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錢幣叢書

中國錢幣叢書

《中國錢幣叢書》是中國錢幣學會與中華書局共同編輯出版的錢幣收藏工具用書。

基本信息

1:《秦漢錢幣研究》

秦漢錢幣是歷代錢幣收藏家的收藏對象,秦漢錢幣的研究也是經濟史、貨幣史研究上的重要課題。其中,最為人所關切,也最糾纏不清的問題,就是秦漢錢幣的斷代分期。這是秦漢錢幣研究的基礎,但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比如:秦統一中國前是否已經鑄行半兩錢?如果鑄行了,那么它與秦統一中國後的半兩錢又如何分辨?漢代鑄行得最多的錢幣是五銖錢,那么眾多的五銖錢又如何分期斷代?等等。這都是長期困擾著經濟史、貨幣史研究和錢幣收藏者的問題。
蔣若是先生是我國老一代的考古學家,早在50年代主持洛陽燒溝漢墓的發掘時,就提出了漢代五銖錢分期斷代標準。如今這個標準已為考古界和錢幣界所接受,甚至成為考古發掘中對墓葬斷代的標尺。蔣先生自50年代以來,一直孜孜不倦地對秦漢錢幣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書就是這些研究成果的集結。蔣先生也可以確定年代的考古發掘為依據,運用標型學的方法,結合錢範和文獻,對秦漢錢幣的分期斷代作了全面的研究。由於方法科學,所以他的研究成果,不僅超過前人,而且在今天也遠遠處於領先的水平。

2:《新疆紅錢大全圖說 》

本書作者杜堅毅君為新疆教育工作者,同時亦是一個紅錢迷。數年來,他歷盡艱辛,足跡遍及天山南北,搜羅了大量的紅錢,與其夫人、女兒共同挑揀分類,辨別版式異同,幾近廢寢忘食,付出了大量心血,終於編成了這部內容豐富,超越前人的紅錢專著,為新疆錢幣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我認為本書的特點,首先,從所錄版式的數量來看,已達1700餘種,大大超過了以往海內外各種紅錢譜書所列之數,而且均有實物為證,是第一手資料,絕少從其它錢譜中輾轉抄錄。誠為洋洋大觀,對紅錢研究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其次,作者從收集、研究大量的紅錢實物入手,以此為基礎,對照、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看法。故本書頗多創見,對傳統見解有所突破,有所發展,不落前人窠臼。其中有的意見,我雖然並不完全贊同,但作為一家之言,是可以商榷和引來百家爭鳴的。他這種腳踏實地,大膽探索的研究方法和創新精神,也是值得讚揚和推廣的。
杜君是新疆錢幣學會會員,他要我為此作序。我覺得這是一本很有益的書,值得向廣大紅錢愛好者推薦,故樂為之序。

3:《新訂北宋符合泉志 》

大約在我國清代乾隆時期,有一批北宋錢流入日本。日本的藏家和學者對這批錢非常重視,進行了不少研究,並取得重大成果,就是發現了所謂對子錢現象。

4:《中國錢票 》

本書著重對有關錢票的檔案資料進行了全面的匯集和整理。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主要介紹中國錢票發展的歷程,錢票在中國貨幣體系中的地位,錢票與其他部門經濟的關係,錢票中的文化內涵以及一些特殊的錢票種類等。下編詳細地介紹了各省市縣錢票發行的商號、數量、面額等。他的這部著作,將有助於我們了解錢票的產生、發生、繁榮、消亡與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密切關係,以及各歷史時期錢票的承繼關係和演進脈絡。
5:《鹹豐錢的版式系列--自藏自拓鹹豐錢集 》 清代鹹豐朝(1851-1861)是我國歷史上繼王莽行寶貨制之後,又一幣制十分混亂的時期。時值鴉片戰爭之後,太平天國興起,內憂外患頻仍,軍務繁興,國用日益短缺。鹹豐三年戶部始鑄大錢,以供度支。之後,各地鑄局紛紛奏請設廠安爐。十餘年間,幣政朝令夕改,錢法紛亂複雜。錢值自小平以至當千,由於一再減重,出現輕重倒置、重量懸殊的現象。除紙幣外,幣材有銅質、鐵質、鉛質。如此種類眾多的錢幣,給錢幣專家及愛好者們帶來了收集、研究的無窮樂趣。
齊宗佑先生致力於鹹豐錢幣研究二三十年,精於收藏,長於墨拓,所收實物達千餘品之富。他在長期的觀察和排比中,發現鹹豐錢中同一個錢局所鑄的一些不同豐值的錢幣,往往有相同的片別特徵,可以自成體系,遂率先提出了“版式系列”的名稱。這種按版式系列來歸納不同面值的錢幣的方法比以往錢譜單按面值逐一標明版別特徵的方法更科學、更系統。本書正是這一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
本書的另一特色就是每一枚錢幣都標明有尺寸、厚度和重量,可以給廣大讀者提供更多的原始數據,使大家獲取更多的參考信息。

