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學

中成藥學

中成藥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以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遵循方劑的組成原則配伍,按照一定的製備工藝生產而成的中藥製品。中成藥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內容,它是祖國醫藥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代醫家在千百年來的臨床實踐中總結配製而成。它以療效顯著,服用、保存、攜帶方便,副作用小而著稱。因此,中成藥不僅為我國廣大人民所喜用,而且在國際上也享有較高的聲譽。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中成藥學
作 者:阮時寶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7月
ISBN: 9787117119870
開本: 16開
定價: 30.00 元

內容簡介

《中成藥學》是在我校自編教材《中成藥學》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原書四年來在我校中醫及中藥學等多個專業中使用,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中成藥學》適用於中醫藥院校中醫、中藥等各專業學生、臨床實習生、進修生學習,並可作為I臨床醫生臨診必備與教師教學參考用書。

編輯推薦

《中成藥學》分為總論、各論,總論論述了中成藥的基本知識;各論按治法歸類,介紹每一種中成藥的出處、製法、性味、功用、主治、配伍、臨床套用、藥理研究、用法與用量等內容。藥理研究的內容很多,且認識不一,但從近年中成藥的研究與發展上看,仍擇其要者,以供參考。

摘要

序言

傳統的中成藥,有丸、散、膏、丹、膠、露、酒、錠等多種劑型。建國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製藥工業的進展,中成藥又增添了許多新的劑型與品種,如片劑、顆粒劑、糖漿劑、滴丸劑、控釋劑、軟膠囊等,至今約有4000多種。對中成藥的研究、運用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特別現在全國各中、西醫院都比較普遍地使用了中成藥。
《中成藥學》是研究和闡明常用中成藥的I臨床套用和生產製備的一門教材,但目前在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中,卻還沒有專門的《中成藥學》教材;為此,我們組織編寫了本書。本書分為總論、各論,總論論述了中成藥的基本知識;各論按治法歸類,介紹每一種中成藥的出處、製法、性味、功用、主治、配伍、臨床套用、藥理研究、用法與用量等內容。藥理研究的內容很多,且認識不一,但從近年中成藥的研究與發展上看,仍擇其要者,以供參考。
本書是在我校自編教材《中成藥學》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原書四年來在我校中醫及中藥學等多個專業中使用,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本書適用於中醫藥院校中醫、中藥等各專業學生、臨床實習生、進修生學習,並可作為I臨床醫生臨診必備與教師教學參考用書。
本書的如期出版,是在人民衛生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下,是在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的諸同行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本校方劑教研室教師對本書初稿亦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研究生宿庭敏、王敏娟、張琴、畢方剛、張英傑,本科生鄭義艷等同學也付出許多精力,在此一併致謝!因編著者水平所限,書中錯舛之處在所難免,為進一步提高本書編寫質量,有利於教學,我們殷切希望讀者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

文摘

劑型是藥物用於人體前的最後形式。劑型質量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治病救人效果的好壞。同一原料藥製成不同劑型,會出現不同的藥理作用;即使同一原料藥製成同一劑型,也會因處方組成、工藝條件或質量標準的不同而給藥效帶來了較大的影響。這些劑型因素如不加注意,療效就不能充分發揮,甚至給患者造成損害。因此,從本世紀60年代起,劑型因素對藥效影響的問題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現就主要劑型因素同藥效的關係簡介如下。
一、劑型類別
目前我國正式生產的中藥劑型,已多達50種左右。當今世界上常用的藥物劑型,除個別外,幾乎都有相應的中藥劑型,在前已經作了大致介紹。
同一處方,或極為類似的處方製成不同劑型的製劑是常見的。如牛黃解毒丸方有丸劑、片劑;藿香正氣丸方有丸劑、水劑、軟膠囊劑、滴丸劑;銀翹散方更有散劑、合劑、丸劑、沖劑、膠囊劑、袋泡劑等。劑型不同,可能對藥效影響不大,也可能影響極大。如牛黃解毒丸與牛黃解毒片療效區別不大;而藿香正氣水則療效最好,作用最快。
關於劑型同藥效的關係,早在梁代陶弘景《本草經集注》書中就指出:“疾有宜服丸者,宜服散者,宜服湯者,宜服酒者,宜服膏者,亦兼參用所病之源以為制耳”,明確肯定劑型的選擇同疾病關係密切。其後,金元時代李東垣:“湯者盪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緩也,不能速去病,舒緩而治之也……”,進一步闡述不同劑型的作用特點,並把什麼劑型適合於治療什麼性質的疾病結合起來,說明當時古人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劑型因素對藥效的發揮很有影響這個客觀事實。
對全身作用的藥物來說,只有在藥物被吸收之後才能發揮藥效。在這種情況下,藥物吸收的如何,便直接關係到藥效如何。一般來說,不同劑型吸收由快到慢的次序為:注射劑、氣霧劑;灌腸劑、湯劑、片劑、口服液、酊劑、酒劑、顆粒劑、內服膏劑;散劑、膠囊劑、微丸劑、片劑、濃縮劑;水劑;蜜丸、糊丸;蠟丸。
二、附加劑
為了增加藥物的均勻性、穩定性或減少藥物刺激性、不良氣味,製備藥物劑型時,需加入附加劑。附加劑種類很多,同一種原料藥製成同一劑型,有時成藥名稱相同,而所用附加劑卻有差別。理想的附加劑應該是無毒性、刺激性、抗原性、熱原性及溶血性,而且無藥理活性,不影響主藥發揮療效;實際上並沒有這么理想的附加劑。可是直到目前為止,人們往往還認為常用的附加劑無生理活性,不妨礙主藥的療效。因此,目前幾乎所有的中成藥說明書都不註明附加劑的名稱和用量。不知道加了什麼附加劑,在總結療效、毒副反應、老藥新用、與藥物無關的生理效應及多種藥物相互作用時,就很難分析,甚至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圖書目錄

