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由於中山獎學金是為國民黨培養人才,所以新修正案已正面規範,“留學期滿與返台服務後,應支持黨的政策與理念,並積極參與各項活動”。
歷史背景
“中山獎學金”也叫中山學術獎學金,始於1960年。當時台灣經濟尚未起飛,普通民眾難以支付高額的留學費用。國民黨遂以考試方式選拔出優秀的黨籍大學畢業生,資助他們赴美國、日本等地深造,“為黨國儲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要考取“中山獎學金”難度很大,現任國民黨秘書長的“金小刀”金溥聰,連考兩年方才成功考取。而嚴格的甄選機制也為台灣培養了一大批政治菁英。馬英九、許信良、張俊宏、江丙坤、關中、胡志強、金溥聰……隨便哪位都是過去或現在台灣政界的大人物。中山獎學金是以考試的方式選拔出優秀且具國民黨籍的大學學士畢業生,資助他們出國留學進修,作為“為黨國儲才”。在當時,台灣百姓經濟狀況普遍不好,資金豐厚的中山獎學金給青年學生提供了一條出國留學的機會,而且在當時黨國一體的時空背景下,學成歸國後很有機會繼續被國民黨積極提拔,朝政界發展。
獲取資格
要報考中山獎學金除了必須黨歷清白且黨齡至少2年之外,還要求曾擔任黨部的義務幹部,並有活躍的實績。在選考方式上,測驗主義思想和專業科目的筆試占30%,受考官影響較大的口試占40%,餘30%則是評估考生過去在黨內的表現是否傑出。
爭議
由於中山獎學金是國民黨為培養黨內有力新生代而設的制度,因此領取中山獎學金的留學生不免皆被懷疑在海外要“為黨活動”,事實上也存在這種跡象,例如監視與打擊海外異議份子、回報海外異議人士的活動情資等等,所以有些中山獎學金的留學生遂被批評為“學生特務”、“職業學生”。
根據《馬經》一書內容,1976年3月15日,美國的報紙加州日報在1976年5月15日報導國民黨以金錢吸收學生去監視其他學生活動,也報導領取中山獎學金的學生必須負責去收集其他同學的言行資料。此外,在1982年11月5日,伊利諾伊日報刊出專欄作家Larry Cohler的文章,他引用國會議員Jim Leach和Stephen Solarz和CIA、FBI等資料。指出拿國民黨中山獎學金(Sun Yet-sen Scholarship)的學生有義務與責任去撰寫監控其他學生的報告。這專欄還提到1979年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的一份報告指出中情局估計有二十五位國民黨的高級特務官員在美國校園活動,專欄中提到的參議院報告還指出,負責監視學生的國民黨特務學生每個月可以領到一千一百元美金並有配車。此外,這篇內容更指出並非每個國民黨學生都能夠報考中山獎學金,只有“被篩選”過的人才能被“邀請”參加考試。
恢復設定
恢復時間
“民國”98年(2009年)10月,甫就任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在中國國民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表示將研究恢復設定中山獎學金。他認為國民黨的年輕化並不是口號而已,而是要轉化成為行動,未來將提名“正派、清廉、勤政、愛民、有理想、講道義”的同志參選。
恢復獎學金:對“忠誠”要求今非昔比
