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華鄒氏族譜》的編修從1992年湖北黃岡鄒氏18人發出致族人合修族譜倡議書開始,至今已歷時18年,修譜工作得到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和港、澳、台地區及國外廣大鄒姓族人的參與與支持。
族譜是宗族、家族血緣、姓氏代代相傳的記錄,它記述宗族、家族的起源、繁衍、遷徙、分布以及各個支系的發展狀況,折射出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中國歷史正是建立在正史、方誌和族譜這三大支柱之上的宏偉大廈。《中華鄒氏族譜》第一部分《鄒氏淵源》,論證了“鄒姓皆源於軒轅黃帝”,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尊崇炎帝黃帝為共同始祖提供了佐證,對於弘揚炎黃文化,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鄒氏自開族立姓以來,一直在百家姓中處於顯著地位。北宋<百家姓>排名第35位。清康熙《御製百家姓》,鄒氏排名第19位。即使在今天,在前一百個姓氏中,鄒姓仍居第67位。新修的《中華鄒氏族譜》從先秦時代鄒姓開宗立姓記起,記載了歷代鄒氏家族的播遷與流衍,是一部統帥遍及全國乃至僑居國外所有鄒氏宗族的統宗世譜。
編修
1992年,原國棉六廠醫院院長鄒木生返鄉祭祖,遇到村中編修鄒氏支譜,遂對修譜產生了興趣。回到武漢後,鄒木生聯絡了湖北、江西等地的18位宗親,決定修一部覆蓋全國鄒氏、上至軒轅下達明清的通譜。
要釐清鄒氏源流就必須找到老譜,然而民間有“譜不示人”的傳統,為了得到持譜人的信任,鄒木生經常守在田間地頭幫村民乾農活,一乾就是一整天。這樣的辛勞不是無謂的,一次調查中,鄒木生在大山深處的一戶農民家中見到了一卷被油紙層層包裹的族譜。在翻閱中驚喜地發現,這卷老譜中詳細記載了西漢文學家鄒陽“有三子”的情況,而以往的族譜中都沒有關於鄒陽大兒子的記錄。
《中華鄒氏族譜》第一、二卷已出版。
特點
整個族譜搜羅宏富,審核精細;內容豐富,資料翔實;世系分明,源流清晰;以可知為斷,以史為憑。整個譜系,斑斑可考,代代可數,昭穆字輩,一目了然,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可信度和可讀性。尤其在謀篇布局方面,徹底擺脫了舊的修譜框架的束縛,為探索新的修譜體例,邁出可喜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