷的神像木座和香爐。附近的荷李活道和嚤囉街一帶是著名的古董商店集中地。其他的一些小巷和陡峭的樓梯街也值得一游。
中區以商業大廈、銀行、政府機構為主,這裡是香港地區的商業中心、金融中心和行政客署所在地,是香港地區最繁華的地段。香港市區主要集中在這裡。
中環的景觀是殖民時期的建築與現代高科技大廈的混合體,大型的購物商場內則滿是國際聞名的時裝店。這裡大廈如林,酒樓櫛比,超級市場和攤販市場並存,東、西文化兼蓄,被稱為購物天堂,旅遊者的樂園。香港公園在中區的紅棉道,面積有10萬平方米,內有全港最大的觀鳥園、溫室、噴泉、餐廳、視覺藝術中心和圓型露天劇場等。香港公園內設有茶具文物館,珍藏各式陶瓷茶壺、茶碗、托盤和水罐。香港植物公園位於香港公園的北面,充滿著維多利亞時代的典型園林物色,其中包括一座賞心悅目的錢鑄音樂台和林蔭小徑。園中有900多雙雀鳥,約280個品種,包括吃粉紅色飼料的朱鷺。園內哺乳動物包括美洲虎、金錢豹、袋鼠和世界上最大的一群紅頰長臂猿。溫室內種植各式花草。
![中西區[香港]](/img/9/077/nBnauM3XyYTNyYTO0IjNz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yY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中西區在香港的今昔歲月中,均享有獨特的地位。西區是香港歷史最悠久、最富傳統特色的地區之一,借著臨近海港西面的進出口航道之便,多年來貨運貿易均非常發達,停泊的貨船數以百計。時至今日,西區仍然保存了不少引人入勝的風貌,讓人可以一窺中國傳統的生活方式。假如你問起哪兒是香港的中樞
,答案毫無疑問是中區。中區有充滿特色的歷史遺蹟和高聳的摩天巨廈,區內官商及民間活動亦十分昌盛蓬勃。
至2004年,中西區的人口約有240,000人,另有約300,000居於其他地區的市民到區內工作。區內大部分人口均居於私人樓宇,這些私人樓宇種類繁多、互相輝映,有山頂和半山的豪宅及中產階級住宅,也有在上環、西營盤、堅尼地城等地櫛比鱗次的唐樓。
中西區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區內商廈林立,部份更已躋身世界最昂貴商廈之列。此外,區內有各式各樣的購物設施和風景秀麗的景點,是市民和外地遊客的購物天堂和尋幽探秘的好去處。
行政組織
區議會
1981年,政府推行地方行政計畫,中西區區議會繼而成立,讓區內居民有機會參與中西區的發展,並就此提出寶貴的意見。1997年7月1日,中西區臨時區議會成立,取代以前的區議會。由2000年1月1日起,區議會的英文名稱由District Board改為District Council,以顯示其日益重要的功能。中西區區議會由18名區議員組成,其中直選議員15名,委任議員3名,是政府與居民之間的溝通渠道,讓雙方可就與區內工作或居住的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政府政策,交換意見。
民政事務專員
現任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為何吳靜靜女士,於2008年9月30日接替尤桂莊出任該區專員。
地理
中西區可以細分為中區、西區和半山區三個部份,中區包括金鐘、中環和上環等地,西區包括西環(即西營盤、石塘咀和堅尼地城)和摩星嶺,而半山區則包括太平山和薄扶林北部一帶(主要是香港大學一帶)。
中西區東接灣仔區、南接南區。北部水域與葵青區和油尖旺區連線。西部水域則與離島區連線。
地理環境
中西區位於香港島的西北沿海一帶,背靠維多利亞峰,前臨維多利亞港,東起金鐘,西迄堅尼地城,面積有1,240公頃。
太平山是香港島中央山脈的主峰,高一千七百七十呎(約五百四十公尺),是香港島最高的山峰。香港開埠以後,定名維多利亞峰,民間俗稱為扯旗山。據說在未有電報之前,山頂設有船隻瞭望站,工作人員在見到來港的遠洋輪船時,便扯起旗號通知山下港口的領航人員好作準備,是為扯旗山得名的原因。
香港位於亞熱帶。每年近半年時間氣候溫和。受季候風影響。冬季吹北風或東北風,夏季吹南風或西南風。
一月和二月雲量較多,間中有冷鋒過境,吹北風,氣候乾燥。市區氣溫通常徘徊在攝氏十度上下,有時更低。新界和地勢較高地區,有時降至攝氏零度以下,並有結霜現象。