總論

第一章 中成藥學基礎知識
第一節 中成藥的發展史
第二節 中成藥處方的來源
第三節 中成藥的命名與分類
第四節 中成藥的貯藏、保管、有效期與保存期
第五節 中成藥的組方原則
第六節 中成藥與治法
第七節 中成藥的用法與用量
第八節 中成藥的用藥禁忌
第九節 中成藥的不良反應及防治
第二章 中成藥常用劑型及其與藥效的關係
第一節 中成藥的常用劑型
第二節 中成藥劑型與藥效的關係

各論

第一章 解表中成藥
第一節 辛溫解表類
九味羌活顆粒
小青龍合劑
午時茶顆粒
通宣理肺丸
感冒清熱顆粒
清眩丸
解肌寧嗽丸
鼻炎片
第二節 辛涼解表類
桑菊感冒片
銀翹解毒片
芎菊上清丸
雙黃連口服液
止嗽定喘口服液
感冒退熱顆粒
利咽解毒顆粒
千柏鼻炎片
第三節 扶正解表類
參蘇丸
通竅鼻炎片
第二章 瀉下中成藥
第一節 寒下類
大黃流浸膏
大黃清胃丸
清寧丸
第二節 潤下類
麻仁丸
第三節 攻逐水飲類
控涎丸
第四節 溫下類
保赤散
第三章 和解中成藥
第一節 和解少陽類
小柴胡顆粒
第二節 調和肝脾類
逍遙丸
加味逍遙丸
舒肝丸
護肝片
第三節 表里雙解類
防風通聖丸
葛根芩連片
第四章 清熱中成藥
第一節 清氣分熱類
牛黃上清丸
黃連上清丸
梔子金花丸
第二節 清熱解毒類
牛黃解毒片
清熱解毒口服液
銀黃口服液
三黃片
一清顆粒
如意金黃散
板藍根顆粒
五福化毒丸
小兒化毒散
梅花點舌丸
第三節 清營涼血類
消銀片
紫草膏
三子散
第四節 清臟腑熱類
導赤丸
羚羊清肺丸
複方魚腥草片
清胃黃連丸
龍膽瀉肝丸
當歸龍薈丸
左金丸
戊己丸
芩連片
香連片
西瓜霜潤喉片
冰硼散
珠黃吹喉散
桂林西瓜霜
黃氏響聲丸
第五章 祛暑中成藥
十滴水
純陽正氣丸
六合定中丸
紅靈散
痧藥
六一散
避瘟散
第六章 溫里中成藥
第一節 溫中祛寒類
附子理中丸
桂附理中丸
小建中合劑
暖臍膏
香砂養胃丸
第二節 溫經散寒類
艾附暖宮丸
痛經丸
痛經寶顆粒
小金丸
陽和解凝膏
第七章 補益中成藥
第一節 補氣類
四君子丸
香砂六君丸
參苓白朮散
補中益氣丸
生脈飲
人參健脾丸
第二節 補血類
四物合劑
歸脾丸
當歸養血丸
複方雞血藤膏(雞血藤膏)
第三節 氣血雙補類
八珍丸
八珍益母丸
十全大補丸
人參養榮丸
烏雞白鳳丸
參茸白鳳丸
參茸保胎丸
安坤贊育丸
……
附錄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