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思路
以建立我國教育督導、評估和監測理論與工作體系為目標;以教育部義務教育監測工作為切入點;以教育督導、評估和監測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為研究的主線,集中優勢,整合資源,用鮮活的案例和真實準確的數據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和及時的服務;用先進的理論、科學的方法和可操作的評估指標體系為教育改革實踐服務。
發展目標
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全面的、科學的、有效的教育督導、評估和監測體系,推進區域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教育質量。
研究項目
——進一步推進教育部義務教育監測工作的開展。義務教育監測項目是由教育部黨組決定,委託教育部督導辦負責,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督導與評估研究中心具體實施的一個重要項目。2002年月12月份正式啟動。監測對象是以縣為主,根據經濟、教育、人口、地域等因素,在全國東部、中部、西部首批確定了72個項目縣。監測內容主要是兩個方面。其一,監測項目縣義務教育實施水平,普及程度、辦學條件、教師隊伍、教育投入、教育質量等方面;其二,監測項目縣在義務教育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
——繼續實施全國區域教育發展特色示範區評估項目。區域教育發展特色示範區評估項目是以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為主題,研究和探索我國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指標體系、有效策略和實施路徑以及運行機制。2003年正式啟動,在全國選擇了20個區縣作為項目實施基地。項目實施的目的:第一、輔助各縣(市\區)梳理教育發展的工作思路,提煉特色經驗、搭建區域教育發展溝通交流的平台,建立動態評估區域教育發展進程的監測評估機制;第二、幫助各地區形成以特色引領區域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工作機制,尋求不同區域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模式與經驗,走向區域內、區域間互補、互動、整體發展的格局;第三、探索並提出不同類型區域教育現代化的基本水準和指標體系,從而為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戰略研究提供一種框架性的坐標參照系,為全國推進教育現代化創造可供借鑑的有益經驗和有效途徑。
——研究與探索學校效能評價的行動研究。學校是推進教育公平和素質教育的載體。觀念更新、課程改革、考試評價改革等都只有通過學校,真正轉化為每一所學校的內在追求,才能得到貫徹落實;而評價是引導學校發展方向的重要機制,因此,以評價引導學校均衡發展是推進教育公平和素質教育的有力抓手。如何創新學校評價體系,引導學校的科學發展,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全面進步尤為重要。
——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規劃(教育學科)國家重點課題“中小學生學業成就調查研究”子課題——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的案例研究。在全國選擇27個實驗基地,通過對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價,滿足公眾對教育質量問責的要求;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不同水平、不同智慧型、不同個性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加強薄弱地區和學校的建設,提高區域教育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承擔了教育部民族司、師範司等有關司局委託的“民族、貧困地區中國小教師綜合素質教育項目”,2000年4月12日教育部辦公廳向全國十六個省下發了“關於在民族、貧困地區開展中國小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的通知”,截止2003年第一輪項目研究已經完成;2004年教育部向全國有關省市下發了“關於啟動新一輪民族、貧困地區中國小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的通知”。2006年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批准此項目為教育部“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有效推進區域(民族、貧困地區)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
——承擔第三方評估工作。2005年受美國Intel公司中國分公司的委託,對北京、上海、吉林、河南、甘肅、貴州、湖北、四川等八個省市的英特爾未來教育教師培訓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評估。
2005年受教育部師範司委託,參與並承擔“全國示範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評估”工作,根據教育部《關於加強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建設的指導意見》精神,研製了相關評估指標和標準。
2006年受教育部師範司委託承擔聯合國兒基會關於“建立縣級教師支持服務體系”項目。為建立縣級教師支持服務體系提供操作性建議,制定提高縣級教師培訓質量和西部兒童教育質量的方案,為《2006-2010年項目實施計畫》的制定提供建議和支持。
2006年受中國科協委託開展青少年科技競賽獲獎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狀況調查評估。通過採集獲獎學生基本信息,分析三項競賽活動獲獎學生的基本情況和變化趨勢;通過跟蹤反饋調查與評估改進競賽活動,探索推動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為創新型人才和創新型國家建設服務的新機制。
取得的成果
——撰寫了有一定影響的監測報告。自義務教育監測工作開展以來,共進行了五次監測:全國72個項目縣2003農村國中學生輟學情況和2006學生輟學情況監測、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用經費情況監測、學生變動情況監測、辦學條件監測及2007年進行的全國際353個縣中國小教師工作生活狀況調查。監測結果轉化為政策決策的依據,使高層領導對義務教育工作形勢的判斷以及決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其中關於農村國中學生輟學的監測報告,以教育部的《專報信息》上報到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接到後,馬上刊登在國務院內部專呈中央領導包括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內部刊物上。
——建立了一批實驗與示範基地。通過義務教育監測工作的實施,在全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建立了72個監測縣;通過全國區域教育發展特色示範區評估項目的開展,在全國建立了20個示範區;通過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的案例研究,在全國建立以地市為單位的27個實驗基地。讓這些縣市區先行一步,從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從本區域教育發展的優勢和特色出發,跟蹤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前沿,率先探索與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督導、評估和監測體系及現代化教育的實現模式,並有效地發揮示範和帶頭作用,為全國推進教育質量監控及教育現代化創造和提供可資借鑑的有益經驗和模式。
——研製了相關領域的指標體系和評估標準。在區域教育發展特色示範區項目實施中,經過四年多的研究與探索,在全國20個項目單位基礎上,初步形成了區域教育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評估標準,為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戰略研究提供一種框架性的坐標參照系;建立了六大指標體系:區域教育素質教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區域教育信息化、區域教師專業化發展、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集團化辦學等指標體系。
——鍛鍊了一支隊伍。通過各項工作的開展及項目研究與推進的過程,鍛鍊和培養了一支具有一定研究水平、管理水平、理論水平和監測水平的研究人員、教育管理人員及中國小校長隊伍。
研究團隊
“中心”現有7名研究人員中全部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
主任:劉芳
研究人員:馬曉強、任春榮、左曉梅、史亞娟、杜 衛、武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