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物名稱:中棉所37作物類別:棉花品種
品種特性:轉Bt基因早熟棉
省級審定:(1999)津種審字第009號
育種者:喻樹迅、原日紅、余學科、范術麗、黃禎茂
適宜推廣地區:適於黃河流域棉區麥田夏套種植和京、津、唐地區及特早熟棉區作一熟春棉種植
特徵特性
中棉所37生育期114天,株高70—80厘米,植株呈塔型,莖桿粗壯,抗倒性強,葉片中等大小,色澤深綠,結鈴性強,單株結鈴10個左右,鈴圓形,鈴重5.2克,衣分38.0%,子指10.0克,吐絮集中。抗病性:枯萎病指5.3,黃萎病指17.9,屬兼抗類型。纖維品質:2.5%跨長29.0mm,比強度22.0cN/tex,馬克隆值4.3。
產量表現
1994—1996年完成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品比試驗規程,1997—1998年參加天津市區域試驗,霜前皮棉畝產75.2公斤,比對照品種中棉所16畝產65.3公斤,增產15.2%,增產極顯著。栽培要點
1、麥棉兩熟要合理搭配。應按三密一稀的規範化種植方式,適合黃淮棉區麥棉套種,也適於京、津、唐地區作一熟春棉晚春播種種植。2、科學施肥。麥收後結合澆提苗水,每畝施餅肥30—5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尿素7公斤,盛蕾後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再澆一水,切勿受旱。
3、抓緊麥收後田間管理。勤中耕,雨後及時破除板結,防治薊馬危害,促苗早發。
4、合理密植。中等地力,每畝留苗6000—7000株,單株保留果枝6—7個。
5、化控。中後期根據棉花長勢,適當進行化調,苗期不宜化調。
6、治蟲原則。其一,該品種只對棉鈴蟲等鱗翅目害蟲有抗性、對棉蚜、紅蜘蛛等害蟲,應根據發生情況及時防治;其二,該品種不是絕對不用化學防治,因年份不同,棉花發育期不同,抗蟲棉的毒性物質在棉株各部位分布不一樣,故二代棉鈴蟲不打藥;三、四代棉鈴蟲應根據棉鈴蟲發生情況,達到防治標準,應及時進行化學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