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鱟生物學研究

《中國鱟生物學研究》由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鱟生物學研究》內容簡介:鱟是一種具有重要科學研究意義和經濟價值的海洋動物,也是地球上動物界少數現存珍貴的“活化石”。我國是世界上少數擁有鱟資源的國家,世界上95%的中國鱟資源分布在我國,可以說,我國是中國鱟真正的故鄉。我國的鱟研究一直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當今,由於經濟迅速發展,海洋環境、沙灘受到污染,加上由於鱟的極大的經濟價值,造成對鱟的亂捕濫殺,世界上鱟資源急劇衰竭,這已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我國鱟資源的衰竭更是觸目驚心。在上世紀70-90年代,在我國廣西北海海城,每年鱟的漁獲量可達60×10(4)~70x10(4)對,到近年已減少至30×10(4)對。如果這樣衰減的速度得不到遏制,再過數年,我國將成為無鱟的國家,中國鱟或許將只能是存在於教科書上的學名了。《中國鱟生物學研究》作者自師從原廈門大學校長汪德耀教授從事鱟研究至今已逾30餘載,深知鱟的重要性;感到有責任將多年來的研究工作總結整理成冊,以為我國鱟研究人員提供一點借鑑,以便後來者進一步加深中國鱟的研究,使我國在世界鱟研究領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一席之地。這是《中國鱟生物學研究》作者的初衷和願望。《中國鱟生物學研究》的內容除了作者自己實驗室的科研工作外,也儘量反映我國其他從事鱟研究工作者的成果。書中未能列出文中所有引用文獻的出處,有需要的讀者可以從書中列出的文獻中找到相關的出處。

作者簡介

洪水根,男,漢族,福建廈門市人,教授。1967年廈門大學生物學系五年制本科畢業,1978年師從原廈門大學校長汪德耀教授,攻讀細胞生物學研究生學位,1981年畢業,獲理科碩士學位。1992-1993年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utica College of Syracuse university從事教學與科學研究。歷任廈門大學生物學系副主任、廈門大學細胞生物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動物學會理事、福建省動物學會常務理事等職。

洪水根教授長期從事細胞生物學、海洋動物發育生物學及海洋天然活性物質的開發研究,尤其開展鱟(1aorseshoe crab)生物學研究愈30年。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科學基金12項,發表論文50餘篇,1998年榮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第一獲獎者)。主編及參與編寫教材、著作《膜分子生物學》、《普通細胞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超微結構圖譜》、《動物顯微技術學》、《簡明中國水產養殖百科全書》、《細胞生物學名詞》等6部。其中《膜分子生物學》一書1996年榮獲第十屆中國圖書獎,1998年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均為第一獲獎者),另外《普通細胞生物學》榮獲1992年全國第二屆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福建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0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圖書目錄

第一篇 鱟形態學及生態學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鱟的起源

第二節 鱟研究歷史簡述

一、1956年以前的研究

二、鱟試劑的研究及開發階段

三、鱟素髮現之後

第三節 鱟的經濟價值和科學意義

一、鱟是一種珍貴的海洋藥用動物

二、鱟是仿生學重要模型動物

三、鱟是實用生態環境指標物種

四、鱟是重要科學研究的材料

五、鱟全身是寶

參考文獻

第二章 鱟的外部形態

第一節 鱟的形態特點

第二節 鱟外部形態劃分

一、頭胸部

二、腹部

三、劍尾

第三節 附肢

一、頭胸部的附肢——螯肢和步足

二、腹部的附肢——生殖蓋板和鰓書

參考文獻

第三章 鱟的內部構造

第一節 消化系統

一、消化道

(一)前腸

(二)中腸

(三)後腸

二、中腸腺

(一)中腸盲囊

(二)黃色結締組織

第二節 排泄系統

第三節 循環系統

——血淋巴系統

一、心臟

二、血管

三、血淋巴

(一)血漿

(二)血細胞

第四節 神經系統

一、中樞神經系統

(一)圍食管神經節(腦)

(二)腹索

二、交感神經系統

(一)側交感神經

……

第二篇 鱟發育生物學

第三篇 鱟資源保護

第四篇 鱟的開發利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