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侏羅獸

中華侏羅獸

中華侏羅獸是在中國遼寧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發現的距今1.6億年的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這個命名含有“來自中國的侏羅紀母親”之意,這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真獸類(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該發現為哺乳動物演化歷史建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將以前的白堊紀記錄提前了3500萬年。

基本信息

簡介

中華侏羅獸出自遼寧建昌縣玲瓏塔地區,距今1.6億年的髫髻山組,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記錄。中華侏羅獸英文名稱是“Juramaiasinensis”,是一種體型類似老鼠的動物。因為研究分析表明,它是當今繁盛的所有有胎盤類哺乳動物的曾姑奶或曾祖母,所以名稱含有“來自中國的侏羅紀母親”之意,代表已知最古老的真獸類(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記錄。

中華侏羅獸的發現為哺乳動物演化歷史建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將以前的白堊紀記錄提前了3500萬年。

化石發現

中華侏羅獸的頭顱中華侏羅獸的頭顱

中華侏羅獸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季強於2009年發現,化石產自中國遼寧建昌縣玲瓏塔地區距今1.6億年的髫髻山組。

化石保存了長約2.2cm的不甚完整的頭骨,部分頭後骨架,包括完整的前肢和手部骨骼,以及殘留的軟體組織印痕,如毛髮等。

標本目前由北京自然博物館收藏。這些適應性特徵會幫助它在恐龍和其他脊椎動物統治的侏羅紀生態環境中生存下來。

中華侏羅獸化石由中、美兩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合作研究,包括美國匹茲堡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羅哲西博士,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季強和袁崇喜博士,和北京自然博物館孟慶金博士。該研究由中國科技部973項目,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創新團隊計畫,中國地質調查局和美國自然科學基金聯合資助。其研究成果發表在2011年8月25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特徵分析

中華侏羅獸化石骨骼中華侏羅獸化石骨骼

中華侏羅獸重約13克,大小和一隻鼩鼱差不多。它的前肢結構及牙齒特徵表明,它具有攀爬能力,是一種在樹上生活的食蟲哺乳動物,靠捕蟲為生。同時,它具有真獸亞綱動物的共同特徵:三顆臼齒,五顆前臼齒,區別於後獸亞綱

中華侏羅獸保存完整的前肢和手部骨骼,表明其具有攀爬能力。侏羅紀大部分哺乳動物僅限於生活在陸地上,真獸類哺乳動物是侏羅紀時期的一支新譜系,它們的這些適應性特徵會幫助其在恐龍和其它脊椎動物統治的侏羅紀生態環境中生存下來。具有爬樹和逃到上部空間的能力,可能為真獸類哺乳動物開闢了一個新的生態位。

進化意義

了解有胎盤類的起源是所有哺乳動物演化研究中的一個重大科學問題。演化分異的具體時間,某一祖先種類何時演化出兩支後裔譜系,是演化生物學家和古生物學家能夠獲得的關鍵信息之一。此前已知最早的真獸類出現於1.25億年,中華侏羅獸的發現把化石記錄的時間大大提前,填補了早期哺乳動物演化的化石記錄間隔,並與DNA研究結果吻合,也為哺乳動物演化歷史建立了以化石為標準點的新里程碑。

美國科學家認為,人類是從一種1.6億年前行走於叢林中、類似老鼠的物種進化而來。 在侏羅紀恐龍成為地球霸主時,這種被稱為“Juramaiasinensis”類似老鼠的動物,就開始在中國東北遼寧省境內生存。它是科學家們發現的最古老“真哺乳亞綱動物”(eutherians)的化石,這類動物是有胎盤哺乳動物,包括牛、老鼠、猴子、獅子、老虎、狗、馬、鯨魚,當然還有靈長類,都屬於此類。 匹茲堡市國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駱澤喜(Zhe-XiLuo)說:“這種生活在1.6億年前的物種,幾乎是今天所有有胎盤哺乳動物的祖先,包括人類。分析其化石骨骼發現,這種動物十分敏捷,而且能夠攀爬,這或許就是它們在恐龍橫行的年代倖存下來的原因,它們可以爬到樹上躲藏起來。”因此中華侏羅獸可謂是人類已知最原始的“老祖宗”。
這種物種的發現是哺乳動物進化的一個新里程碑,哺乳動物的進化歷史提前了3500萬年,也填補了進化史上一段重要空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