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器之都

中國電器之都

中國電器之都,於2001年正式掛牌成立。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在樂清市人民政府舉辦的“首屆中國電器文化節”期間正式命名並派員授予樂清柳市為“中國電器之都”。自此,“中國電器之都”正式命名並落戶樂清市柳市鎮。


簡介

中國電器之都是中國生產規模最大、市場占有率最高、產品種類最齊全的工業電器生產基地。

電器文化節

電器文化節全稱為中國電器文化節暨國際電工產品博覽會,是中國規模最大,專業觀眾最多的電氣行業盛會。

文化節舉辦地點為擁有“中國電器之都”之稱柳市。柳市作為舉辦地,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有著亞洲最大的產業帶優勢和中國最大的市場行銷優勢,現有30多家企業集團、20 多家股份公司、生產企業達1500 多家。
中國電器文化節是中國電器之都的重要電器展銷節,每年一屆,一般都在每年農曆正月左右舉行,備受中外電器行銷商的青睞。

2001年,由柳市鎮和溫州市人民政府、樂清市人民政府等一起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電器文化節",同年,在北京和《經濟日報》一起舉辦了"柳市現象"高層研討會,再次引起了全國各地的矚目和中央領導的關注。
2002年春節,根據“政府給牌、文化搭台、企業唱戲、市場運作”的思路,在柳市又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中國電器文化節”,參展企業達350家,涉及電力電器、建築電器、家用電器等一千多類兩萬多個品種。其中還有德國西門子、法國施耐德、芬蘭瓦薩控制公司等18家世界知名企業及其中國機構參展。整個展會參展人數達30萬人次,規模恢宏,盛況空前。

概況

經濟模式

中國電器之都的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和工業電器的生產,使之聲名遠播,成為新聞界、經濟界和理論界的關注焦點。
低壓電器是樂清柳市的支柱產業,目前柳市擁有低壓電器企業1400多家,低壓電器占柳市工業經濟的90%以上,電器產量占全國的半壁江山,其產量、市場占有率、出口創匯均居全國第一,已遠遠領先於曾經名噪全國的京津、上海、佛山、天水、遵義其他五大電器生產基地。
柳市電器20年來經歷了家庭作坊式、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規範化的股份制四個階段,目前已形成了集團化、專業化、社會化的大生產格局,並成為全國生產規模最大、生產能力最強、市場占有率最高、產品品種最多、種類最齊全的電器生產基地。
柳市的發展,是改革開放的一個奇蹟,是“溫州模式”的一個縮影,特別是1992年春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發表後,柳市經濟朝著健康、快速、有序的方向發展。從1999年至2001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由27.9億元增加到40.03億元,年均增長19.7%;工業農業總產值由71.6億元增加到96.7億元,年均增長16%;財政各項總收入由2.7億元增加到4.07億元,年均遞增22.8%;外貿出口交貨值由8.8億元增加到13.6億元,年均增長15%;農民人均收入由9480元增加到11857元,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名列溫州市綜合實力第一名,躋身浙江省十強鎮前列。
工業已成為中國電器之都柳市的經濟支柱,增長速度快,集聚水平較高。2001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95.58億元,銷售總額92.62億元,產銷率為96.8%。“質量立鎮、名牌興業”戰略深入實施,“正泰”和“德力西"”商標在2000年年底被國家工商局商標局評為“中國馳名商標”,“東協”商標於2012年被國家工商局商標局評為“中國馳名商標”,自此柳市已有將近10家企業獲得此榮。
在2012年49家企業商標和多個產品分別被評為浙江省、溫州市著(知)名商標和品牌產品。
250家企業獲得ISO9000、ISO14000等體系認證,並有一批企業還分別獲取了美國UL認證、德國VDE認證、國際CB認證、芬蘭FL認證證書等,摘取了通向國際市場的“金鑰匙”。企業技術改造方興未艾,3年累計完成技改投資10.65億元,列入省級以上新產品試製計畫22項,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13.9%。企業規模效應進一步凸現。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企業從1999年的87家增至2001年的131家,其產值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65%以上。
以柳樹下形成集市而得名的柳市鎮是座歷史悠久的城鎮。早在西漢時,這裡就已經形成村落,集鎮則形成於北宋。然而在漫長的歲月里一直記載的卻是貧窮和落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柳市掀開了嶄新的一頁,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柳市大地。柳市全鎮總面積49.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萬畝,戶籍人口9.8萬,外來人口近8.2萬,下設8個辦事處,轄77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人多地少的柳市鎮通過全鎮上下多年的共同努力,成為全國城鄉一體化發展試驗區、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浙江省首批對外開放重點工業衛星鎮、星火科技示範鎮。
在股份合作制蓬勃發展的同時,柳市的一些企業開始改變初期的“人與人聯合”,而走向企業與企業的聯合。1994年初,正泰集團以資產為紐帶,以產品為龍頭,銷售為橋樑,組合、兼併了一批企業,組建了柳市第一家企業集團。爾後,德力西、天正、新華、長城、東協等一批企業集團相繼組建,到1998年底,全鎮已組建集團公司23家,如今已達30來家。集團的成立,實現了優勢互補,改變了低層次水平的重複生產,大大推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1996年7月,柳市的股份制改革又邁出了可喜的步伐,以長江股份為代表,柳市鎮出現了以自然人為發起人、法人為發起人以及自然人與法人共同發起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一些企業一邊組建集團,一邊又組建股份有限公司,集中了“大”和“規範”的優勢。並呈現出以低壓電器為基礎,跨行業經營的發展態勢。據不完全統計,該鎮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屬企業,占了全鎮企業數的80%以上,產值占了90%左右。而在全國大中小城市設立的直銷公司(中心)、特約經銷點達到了15000個左右。
近年來,電器之都的一批企業走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行銷創新之路,並積極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取得了明顯成效。