三月和四月,間中極為潮濕。而向東南的高地或由鯉魚門至藍塘海峽一帶,時有毛毛雨或濃霧,能見度甚低,航空及渡輪服務受嚴重影響,甚而間中中斷。五月至八月的天氣炎熱而潮濕,間中有驟雨和雷暴。下午氣溫經常升逾攝氏卅一度,甚而達至卅四度;晚上則保持在攝氏26度左右,而且濕度頗高。
七月通常有一兩個星期的天氣較為晴朗乾燥,有時晴朗天氣會持續較久。九月,是較多受熱帶氣鏇影響的月份。北太平洋西部和南中國海,每年平均約有卅一個熱帶氣鏇形成,其中半數達到颱風強度(最高風速為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
當熱帶氣鏇集結在本港東南約七百至一千公里時,本港天氣通常晴朗而且異常炎熱,但黃昏時卻可能有局部地區性雷暴。若熱帶氣鏇中心移近本港,風力將會增強,廣泛地區有大雨。熱帶氣鏇帶來的豪雨可能持續數日,引致山泥傾瀉和水浸,造成嚴重的災害。本港各區的每年平均雨量差別很大,橫瀾島約為1300毫米,而大帽山附近則超過3000毫米。八月是全年最多雨量的月份,天文台錄得該月份的平均雨量為391.4毫米。一月是最乾旱的月份,平均雨量僅有23.4毫米,全月大約只有六天下雨。
行政區劃
民政事務專員
區議會
分區委員會
1、中環及半山分區委員會
2、上環及西營盤分區委員會
3、石塘咀及堅尼地城分區委員會
人口
人口特徵
人口: 261,884 人
15歲以下: 14.3%
15至64歲: 74.7%
65歲及以上: 10.9%
年齡中位數: 37 歲
十五歲及以上從未結婚人口比例
男性: 32.5%
女性: 32.1%
教育
6至18歲人口就學比率: 96.8%
20歲及以上非就學人口具專上教育程度比例: 31.0%
勞動人口特徵
勞動人口: 149,587 人
勞動人口參與率
男性:75.0%
女性:59.6%
合計:66.7%
工作人口每月主業收入中位數: 13,000 港元
社區環境
![西環邨](/img/2/30f/nBnauM3X0AzNzkTO0IjNz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yY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中西區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也是開埠至今的行政及商業中心。區內商業區涵蓋金鐘及中環,而西環及半山區一帶則主力發展住宅區。
公共屋邨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香港房屋協會在堅尼地城分別發展了西環邨和觀龍樓,是中西區僅有的兩個公共屋邨。
私人屋苑
由於西營盤及中上環一帶於早年急促發展,難以覓地興建大型屋苑,故大部分屋苑均聚於半山區及堅尼地城一帶。
大型商場
![置地廣場](/img/3/9aa/nBnauM3XzYDOwcDM1IjNz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yY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中環為香港的中心商業區(CBD)之一,故設定了大量的商場,以供遊人購物。此外,山頂及西區也設有數個商場,方便該區的居民消費。
西寶城
西港城
山頂廣場
凌霄閣
國際金融中心
![國際金融中心](/img/4/d61/nBnauM3XzYzN5ATM1IjNz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yY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商業樓宇
中銀大廈
香港滙豐總行大廈
置地廣場
中環中心
怡和大廈
交易廣場
國際金融中心
恒生銀行總行大廈
公共設施
教育
香港大學
明愛徐誠斌學院
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港島教學中心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金鐘教學中心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
聖公會明華神學院
醫療服務
東華醫院
贊育醫院
公營診所
