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倫理道德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傳統倫理道德的內容十分豐富,其中那些體現民族智慧、反映人民利益、符合進步潮流的部分,在歷史進程中不斷積澱、升華,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最富生命力的精神核心,是中國人世世代代生存、發展的基本準則,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寶貴思想支撐。
本書為《中華傳統美德叢書》之勤儉卷,分“概論”“故事”“名言”上、中、下三篇,集理論性、資料性、可讀性於一體。本書由楊明輝編著。
圖書目錄
總序
上篇 概論
一、勤儉美德的形成與含義
1.勤儉觀念的形成
2.勤儉思想的演進
3.勤儉美德的含義
二、中國古代的勤儉文化
1.立身之根基
2.持家之要訣
3.治國之法寶
三、勤儉美德的當代價值
1.勤儉與公民道德建設
2.勤儉與勤政廉政建設
3.勤儉與建設節約型社會
中篇 故事
一、先秦故事
大禹克勤於邦
季文子以儉為榮
晏嬰重儉力行
范蠡勤儉致富
孔子讀《易》韋編三絕
顏回安貧樂道
原憲甘於清貧
列禦寇守貧保身
屈原洞中苦讀
二、秦漢故事
漢文帝躬行儉德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
黃霸獄中學《尚書》
匡衡鑿壁取光
一月得四十五日
劉秀勤政節儉
鄭玄潛心鑽研經學
張芝臨池學書
張仲景勤求古訓
三、三國兩晉南北朝故事
曹操雅性節儉
諸葛亮教子以儉養德
毛玢清廉持身
邴原泣學
董遇利用“三餘”讀書
胡質父清子廉
吳隱之賣狗嫁女
祖逖聞雞起舞
車胤囊螢照讀
王羲之勤學苦練
左思發憤創作《三都賦》
王恭身無長物
殷仲堪不改舊志
陶侃珍惜一草一木
孫康映雪夜讀
劉裕自奉儉約
江泌映月夜讀
智永與“退筆冢”
虞玩之無力買屐
顧歡燃糠夜讀
庾呆之清貧自業
王羆痛恨浪費
四、隋唐故事
隋文帝勤政節儉
辛公義勤政愛民
李密牛角掛書
唐太宗戒奢從儉
魏徵清正儉樸
盧懷慎廉潔奉公
楊綰刮節儉之風
賈島推敲鍊字
李賀嘔心瀝血
鄭餘慶蒸葫蘆
五、宋元故事
趙匡胤克己求治
開卷有益
范仲淹啖粥苦讀
王安石不事奢華
張知白清儉如寒士
司馬光儉樸傳家
蘇東坡節儉成習
張儉舊袍三十年
陸游築書巢
張九成勤學踏腳印
陶宗儀積葉成書
六、明清故事
朱元璋尚儉戒奢
高明極力苦心作《琵琶記》
劉崧勤廉好學
王翱清廉剛介
徐九思的三字經
海瑞儉以養廉
于謙兩袖清風
魯鐸半條幹魚祝壽
張溥七錄七焚
吳與弼耕田傳道
胡九韶樂享“清福”
陳茂烈克己求道
羅洪先潔身自好
徐霞客壯遊神州
李時珍跋山涉水著醫書
顧炎武馬背讀書
于成龍清苦克儉
張伯行清白之名聞天下
鄭板橋刻苦求學
曾國藩勤政自律
下篇 名言
一、先秦名言
二、秦漢名言
三、三國兩晉南北朝名言
四、隋唐五代名言
五、宋元名言
六、明清名言
七、近現代名言
後記
文摘
胡質父清子廉
三國及西晉初期,胡質、胡威父子皆以清廉著稱於世。胡質,字文德,淮南壽春人,魏文帝時,官至東莞太守、荊州刺史,後加封振威將軍,賜爵關內侯;其子胡威,字伯虎,晉武帝時官至青州刺史。
胡質在曹操當政時還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吏,他之所以日後官職顯要,既不靠逢迎拍馬,也不靠賄賂開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潔和勤勉政績。魏文帝曹丕在位時,胡質任東莞太守,他在東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稱頌;到荊州任刺史後,他的政績依然卓著。他任職之處,形成了“廣農積穀,有兼年之儲”的富庶局面。公元250年,胡質病逝時,“家無餘財。惟有賜衣書篋而已”。四年後,朝廷追思清廉之士時,考慮到胡質一生為官清廉,體恤民情,特下詔褒獎其清廉品德,並“賜其家錢穀”。
胡威受父親胡質的影響,年少時就有志繼承和發揚其父的清廉美德。有一年,胡威從洛陽去探望在荊州當刺史的父親。胡質雖然當官,可家中並不富裕,以至於胡威去看望父親時沒有一車一馬,也沒有僕人隨從,只好騎著毛驢獨自上路。途中住宿客棧時,胡威自己劈柴、做飯、放驢。同住客棧的得知他是荊州刺史胡質之子後,無不驚訝,又無不欽佩。在荊州小住幾天后,胡威向父親辭行,胡質很想拿點什麼東西表示一下做父親的心意。翻來翻去,胡質總算從家裡翻出了一匹絹。胡質望著臨行的兒子,深有感觸地說:“兒啊,父親雖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祿,這匹絹你拿著,就算為父給你路上的盤纏吧。”可沒想到胡威不但不領情,反而責問父親:“人們都說您清正廉潔,為官不貪不占,不知道此絹從何而來?”胡質先是一愣,然後解釋道:“這是我節餘下來的,用來給你作盤纏。”胡威這才放下心來。
後來胡威歷任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職,他也同父親一樣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晉武帝司馬炎聞知胡氏父子為官清廉的美名後即召見胡威,對他父子二人的廉潔奉公大為讚賞,並隨口問道:你和你父親相比,誰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親。晉武帝又問:為什麼?胡威回答說:我父親清廉不願意讓人知道,我是恐怕別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親差遠了!