6:《中國山西民間票帖》

這是一部對民間票帖進行實物剖析和理論探討的學術著作,是錢幣學研究和貨幣史研究有機結合的一個碩果。《中國山西民間票帖》首先是錢幣學研究 的成果,因為它的基礎 是作者掌握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從書中收錄的山西票帖、票版等實物來看,其數量之眾,品種之多,門類之全,都是大大超越前人的。
書中收錄的山西票帖、票版等實物,數量之眾,品種之多,門類之全。此外,本書還就票帖製作的社會文化內涵作了有益的探討,使錢幣學研究的視野又有新的開拓。

7:《民國地方錢票圖錄 》

本書收錄了民國元年——民國三十八年24個省200多個縣的商會、商號、公司、我莊、銀號、當鋪及當地政府發行的制錢票、銅元票、國幣票、流通券、兌換券、代用券等共600餘種,為民國經濟史、貨幣史、銀行史的研究提供資料。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收錄豎版錢票,下編收錄橫版錢票,書中圖版人部標明原物的尺寸大小,橫版票均為原大原色。全部錢票均標明其稀缺度,可供收藏界的朋友們參考。

8:《兩宋鐵錢 》

以青銅幣為主幣的我國錢幣史中,鐵錢是一種特殊的錢幣。鐵錢從西漢生以後到有清末年,幾乎歷朝都有所鑄造。而兩宋是我國行用鐵錢時間最長的朝代。宋代鐵錢不僅具有銅錢所有的諸種特點,而且較銅錢的名稱、流通區域等更為複雜,與兩宋的幣制及對外政策具有更密切的關係。
由於鐵錢長期以來不為收藏者所重視,宋錢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對銅錢的版式分類上。近年來,隨著鐵錢的不斷出土,它已經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已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文章問世。《兩宋鐵錢》是到目前為止,集兩宋鐵錢研究之大成的一部專著。全書共收錄鐵錢1861個品種,每一枚都有精良的拓圖、明確的特徵和準確的來源,是研究者們所必備的第一手材料。
圖譜的後面不但有對兩宋鐵錢的總體概論,還收錄了兩宋鐵錢鑄行的大事記、鐵錢錢監一覽表及鑄地示意圖、流通區域圖等。我們希望,《兩宋鐵錢》的出版,不僅為錢幣愛好者提供一部高水平的譜錄,而且能為宋錢的更深入研究提供一份有價值的資料。

9:《先秦貨幣研究 》

先秦貨幣,以其種類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而深受歷代收藏家的喜愛和研究者的重視。然而要深入研究其中的問題難度卻較大。黃錫全教授(歷史學博士)運用其多方面的知識,結合以往研究者的成果,對近年發現的新材料及大家非常關心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討論,有一些新的創穫和突破,其採集資料之廣及整體研究之深,反映了當今先秦貨幣研究的水平。 希望本書的出版,將會受到文物、考古、歷史、地理、貨幣、經濟、古文字等方面學者的關注,以及文物收藏界、錢幣愛好者和廣大讀者的歡迎。
【目錄信息】
前言——先秦貨幣若干問題新探
一空首布、尖足布研究
二銳角布研究
三方足布研究
四圓足布、三孔布研究
五楚幣研究
尖首刀幣研究
七燕國貨幣研究
齊國貨幣研究
九圜錢研究
十其他方面研究

10:《福建貨幣史略》

貨幣是商品生產和交換髮展的產物,並隨其發展而不斷發展。我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幣最早的國家之一,已有三四千年的貨幣史。福建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境內多山。由於高山峻岭的阻隔,上古時期的經濟開發滯後於中原一帶,早期使用的貨幣系從中原一帶流入,自行鑄造貨幣始於唐代晚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各歷史年代先後鑄造的金屬硬幣和印製的紙幣有二千餘種,版式多種多樣,絢麗多彩,內涵豐富。

