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優良的道德傳統。梳理、弘揚這一份寶貴的精神遺產,對於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無疑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因此,編著這套叢書的倡議,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支持。研究會名譽會長向守志、韓培信、許仲林等老領導,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新力、省政協副主席陳寶田均給予了具體指導;省研究會兩任會長張耀華、沙人麟等親自策劃,草擬編寫體例;宋林飛院長召集叢書作者研究具體的編寫方案和要求,並將叢書列入省社科院2007年工作計畫,出任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領導重視這套叢書的出版;省財政廳在經費上給予了支持。正是由於各方面的關注和支持,這套叢書的編著出版工作才得以順利進行。
本書目錄
總序
上篇 概論
一、忠孝概念的由來及其歷史演變
(一)“孝”道的由來及其歷史演變
(二)“忠”道的歷史源流及演變
(三)“忠孝合一”觀的歷史變遷及其實質
二、傳統文化下的忠孝道德觀
(一)孝敬父母是傳統忠孝道德觀的根本內容
(二)兄弟友愛是傳統忠孝道德觀的重要內容
(三)敬宗睦族是傳統忠孝觀的主要內容
(四)忠君報國是忠孝道德觀的基本內容
三、現代社會中忠孝倫理狀況
(一)傳統忠孝道德狀況滑坡和失范有其歷史原因
(二)敬老養老是傳統忠孝道德觀在現代社會的基本要求
(三)夫妻忠貞,是忠孝道德觀在現代社會家庭關係中的基本要求
(四)忠於職守,是忠孝道德觀在職業道德上的集中體現和要求
(五)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和忠於黨派,是忠孝道德觀在現代社會的根本要求
中篇 故事
潁考叔孝及莊公
弦高犒師
曾子受杖
子路百里負米養親
蘆衣順母
晏子不棄老妻
生死之交
孟子論匡章
田稷子相齊
公私分明的解狐
為君盡忠的申鳴
張良拾鞋
緹縈救父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石建為父浣洗
拾葚異器
糟糠之妻不下堂
舉案齊眉
香九齡溫席
曹娥跳江尋父屍
趙苞嘔血盡孝
兄弟情深
孔融讓梨
懷橘遺親
兄弟骨肉情
聞雷泣墓
陶母教子
湧泉躍鯉
同生共死三兄弟
李密拒官養親
荀巨伯探友
木蘭代父從軍
堅貞不移的公主
張鎰居高官敬母訓
望雲思親
誓死不屈的顏真卿
唐夫人乳姑不怠
鄭盧氏勇敢衛婆婆
包拯辭官事親
岳母刺字
宗澤三呼“渡河”
文天祥浩然正氣
詹氏女節孝
龔元祥寧死不降
唐儼夫妻割肉療親
謝用尋母
吳孝子千里負父骸
夏完淳少年殉國
史可法以身殉國
張士仁救父
方觀承千里探親
孫子堂為國捐軀
家和萬事興
陳玉成之死
馮玉祥的赤純孝心
馮玉祥買肉孝父
宋慶齡失聲痛哭母
毛澤東韶山祭墳
毛澤東贍養岳母
周恩來尊長讓座
朱德尊師愛友
任弼時舍小家為大家
劉伯承為母分憂
陳毅為母洗尿褲
葉劍英盡孝聽母教
黃公略留念母畫像
許世友拳拳孝子心
馬本齋事母至孝
吳晗夫婦的患難情
邱少雲烈火守陣地
三十一年床前孝子心
“信姑娘”情暖老人心
下篇 名言
一、先秦
二、秦漢南北朝
三、唐宋
四、元明清
五、中華民國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