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92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就學位服有關問題儘快組織開展研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受命在全國展開了調研工作,並與北京服裝學院組成聯合課題組,開展了“建構中國現代學位服體系”的專題研究。
199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定通過了新中國自己的學位服樣式。
設計
網路版
中國式學位服分為學士服、碩士服和博士服三類,每套學位服由學位冠(黑色弁)、學位纓、學位領(六種不同顏色交領右衽義領)、學位衣裳(深衣或玄端)、學位禮服徽、西式皮鞋等六部分組成,其中學位纓顏色區分學士、碩士、博士,分別為黑、深藍、紅色;學位領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採用粉、灰、黃、綠、白、紅色六種顏色區分。
中國美術學院
2010年,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提出中國的大學應當有自己的畢業正裝。著名設計師吳海燕和美院服裝系的老師花了兩年多時間收集資料、醞釀準備,2013年初正式開始設計一套“有著濃郁民族情結的畢業學士服”。
這套學位服選擇滌麻材料,中國傳統直筒袍和寬袖的設計。襟懷四扣,象徵四載春秋;襟懷七扣,增研究生三歲;襟懷十扣,又增博士三歲。
學位帽不同於以往那種方方正正的,而是三角形制的,每個角都有圓弧,不尖銳,很和諧,三角鼎立分別代表了創新精神、使命精神和詩性精神。學士帽上面的穗結流蘇,用的是中國結藝“磐結”,40厘米長,寓意學子在社會道路上如磐石般堅韌沉著,也象徵學子與母校之間情感與學識的紐帶結系,畢業學子是母校結出的碩果。
學位服色彩設計以中國五方正色展開,主要體現在披肩局部的色彩與配飾的絲穗顏色上。院長如金(金屬色),學士如木(竹青色),碩士如水(玄青色),博士如火(硃砂色),導師如土(赭石色),對應“金木水火土”,有著清明、謙遜、中正、志堅的理想內涵。這五彩斑斕也在教給學子“美的形態”:黃綠色“如木在林”,玄紫色“如水在淵”,暗紅色“如火在野”,土黃色“如土之厚德載物”,金黃色“如金之自強不息”。
與這套學位服匹配的,還有中國美院自己頒發學位的學術禮儀。正如畢業學子胸前的長穗,有著不同的擔當,形成自己的學位服與禮儀特色。這一特色體現在將東方的結穗放在胸前,代表學子在母校的呵護中長大。在典禮上,由院長將其撥到背後,它就變成了一份擔當、一份重任。
專家看法
北京服裝學院教師馬久成博士曾擔任“構建中國現代學位服體系”課題組組長,馬久成表示,西方學位服引進中國時已考慮到中國人的身材特徵,修改了很多細節,學位服前面的盤扣、披肩的花紋和圖案都是西方沒有的,披肩的造型和服裝的版型也更符合中國人的體形。
在馬久成看來,網路版的“中國式學位服”缺乏推廣的可行性,學位和學位服本來就是西方舶來品,具有鮮明服飾特徵,也遵循國際慣例;而所謂的“中國式學位服”像是古代官服,把漢代的服裝生搬硬套到我們現在的服裝里來,符號指向存在偏差。
東華大學服裝學院教授包銘新認為,提出中國式學位服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他認為這個設計看上去既像道家服裝,又像祭祀穿的冕服,只是做了簡化,並沒有太多創新,如果用中國元素設計學位服,沒必要非要強調漢族服飾,漢族不是中國唯一的民族,只要是中國的服飾都可以。
現行學位服
現行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組成。學位帽為方形黑色,博士學位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帽流蘇為深藍色;學位袍: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校長袍為紅、黑兩色,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和軍事六大類分別為粉、灰、黃、綠、白和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