太康元年(280年),胡威卒於青州刺史任上,朝廷因其政績突出,且為官清廉,特追賜他為鎮東將軍,加封諡號為“烈”。(《晉書》卷九)
吳隱之賣狗嫁女
吳隱之,字處默,東晉淮陽人。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但勤奮好學,又天資聰敏,尤其是操行端正,事母極孝,所以很早便獲得了“儒雅之士”的名聲。長大後,經舊鄰韓康伯推薦,開始出任“輔國功曹”,隨後官職不斷升遷,歷任衛將軍主簿、晉陵太守、左衛將軍、廣州刺史、太常、中領軍等職。 吳隱之做官之後,仍保持多年來養成的儉樸作風。每月領到俸祿,幾乎全部用來接濟貧窮的親友和鄉鄰,而自己則過著十分清苦的日子。據記載,他家中有時缺糧,就一天並作一頓吃;穿的,永遠是布衣,出門從不坐車子。他的妻子劉氏,每日紡線織布,劈柴燒飯。有一次,劉氏為孩子們拆洗棉衣沒有乾,只好讓他們披著棉絮來禦寒。
在吳隱之擔任衛將軍謝石主簿時,他的女兒正值婚齡。有一天,吳隱之和隨從外出辦事,半路上下起雨來。他們正想找個地方避避雨,卻見一位書生抱著蓑衣挨雨淋。吳隱之不解,便問他:你為何抱著蓑衣不用,卻任憑雨淋呢?那書生答道:這蓑衣是我在路上揀到的,找不著失主,我只好抱著。如果我披在身上,想那失主心疼蓑衣更不好受!吳隱之頓時對他產生了好感,遂又問起他的姓名、年齡、住址和家庭情況。回府後,經夫人同意,托人保媒將女兒許配給了那位書生。
女兒出嫁,這在一般人家也是件大事,更何況是官宦人家。衛將軍謝石知道吳隱之一向清貧,於是特地派管家帶著廚子和物品到他家幫著辦喜事。管家剛到吳家大門,就看見吳家的僕人牽著一條狗往外走。管家問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點籌辦的樣子都沒有?僕人皺著眉說:別提了,我家主人太過分節儉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準備。我原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競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你說,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啊!管家感嘆道:人人都說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來真是名不虛傳。(《晉書·良吏傳·吳隱之》)
祖逖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二十四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嗚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晉書·祖逖傳》)
P106-110
後記
《中華傳統美德叢書》與讀者見面了。這套叢書由江蘇省炎黃文化研究會與江蘇省社會科學院聯合編著。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優良的道德傳統。梳理、弘揚這一份寶貴的精神遺產,對於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無疑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因此,編著這套叢書的倡議,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支持。研究會名譽會長向守志、韓培信、許仲林等老領導,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新力、省政協副主席陳寶田均給予了具體指導;省研究會兩任會長張耀華、沙人麟等親自策劃,草擬編寫體例;宋林飛院長召集叢書作者研究具體的編寫方案和要求,並將叢書列入省社科院2007年工作計畫,出任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領導重視這套叢書的出版;省財政廳在經費上給予了支持。正是由於各方面的關注和支持,這套叢書的編著出版工作才得以順利進行。
全書參照“八榮八恥”的敘述,分為“愛國”、“民本”、“勤儉”、“仁愛”、“慈善”、“誠信”、“修身”、“氣節”、“忠孝”、“榮辱”共十卷。每卷分“概論”“故事”“名言”上、中、下三篇。要求書稿集理論性、資料性、可讀性於一體。概論部分對該卷的內涵、歷史演變和當代意義作較為系統的論述;故事部分用語體文譯編經典或轉引他人著述;名言部分精選歷代名言,均註明出處,便於讀者備查。考慮到書稿各卷均有聯繫,並獨自成冊,允許在譯編故事和引用名言方面存有少量重複或敘述方式的差別。
為提高叢書質量,編委會特邀十位知名專家教授,分別審讀各卷書稿。他們是:董健審讀“愛國卷”,蔣廣學審讀“民本卷”,劉鈺審讀“勤儉卷”,閻韜審讀“仁愛卷”,薛金鰲審讀“慈善卷”,卞孝萱審讀“誠信卷”,顧介康審讀“修身卷”,陳得芝審讀“氣節卷”,黃玉生審讀“忠孝卷”,吳鎔審讀“榮辱卷”。最後由主編、副主編及部分編委集中對叢書進行統稿。