![東華醫院](/img/6/36d/nBnauM3X0YTOyAjM1IjNz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yY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中區健康院
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所
堅尼地城賽馬會診所
私營醫院
嘉諾撒醫院(香港明愛屬下醫院)
明德國際醫院
港中醫院
博物館
孫中山紀念館
香港醫學博物館
香港規劃及基建展覽館
警隊博物館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香港交易所展覽館
圖書館
石塘咀公共圖書館
士美非路公共圖書館
社區中心、會堂及表演場地
上環文娛中心
西區社區中心
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社區會堂
堅尼地城社區綜合大樓
康樂場地
中山紀念公園
![香港中山紀念公園](/img/0/b89/nBnauM3XzQTNyMjM1IjNz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yY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西湖里遊樂場
李升街遊樂場
第三街遊樂場
體育館
上環體育館
西區公園體育館
石瑭咀體育館
士美非路體育館
公園
香港動植物公園
山頂公園
荷李活道公園
卑路乍灣公園
愛丁堡廣場
主要街景
![西港城位於上環德輔道中323號](/img/c/f5b/nBnauM3X4EDNwAzM1IjNz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yY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西港城:是一幢愛德華式古典建築,建與1906年,原為船政署舊址,後改建為舊上環街市。街市於1988年關閉,兩年後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並於1991年改建為西港城。在這幢愛德華式古典建築物內設有多家手工藝品及懷舊收藏品商店。
永樂街:參茸燕窩街:匯聚了不少參茸燕窩店,故亦稱參茸燕窩街。參茸燕窩是傳統的滋補養生食品,送禮自用兩皆宜。大部分商戶會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德輔道西—海味街:從永樂街進入德輔道西,附近一帶海味店成行成市,售賣來自全球各地、種類繁多的海味,甚至較罕有的海味珍品如兩頭大網鮑也在此有售。大部分商戶會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高升街—藥材街:是香港的藥材批發中心。這裡商店林立,售賣的藥材種類齊備,並有經驗豐富的店員為顧客按處方抓藥。大部分商戶會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文鹹西街—南北行街:1849年上環海旁填海,新建了不少街道,文鹹西街即為其時所建。其後該處有福建、山東、廣州及上海等地的商人置業開鋪,經營中國南北各省及南亞各地的土產及雜貨。
荷李活道—古董街:由駐港英軍於1844年所建,兩旁種有不少冬青樹,故英文HollywoodRoad。荷李活道連線上環至中環,以古董店密集而聞名,在這裡可找到細緻精巧的鼻煙壺、中式古董家具和擺設等。為方便旅客,很多店鋪都提供寄運服務,將旅客購買的大件貨品送遞到海外,直抵家門。
旅遊
太平山
太平山位於香港島西部,於地圖上,山頂依地勢可再被細分為扯旗山、爐峰峽、歌賦山和奇力山。山頂是香港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設有多座戶外觀景台,包括了部分免費和收費的香港市區最高的觀景台在內。
太平山廣場附近的凌霄閣屬香港地標之一,獨特外形以「碗」與「拱手示禮」的概念為靈感,結合而成。凌霄閣座落於太平山的山脊上,始建於 1993 年,用作替代已拆卸的「老襯亭」,並得英國著名設計師 Terry Farrell 糅合「碗」與「拱手示禮」的概念,設計成獨特現代建築。其後,又由本港資深建築師呂元祥大規模翻新,凌霄閣樓高 7 層,總面積達 10,400 平方米,集餐飲、購物、娛樂於一身。
