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檳榔嶼
簡 介
一、 中華檳榔嶼
檳榔嶼,位於東經118°11’,北緯24°26’,是金門與廈門的中間島,歷史上曾經由金門縣烈嶼鄉管轄。檳榔嶼的面積約2.09萬平方米。廈門百姓口頭流傳一則故事,說金門士兵將國民黨旗插在島上,我們看不順眼,就劃著名小船,將他的旗子扳倒,插上我們的五星紅旗。第二天,發現五星紅旗被他們換掉了,於是又劃著名小船過去……。這樣,他一來我一返,一連多次,雙方都疲憊了,小島上也就不再出現旗子。再後來,大陸與金門百姓常將小船停靠在那個島嶼上交換物品,小小的島嶼成了兩地民間聯繫交流的橋樑。
曾經炮火連天,而今漁舟唱晚。恩怨雲煙過眼,兩岸本為一家。檳榔嶼,這把金燦燦的鑰匙,已經悄悄打開了兩岸的“和平之門”、“和解之門”、“合作之門”。
檳榔嶼距金門縣烈嶼鄉2.3公里,距廈門島3.5公里,距漳州浯嶼12公里,距泉州大佰島30公里。
二、 中華檳榔嶼媽祖島
1000多年前誕生在莆田湄洲島一個小漁村的奇女子林默娘,因其一生扶危濟困,救助海難,而被後世尊稱為媽祖。經過1000多年的分靈傳播,媽祖信仰及媽祖文化已經從莆田湄洲島走向世界,全球共有媽祖廟5000多座,信眾2億多人。媽祖被海內外華人共同尊奉為“海峽和平女神”。僅在台灣,較具規模的媽祖廟就有800餘座,信徒1700多萬。每年,尤其是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紀念日和九月初九的媽祖羽化升天紀念日前後,都有10多萬台灣媽祖信徒踏海而來,到湄洲祖廟進香禱祝,以表虔敬之意。
2010年3月21日上午,來自海峽兩岸的30位書法家乘船前往金門縣烈嶼鄉檳榔嶼進行“媽祖文化詩意島”採風活動,共同在廈金海域揮毫潑墨。
三、 中華檳榔嶼媽祖文化村
2010年3月28日,由金廈經濟特區促進聯盟發起,兩岸媽祖信眾、書法家代表近20人在檳榔嶼媽祖島正式宣布成立“中華第一村”——檳榔嶼媽祖文化村。由國際著名學者、藝術家李奇茂先生擔任村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廈門市書法家協會主席陳秀卿女士擔任執行村長。
李奇茂大師為馳名國際知名水墨畫大師,安徽省渦陽縣人(今利辛縣李家莊),出生年月日:1925年3月22日,歷任復興崗學院教授、國立藝術學院教授、美術系主任、韓國橝國大學教授、美國波特藍橝大中國研究院董事長、聖荷西大學教授、北加州大學教授。現為中國孔學會會長、中華倫理教育學會理事長、美國聖荷西大學設立「李奇茂教授藝術基金會」、美國舊金山市訂每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為李奇茂日,成為中華民國獲榮譽之第一人。
四、 中華檳榔嶼媽祖群島
中華檳榔嶼媽祖群島是由位於檳榔嶼、上嶼、大佰島、三擔島為主軸,分布在金廈泉漳海域的26個島嶼組成。每個島嶼均安奉天上聖母媽祖神像,供海內外華人信眾踏海朝拜,進香祈福。
五、 中華檳榔嶼特別試驗區
2010年6月11日,金廈經濟特區促進聯盟正式更名為中華檳榔嶼特別試驗區。2009年12月12日,在海峽兩岸民間團體、熱心人士的積極推動下,“金廈經濟特區促進聯盟”在廈門大嶝島金門灣大酒店正式啟動。啟動大會一致推選台灣光彩促進會會長駱宏賓先生擔任主席,廈門市僑鄉經濟促進會會長蘇福倫先生擔任執行主席,海峽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班曉東擔任秘書長。
當前,兩岸關係發展出現重大轉機,如何構建、實踐兩岸和平發展的新架構,成為兩岸各界探討的、非常現實的議題,“中華檳榔嶼特別試驗區”的倡議也應運而生。因為,兩岸終究分隔了六十年,兩岸的文化、思想、價值觀等等,都產生了一些落差。這些落差,需要有一個試驗區域來做彌平的工作。這個試驗區,有點像大陸改革開放初期成立的四個經濟特區,然後再由四個經濟特區擴及整個沿海城市,逐步擴大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也要借鑑這個模式,需要在金廈泉漳四地構建出正面的示範區域——“中華檳榔嶼特別試驗區”,形成彼此交流學習過程中的一道防火牆。
“中華檳榔嶼特別試驗區”的推動,要有節奏、有步驟,要先民間,後政府。這就需要形成一個以實現“中華檳榔嶼特別試驗區”為核心目標的民間機構,以媽祖信仰為精神紐帶和文化財富,以“共同規劃、共同投資、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為發展主軸,推動建立“學術教育交流的特區”、“經貿產業交流的特區”和“人文社會生活的特區”,使之形成大陸東南沿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同時,“中華檳榔嶼特別試驗區”也是兩岸和平的一個試驗區,會對未來兩岸的和平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中華檳榔嶼特別試驗區是由台灣光彩促進會、廈門市僑鄉經濟促進會、廈門市書法家協會、金門縣書法學會、台灣兩岸實業有限公司、海峽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廈門檳榔嶼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金門檳榔嶼度假村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金門和平大橋建設基金會、廈門金廈和平大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兩岸社團、企業和個人自發組建的民間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