特別讓我們高興的是,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為本叢書撰寫序言,這不僅是對叢書編著者的鼓勵,更重要的是表明省委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倡導。我們希望全社會都來重視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宣傳教育工作,這是長期的、細緻的、艱巨的、系統的社會工程,必須常抓不懈。從事精神道德的再教育,大力弘揚既具有傳統性、民族性又具有時代特徵的中華民族美德,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希望這套叢書的出版,對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起到積極作用,對讀者有所啟迪。
編委會
序言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傳統美德叢書》(十卷本)的編纂出版,正是江蘇學界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建設共有精神家園的有益嘗試。
倫理道德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傳統倫理道德的內容十分豐富,其中那些體現民族智慧、反映人民利益、符合進步潮流的部分,在歷史進程中不斷積澱、升華,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最富生命力的精神核心,是中國人世世代代生存、發展的基本準則,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寶貴思想支撐。
當今中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新時期新階段,文化的“軟實力”價值日益凸顯。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我們要不斷發掘和認知中華傳統美德的意義和價值,並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以此給人們以思想啟迪、精神鼓舞,推動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
編輯推薦
《中華傳統美德叢書(榮辱卷)》為“中華傳統美德叢書”之《榮辱卷》。分“概論”“故事”“名言”三篇。概論部分對榮辱的內涵、歷史演變和當代意義作較為系統的論述;故事部分用語體文譯編經典或轉引他人著述;名言部分精選歷代名言,均註明出處,便於讀者備查。本書由朱珊編著。
目錄
總序
上篇 概論
一、知恥文化的淵源和特徵
1.恥與罪——兩種文化的邏輯起點
2.傳統知恥意識的內涵
3.恥感意識的特徵
4.與恥有關的幾個概念
5.與恥有關的成語
二、知恥文化的歷史意義
1.恥之於做人
2.恥之於道德
3.恥之於治國
4.恥之於律法
5.恥之於教育
三、榮辱觀念的演變及當代價值
1.恥感意識的漸變
2.從知恥到明榮
3.當代榮辱觀及其內涵
中篇 故事
一、春秋戰國故事
不食周粟
成湯放桀
伊尹逐王
誓不做官
捨生取義
知恥自新
善用其恥
惠及他人
豫讓行刺
以賢為榮
不孝不義
臥薪嘗膽
赴湯蹈火
萬箭穿心
機智救國
知恩圖報
晏子拒坐
二桃殺三士
舉賢無私
竊符救趙
毀菜拒魚
曹商舔痔
舍子保國
死不忘國
烹頭雪恥
負荊請罪
魯母紡紗
忠心報國
不以賄免
二、秦漢故事
胯下之辱
用心良苦
蘇武牧羊
樂妻指恥
拒絕赦免
橋下取履
忍辱含垢
辱沒鄉鄰
以德報怨
楊震拒金
舍妻棄子
王烈遺布
瘦羊博士
管寧善化
三、魏晉南北朝故事
重德輕色
慚見伯姒
巨伯救友
立功雪恥
敢飲貪泉
鬥富喪命
改過自新
含冤忍辱
高風亮節
聞雞起舞
敵將還妻
吉翂拒舉
不為子謀
甘居車棚
無錢返京
見利忘義
四、隋唐故事
替父報仇
問心無愧
一笑了之
盧氏訓子
不事女主
忍辱脫死
及第落驢
不飲不泣
恬不知恥
錢徽焚書
見風使舵
不墜家風
自取其辱
坑蒙拐騙
營私為羞
人死留名
莊宗狩獵
羞死貪官
斷臂遠恥
五、宋元故事
綢緞遺言
道虔激恥
恥於留名
太祖斥白
靖康之恥
一畝地官
堅守迂腐
阿尖咬母
平民公主
崇節尚恥
為國薦才
遭貶何愧
一脈相承
廬革避試
不做賊婦
拒辱罵賊
行不愧影
奸人作秀
以死效忠
不作降臣
毀炕夫人
削髮明志
碧海丹心
六、明清故事
法不護親
濕鞋轎夫
官不聚財
力行節儉
恭以遠恥
生不愛錢
堅守城池
兩袖清風
少年英雄
布袍淡飯
誠實狀元
開倉賑濟
下篇 名言
一、先秦名言
二、秦漢名言
三、魏晉南北朝名言
四、隋唐名言
五、宋元名言
六、明清名言
七、近現代名言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