![凌霄閣](/img/a/ee4/nBnauM3XzEzMwADN1IjNz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yY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孫中山史跡徑
![中西區[香港]](/img/8/a93/nBnauM3X0gjN1YDN1IjNz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yY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孫中山史跡徑是一條位於香港中西區的步行徑,由中西區區議會在1996年設立。史跡徑原名「中山史跡徑」,為配合孫中山紀念館啟用而更名。史跡徑全長共 3.3 公里,以香港大學為起點,沿般鹹道至德己立街為終點,行畢全程需時約 2 小時。沿途景點包括香港大學、拔萃男書室舊址、同盟會招待所舊址、美國公理會福音堂舊址、中央書院舊址、「四大寇」聚所楊耀記舊址、楊衢雲被暗殺地點、輔仁文社舊址、皇仁書院舊址、雅麗氏利濟醫院及附設香港西醫書院舊址、道濟會堂舊址、香港興中會總會舊址、杏讌樓西菜館舊址、中國日報報館舊址、和記棧鮮果店舊址。
新中環海濱
新中環海濱占地面積達36,000平方米,活動空間可容納25,000人,適合舉行各類型不同規模的主題活動,包括文化藝術、娛樂、會議、展覽等等。現設有摩天輪、臨時休憩地、寵物公園等設施。擬成立的海濱管理局仍在進一步規劃,草擬増設「都市綠洲」及特色食店,如露天餐廳、大排檔、雪糕檔、熱狗檔等,並舉辦街頭表演、市集等小型活動,令新海濱更多元化。
交通
幹線
四號幹線
主要交通幹道
乾諾道中、乾諾道西
金鐘道、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西
德輔道中、德輔道西
山道天橋
堅道
羅便臣道
柏道
般鹹道
西區海底隧道
公共運輸
港鐵
港島線:金鐘站、中環站、上環站
荃灣線:金鐘站、中環站
東涌線:香港站(接駁中環站)
機場快線:香港站
電車
上環街市、石塘咀、堅尼地城
山頂纜車
巴士
新巴
城巴
過海隧道巴士
小巴
綠色專線小巴
紅色公共小巴
渡輪
![德輔道中](/img/6/1d0/nBnauM3X0YDM1gDN1IjNz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yY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尖沙咀-中環
尖沙咀東-中環
紅磡-中環
中環-長洲
中環-梅窩
中環-坪洲
土產特產
![石斑魚](/img/8/190/nBnauM3X0cDM4QTN1IjNz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yY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石斑魚
石斑可說是香港海鮮的代表,是香港出產的鹹水魚之最享盛名的一種,石斑的樣子與鱖魚相類似。因此在外地人眼中看來也不陌生,也對它有了好感。這也是石斑出名的原因之一。凡是初到香港來的外地人,一定會自動的或被朋友請去試一試香港的著名海鮮滋味,而所嘗到的第一樣往往總是石斑魚。
香港蟹
產地:中國香港。概況:香港市上常見的蟹,有膏蟹和花蟹兩種。還有一種乃是被人瞧不起的“水蟹”。它們都是淡水蟹。
蝴蝶
蝴蝶是香港名產之一,香港出產的蝴蝶已有142種之多。香港蝴蝶最多的地方是蝴蝶谷、大學堂一帶。蝴蝶谷原在九龍荔枝角的背後,這是港九學生時常集體旅行野餐的地點,也是觀察、蒐集蝴蝶標本最理想的地方。這個山谷的林木很茂盛,大多是小松樹,和一種土名叫“鴨腳樹”的矮樹,是蝴蝶蛹最喜歡棲息的植物。因此一旦孵化出來,就構成整千整萬蝴蝶繞樹紛飛的情景。這種蝴蝶以黃翅的粉蝶居多。所以看來一片金黃,使蝴蝶谷享有盛名。
香港區劃1
香港特別行政區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港。因產沉香,又稱香江、香海。香港素稱“東方明珠”,位於中國南海之濱,廣東省東南海岸、珠江口東側 。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 ,大小島嶼235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