品牌形象

品牌是企業誠信的象徵,是產品質量的保證。改革開放30年來,電器之都始終堅持以質量立鎮、名牌興業作為柳市電器產業發展的主鏇律,嚴格質量管理,強化市場導向,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中全力打造柳市電器品牌。從發展歷程來看,柳市的品牌建設大致經歷了以下兩個階段:
品牌起步階段(1990年至2000年)。1990年,電器之都的低壓電器假冒偽劣產品被國務院辦公廳和浙江省政府點名批評,國家七部委和浙江省政府派出近200人的工作組進駐柳市,開始長達5個月的全面治理整頓。在整頓過程中,柳市鎮的假冒偽劣產品被當眾銷毀,1267家低壓電氣門市部全部關閉,1544家家庭生產工業戶全部歇業,359箇舊貨電氣經營執照全部被吊銷,柳市低壓電器行業一片慘澹。面對嚴峻的發展形勢,當時的柳市鎮黨委、政府痛定思痛,狠下決心,果斷出台生產許可證政策,堅決打擊假冒偽劣,大力扶持重點企業,全面強化品牌意識和質量意識。在柳市鎮黨委、政府的正確引導和大力幫助下,正泰、德力西、人民、天正、東協等知名企業開始真正走上名牌興業之路。
品牌成長階段(2001年至今)。進入21世紀,柳市鎮黨委、政府以審時度勢的眼光,深入實施“質量立鎮、名牌企業”戰略,積極引導企業通過更新設備、改進技術、引進人才等途徑,著力培育品牌、提升品牌、經營品牌,努力實現由“柳市製造”向“柳市品牌”跨越。經過多年的發展,柳市的品牌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嚴格的質量管理、高效的市場行銷和充滿活力的企業文化,為柳市的電器行業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作為浙江省品牌強鎮,承擔全國電器檢測任務的國家工業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落戶柳市鎮,現擁有中國馳名商標33個、中國名牌產品13個、國家免檢產品31個;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企業337家,獲得3C體系認證、美國UL、歐共體CE等認證5000多張,成為全國持證最多的電器生產基地;40多家企業建立了產品實驗中心,正泰集團和德力西集團先後榮獲質量領域最高獎“全國質量管理獎”,並分別與美國通用集團、法國施耐德等世界500強企業開展品牌戰略合作。

龍頭名企

正泰集團

作為柳市鎮龍頭企業和位居中國民營企業綜合實力500強第五位的正泰集團,始創於1984年7月,現有員工23000餘名,下轄8大專業公司、2000多家國內銷售中心和特約經銷處,並在國外設有50多家銷售機構。產品覆蓋高低壓電器、輸配電設備、儀器儀表、建築電器、汽車電器、工業自動化光伏電池及組件系統等七大產業,產品暢銷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泰集團是中國工業電器行業產銷量最大的企業之一,綜合實力連續多年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前十位,年利稅總額連續三年名列中國民營企業納稅百強前五名。"正泰"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四大系列產品躋身"中國名牌"。

