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民族風味菜餚
砂鍋魚
谷花魚
苗族醃魚
香煎酸魚
……
書摘
砂鍋魚
白族人民大多居住在大理洱海周邊,具有得天獨厚的食魚條件。這裡的砂鍋魚是由原先的砂鍋魚頭演變而來的。清末民國初,洱海多產400O多克重的大鯉魚。那時的人們將鯉魚頭(帶少許肉)用砂鍋烹製,味道特別鮮醇。後來,食客越來越多,大鯉魚頭供不應求,便改成整條鯉魚的砂鍋魚。白族人民對魚的食去和烹調技術頗具特色。在眾多食魚方法中,最具風味特色的是砂鍋魚。砂鍋魚集中了白族魚味的精華,熱烹熱食,並配食豆腐等食物,味道更鮮美,營養更豐富,被譽為“十全大補飲食”,是大理白族款待賓客的一道美味佳肴。
【原料】洱海的黃殼鯉魚精鹽、泡肉腐、火腿片、肉丸、玉蘭片、魷魚、海參、雞肉、木耳、黃花菜、豬蹄筋各適量
【製法】把從洱海捕來的黃殼鯉魚刮洗乾淨後,用毛巾擦乾,在魚的腹壁上塗抹精鹽,醃製十多分鐘後,放入大理特製的砂鍋內清燉,再加入泡肉腐、火腿片、肉丸、玉蘭片、魷魚、海參、雞肉、木耳、黃花菜、豬蹄筋,最後把砂鍋置於木炭火爐上烹燉即可。
谷花魚
“春里棠梨花,夏秋谷花魚。”每逢夏秋季節,來到祥雲縣的城川、雲南驛、禾甸、米甸四個壩子,便可以美滋滋地品享韻味特美的酸煮谷花魚了。“谷花魚”並不是獨指某種魚,而是生長在夏秋水稻133里的魚類泛稱。栽秧時,將魚苗放入田內,谷熟後取魚,便稱“谷花魚”。此時,人們只需提一隻彩色塑膠桶,拿一把綠篾竹篩,踩彎草埂子,扒開田間一個口子,隨著田水過篩,那褐色、銀色、橘紅色、油黃色的谷花魚兒,就在篩子裡歡蹦亂尉己了。
【原料】當地水稻田裡的鮮魚(泛稱“谷花魚”)、楊梅醬、青椒絲、蔥段、芫荽各適量
【製法】將谷花魚用深井泉水洗乾淨,在鍋中煎得兩面焦黃時,把準備好的開水“猛水摻湯”(民間稱“雷滾鍋”),再以東山彝家用土鍋熬制的楊梅醬調味,並佐以本地產的青椒絲,最後用蔥段和細碎的芫荽添色即成。苗族醃魚
醃魚是苗族的傳統食品,歷史悠久。每逢農曆七月以後,稻穀成熟,人們便開始放水,準備打穀。然而,此時春天入塘的魚苦已經長大。都是300~500克的成品魚,一下又吃不完,於是苗埃人民便把稻EB里的鯉魚醃製起來,以備來年食用。苗族的醃魚紅、白、黃三色分明鮮艷,魚香、甜酒香、辣香融為一體,具有甜、酸、辣、麻、鹹、酥、香的獨特風味。
【原料】鮮鯉魚10千克甜酒(醪糟)3~4千克花椒麵20克辣椒麵50~100克鮮生薑末150-200克細鹽200~300克白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