“中山獎學金”於國民黨2000年丟掉執政權之後停辦,如今再度開放,面臨的政黨環境卻已今非昔比。在國民黨中常會12日通過的““中山獎學金”考選優秀青年同志深造辦法”修正條文中,仍然將“忠誠條款”作為了申請者的必備條件。依照過去規定的申請資格,申請者必須從未脫離 (國民黨)組織且曾任各級黨部義務幹部,但是國民黨的知青黨部從2001年開始已經陸續裁撤,故而現在改為要求“黨籍完備”、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即可。另一方面,國民黨海外黨部現在已多有精簡,更無專職黨工,因此國民黨也將申請者 “出國”深造後需要參與當地組織活動的規定改為只要和黨內主辦單位保持聯繫。
公費留學風潮:歷來“美風”常吹
與大陸類似,台灣社會長期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作為價值取向。與此同時,國民黨遷台之後急需人才,開始以“發展急需之人才”、“無法培育或難以培育之人才”和“選送赴特別地區之人才”為理念實行公費留學制度。除“中山獎學金”之外,由“教育部”統籌,根據學科及專業需要,每年選派20名優秀學生赴日本、美國等地深造,並提供全額補助,稱為“教育部留學獎學金”。直到2002年,台灣當局調整公費留學補助方式,將每年全額補助的30個公費留學名額改為部分補助的42個名額。
說起台灣學生喜歡的留學地,歷來以美國最多,日本次之,歐洲較少。留美台灣學生人數在1994年達到高峰,總計有37581人。論及台灣公費留學 “美風”勁吹的原因,除了美國的教育水準最被推崇之外,美台之間的“特殊友誼”恐怕也是重要因素。以馬英九為首,目前台灣政壇上的知名人物如有留學經歷,大半都是“美國製造”。不過隨著台灣島內教育資源的過剩,近年赴美留學的台灣學生人數比例呈下降趨勢。台“教育部”國際文教處前處長李振清就感嘆說,“如果台灣留美學生衰減下去,將對台灣下一代的國際學術競爭力產生很不利的影響。”
因應兩岸新局:公費政策待改
對於國民黨恢復 “中山獎學金”的訊息,島內有觀察人士提出,究竟台生赴大陸深造有沒有資格申請“中山獎學金”?由於國民黨中央只規定了凡40歲以下、黨齡滿2年的大學畢業生都皆可申請,對於可以申請的學校則無具體規定,因此對於可否申請“中山獎學金”赴大陸名校深造,國民黨中央“深入討論之後沒有結論”。由於目前“立法院”在大陸學歷采認方面尚無定論,因此國民黨中央對於這個問題決定暫時保留。
事實上,台灣近年公費留學熱潮有所衰弱,與台生赴大陸“留學”升溫有一定關係。調查顯示,在台灣學子最想留學的國家或地區中,目前排名第一的仍是美國,而排名第二的已經變成大陸。“大陸留學熱”的興起與兩岸關係的改善密不可分,赴大陸攻讀研究生的人士並不局限在應屆畢業生,不少都是已屆而立的專業人士。而在台灣 “教育部2010年留學獎學金甄試簡章”中明確規定,獎學金申請者擬赴深造的國家或地區中不含大陸及港、澳地區。對此,有大陸學者表示,台灣未來的公費留學政策調整應以彈性化、多元化為主要方向。
公費留學趨勢:短期深造正夯
近年來,“遊學”成為台灣年輕學子的留學新選擇。輿論認為,台灣新世代普遍生長環境良好,他們更願意嘗試“旅遊留學”的輕鬆方式,不再願意像父母輩那樣漂洋過海發奮苦讀。為此,台“教育部”也調整了公費留學長期以研讀高級學位為主的方式。“教育旅行”與“雙聯學制”成為被台灣社會普遍接受的留學模式。同時啟動的還有“重點領域菁英留學計畫”。根據台灣對尖端人才的需求,“教育部”的留學獎學金可以靈活調整獎學金數額及方向。對於赴英、美等高學費國家留學的台灣學子,獎學金數額自2004年之後,也從每年2萬美金提高到2.5萬美元。
馬英九1974年獲得國民黨“中山獎學金”赴美留學,獲蔣經國接見,當時模樣相當青澀。
著名人士
考取中山獎學金出國留學的著名人士有:馬英九、許信良、張俊宏、趙守博、江丙坤、孫大千、郭榮趙、張顯耀、邵玉銘、張京育、江丙坤、關中、李大維、雷倩、龐建國、陸以正、胡志強、鄭又平、金溥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