德力西集團

德力西集團,是溫州、樂清市最大的合資企業。創建20多年來,推行嚴格的全面質量管理
習近平視察
不斷引進世界先進的管理理念,企業營業額不斷增加,經濟效益大幅提升,從一個家庭作坊發展成為國家大型工業企業。目前,德力西已經在國防、航天、電力、建築、冶金、交通、石油化工等國家十幾個重點行業的重大工程項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綜合實力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前列。神舟五號”、“神舟六號”一躍飛天,舉國歡騰,德力西人更是倍感自豪!同時說明了德力西電氣產品在可靠性、安全性方面達到了國內一流、國際領先水平。

其他大型企業

其他大型企業也落身於中國電器之都,例如天正集團、人民集團、興樂集團、長城集團、東協電氣集團、大江控股集團等榮獲“中國民企500強”或“中國機械500強”等稱號。
天正集團居安思危,進入新的世紀以來,頻出重拳。為了構築更高層次的人力資源庫,天正高薪聘請了幾名上市公司的決策層人員,並在本集團內挑起重任。如今,該集團已引進了20多名MBA,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2002年,該集團還同世界電氣巨人ABB公司實現合作,形成強勢互補的態勢,以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
長城集團公司董事長葉祥堯對此深有體會。近年來,長城集團公司在實現同世界500強企業西門子合作、產品獲國家科技創新獎和列入國家火炬計畫的情況下,不斷進行行銷和管理創新,2001年集團公司進行改革,引進了20多位投資者,增加了7位新董事,原6位董事中,有2位出局。總經理葉祥桃還主動讓賢,自己找了一位有多年企業決策、管理經驗的職業經理人,挑起了總經理的擔子。
在積極引導企業進行機制創新、技術創新的同時,柳市鎮還積極探索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使非公黨建工作得到發展和提高,共組建非公企業黨委2個、黨總支5個、黨支部116個,擁有黨員981名,制訂了《黨員組織關係接轉暫行規定》,加強了對黨員組織關係轉移工作的管理。
胡錦濤來電器之都

江澤民、李鵬、胡錦濤、李瑞環、尉健行等中央領導和費孝通、董輔、魏傑等一批著名經濟專家也先後踏上柳市,對柳市的做法給予肯定或指點迷津,極大地鼓舞了柳市人投身改革大潮的信心和激情。

轉型與發展

柳市低壓電器產業分工極細。有人笑稱:在柳市,即便是一個罕見規格的螺絲釘也有專門的商人生產。然而這句話的後半句是:“不僅如此,同時你還能找到一大把做這種產品的企業。”嚴重的同質化讓如今的柳市商人依然在比拼價格和銷售渠道。強勢的行銷模式背後隱藏著的可能就是對自己產品的不自信。
一位在當地頗為有名的中型企業領導人這樣概括自己對營字的理解:“上面有個官字頭,意味著要想做生意就必須和政府處理好關係,而底下有兩個口,意味著不管是黑話、白話,只要有機會就一定要不停地推銷。”
早在七八年前,產業瓶頸就成為柳市商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時年,對柳市多數電器企業技術含量相對落後,質量參差不齊的產品而言,利潤的攤薄已經逐漸顯現。但只要是個商人就不願意在這樣的紅海中沉浮。
電器之都的巨頭企業早就找到了化解低壓電器窘境的方法:正泰找到了光伏;德力西找到了施耐德並轉向文化產業和投資;人民找到了高壓領域和海洋重工。還有一部分中型企業將目光鎖定在諸如風電、光伏、LED等新興產業之上,並獲益匪淺。但是對於柳市的龐大企業群體而言,轉型的成本並不是人人都付得起的,有時候他們顯得別無選擇。
中國電器之都的生產模式從傳統高低壓電器模式已經逐漸向智慧型化、綠色化轉型。

新聞活動

2013年3月24日,省電氣行業協會召開第十三屆中國電器文化節總結會議。鄭元豹會長出席會議並做重要講話,執行副會長黃總平主持會議,劉逢燕、陳道賢、蔡建敏等副會長及38家企業負責人參加了會議。今年參展的企業特點是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彰顯了“中國電器之都”強大的生命力和實力。

