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人體寄生蟲學研究所

中山醫學院寄生蟲學研究所的前身是成立於1963年的寄生蟲學研究所,該所由衛生部批准設立,為處級單位,編制30人,第一任所長為陳心陶教授(1963-1976),第二任所長為徐秉琨教授(1976-1991)。1991年後,李桂雲教授和劉啟文教授曾任副所長。2006年,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重新認定了這一研究機構,並任命余新炳教授為中山醫學院寄生蟲學研究所所長。
經過4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寄生蟲學研究所已成為我國寄生蟲學及病原生物學高級人才的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1978年,寄生蟲學學科被授予碩士點,1981年被授予博士點,1987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0年被評為廣東省A類重點學科,2003年、2006年再度被評為省重點學科(病原生物學)。1996年寄生蟲學研究所分子原蟲實驗室被評為廣東省“五個一工程”重點實驗室。寄生蟲學研究所是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人體寄生蟲學》(第一、二、三版和五版)及七年制八年制規劃教材《人體寄生蟲學》、全國高等醫藥院校醫學檢驗專業教材《臨床寄生蟲學檢驗》的主編單位;是衛生部指定的高等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和教育部熱帶病防治重點實驗室組成單位之一;是廣東省寄生蟲學會理事長單位和中華預防醫學系列刊物《熱帶醫學雜誌》的主編單位。2004年,《人體寄生蟲學》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寄生蟲學研究所現有教研人員15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3名,講師4名,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名(詹希美),63.6 %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4名,招收病原生物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接受博士後研究人員和國內外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病原生物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感染性疾病的疫苗研究、寄生蟲學生態學研究、寄生蟲免疫學研究、蟲媒與蟲媒病控制等。
寄生蟲學研究所在重要人體寄生蟲病(肝吸蟲病、日本血吸蟲病、廣州管圓線蟲病、弓形蟲病和惡性瘧疾)、蟲媒病(登革熱等)等基礎研究及關鍵防治技術研究等方面進行了較深入和系統的研究。近5年來獲得了國家“97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首批團隊研究項目等資助,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獎(2項省部級二等獎、2項省部級三等獎),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培養博士生和碩士生50餘名。
寄生蟲學研究所在國內具有較強的學術影響力。余新炳教授為衛生部寄生蟲病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寄生蟲學分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寄生蟲學會理事長、《熱帶醫學雜誌》主編。詹希美教授為中國動物學會寄生蟲分會副理事長、吳忠道教授為衛生部血吸蟲病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2005年,與江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建立了中山大學-江門市熱帶病防治現場研究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