專家評價

中共樂清市委常委、柳市鎮黨委書記吳存忠同志撰文認為,究其根源,就是柳市人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緊緊抓住一個又一個發展機遇,追潮逐浪,敢試敢闖,銳意改革的結果,率先在浙江乃至全國突破了以農業為支配地位的經濟框架,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實現了“工農並舉、以工促農、以工舉市”的格局,從而促進了柳市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使柳市成為東海之濱一顆璀璨的明珠。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魏傑認為,柳市作為我國低壓電器的主要生產基地和中心,已是不爭的事實。柳市之所以能成為中國電器之都,主要當時具備四方面的條件:第一,因為當時中國是短缺經濟,什麼都缺,只要敢辦企業,生產產品都能賣掉,產品賣掉企業就能發展。柳市人勤勞勇敢,敢於天下先,敢於先辦企業,最終贏得了中國低壓電器製造中心地位的確立;第二,當時中國是計畫經濟,當計畫經濟還沒有完全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時候,柳市人首先走向市場經濟,抓住了市場經濟的先機,因此首先發展起來;第三,當時中國沒有完全開放,只有沿海開放,柳市作為沿海地區,有先開放的比較優勢;第四,柳市民營經濟起步早、發展快,民營企業集中,民營企業的良好機制優勢為柳市成為中國電器之都提供了條件。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巨觀經濟研究室主任袁鋼明對柳市近幾年的巨大變化感到非常驚訝,他說:柳市已今非昔比,他這次來柳市發現與幾年前有很大的變化,城鎮高樓林立,電器市場車水馬龍,正泰、德力西、天正、長城、華通機電、東協電氣集團等一批企業的現代工廠拔地而起,當年的一些個體戶或小老闆搖身一變成了企業家,在短短的幾年內,柳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處洋溢著電器之都的生機與活力。更讓袁鋼明大惑不解的是,溫州當年非常紅火的童鞋、羊毛衫等專業市場有的發展緩慢,有的走向衰落,有的已不復存在,而柳市低壓電器市場依然興旺發達。為探究其中奧秘,袁鋼明深入正泰、德力西、天正、人民、三信國際等企業作了一番調查,袁鋼明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柳市的成功跟產業選擇有重大關係。柳市的最大成功在於擁有自己的基地,並且這個基地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基地,它已集中了很強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形成配套生產和分工協作,專業化程度非常高,這是國內包括國外別的電器生產基地都無法比擬的。國外雖有不少大型低壓電器企業,但像柳市這樣產業集中的基地卻很少,目前柳市低壓電器產業占整個經濟的90%以上,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生產和從事低壓電器或與低壓電器行業有關的工作,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柳市的活力主要是恰當的產業定位,低壓電器屬於勞動密集型與高科技相結合的產業,是溫州最有潛力的產業之一,在國際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力。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一個小城鎮裡能擁有兩個電器行業的"中國馳名商標",並且是中國電器行業惟獨的兩個馳名商標,這為柳市贏得“中國電器之都”這一美譽增加了不少底氣。
樂清市委書記陳棉權說,這是樂清人民多年來共同努力拚搏的結果,也是樂清的驕傲。樂清人憑著"敢為天下先"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闖蕩全國,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使樂清從一個農業縣迅速發展成為一個以工貿為主的初具現代格局的縣級市,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經濟社會發展路子。特別是電器行業,經過2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形成了以柳市為代表的全國最大的電器產銷市場,湧現出一支經商辦企業隊伍,打響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初具知名度的企業。 陳棉權認為,樂清特別是柳市的電器產品已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和衝擊力,只要堅持“質量創牌不動搖”,完全可以實現更大程度的跨越。因此,他希望樂清電器行業要抓住入世的機遇,爭強升位,為打響"中國電器之都"和國際電器城品牌而共同努力。
溫州市副市長冒康夫在電器文化節開幕式上表示,低壓電器與樂清、溫州的名譽榮辱緊緊連線在一起。過去因為樂清柳市制售假冒偽劣低壓電器影響全國。十幾年來,溫州各地通過實施“質量立市”戰略,不但解決了行業性、區域性的產品質量問題,而且形成了以質量求發展的良好態勢。特別是樂清柳市以低壓電器的"大、高、優"再次聞名全國,樹立了"中國電器之都"的大旗。低壓電器不僅是樂清及柳市的標誌和旗幟,更是溫州的驕傲。
樂清市委常委、柳市鎮委書記吳存忠對樂清摘取“中國電器之都”這項桂冠感到十分榮幸。他說,打造“中國電器之都”,柳市"電器人"整整花了22年的時間。面對這來之不易的殊榮,他希望柳市"電器人"能牢記昔日"假冒偽劣"產品成災而遭致全國封殺的慘痛歷史,用心維繫榮譽,規範市場,進而能在國際舞台上爭得地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