11:《錢幣學與冶鑄史論叢 》

本書收錄的論文從科學技術史的角度研究、考慮古錢幣,努力將現代技術手段和研究方法套用到錢幣學領域。對冶鑄史的研究為推動錢幣學研究的發展,特別是對我國古代稱量貨幣的認識,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12:《半兩錢研究與發現》

這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有《半兩錢鑄行情況的歷史考察》和《半兩錢的鑄造工藝與半兩錢的分類斷代》兩個章節。作者既從歷史的角度審視半兩錢,闡述各個時期半兩錢的歷史定位;又在蔣若是半兩錢範斷代研究的基礎上,以范鑄工藝為基礎,以不同時期的半兩錢鑄造工藝保留下來的技術特徵為依據,對半兩錢進行分期斷代。下編則分10個門類,對不同時期的半兩錢進行個別剖析。

13:《中國古代錢幣合金成分研究 》

該書是作者自1985年以來,從冶鑄史和錢幣學角度分析研究歷代古錢的成果總結。它以考古樣品和歷史文獻為基礎,採用經典化學分析手段(濕法分析Wet Method),按歷史朝代順序,從春秋戰國至清代(公元前6世紀—20世紀),分門別類,定量分析了2000餘枚錢幣實物,取得了1萬餘組準確數據。在此基礎上,作者對歷代錢幣的合金組成作了系統的排比、歸納和總結,勾畫出了中國古代錢幣合金的演變軌跡及其歷史淵源,從而使讀者能一目了然地了解中國古代錢幣合金的內涵和合金組成的演變規律。與此同時,作者提出了中國古代錢幣的科學品質的概念,建立了古代錢幣合金質量的科學評估方案。此外,作者對古錢幣中鐵(Fe)、鋅(Zn)、鈷(Co)、鎳(Ni)、鎘(Cd)、銀(Ag)、金(Au)、砷(As)、銻(Sb)等微量元素也作了全面的考察和研究,探討了它們的來源和意義。

14:《兩宋貨幣史料彙編 》

本書主要收錄宋元二代文字文獻資料,其內容有:管理鑄錢的機構、錢監管理;銅禁、鉛錫鐵禁、錢禁、錢荒現象及官方對策等。

15: 《永隆通寶錢範》

本書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編寫的:
1 圖譜部分,共選錄錢範正品照片186幅,力求原大拍攝,儘可能包含各種版別、各種模式,並適當評級。入選之范,集觀賞性、文物性和珍罕性於一體,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錢範實物原貌。另有錢範贗品照片3幅,以作對比。此外還選用了29幅照片,真實地記錄了泉州五代鑄錢遺址科學發掘的情況和中國錢幣學會永隆通寶錢範專題研討會盛況。總計218幅照片。
2 范拓部分,共選入范拓250片,以及相對應的錢模拓片250片。採集了全部各種版別精拓而成,不僅有錢範原拓,而且用油土扣入范腔製成鑄錢模型,再將該模型拓出與錢範原拓一一對照,充分顯示出錢與范之對應關係,不僅可以據此開展對范的研究,也可以對錢進行鑑賞。
3 我們對永隆通寶錢範的鑄造工藝及版別等相關課題開展了初步的研討,並將截至目前為止所有的研究成果、個人觀點毫不保留地首次公開發表於本書。

中國錢幣叢書中國錢幣叢書

4 附錄中收進了考古發掘報告,歷代有關錢範的著述索引,永隆通寶錢範真贗辨識和中國錢幣學會永隆通寶錢範專題研討會綜述,供讀者參考。

16:《世界各國鑄幣史 》

自公元前7世紀後期小亞細亞發明鑄幣以來,鑄幣的歷史已有2500多年了。歷經歲月的風雨而遺存下來的大量金屬鑄幣,給當時製造與使用這些鑄幣的國家和統治者增添了榮耀之光。
鑄幣上的圖案設計還詳實地反映了發行者對當時世界的理解。在鑄幣上,可見到從亞歷山大大帝、儒略·愷撒和克婁帕特拉到西班牙的菲利浦二世、普魯士的弗雷德里克大帝和拿破崙等統治者的非常真實的肖像。同樣,從古希臘、印度和伊斯蘭的鑄幣上,也可發現精確的宗教信條。
這本只有一卷本的《世界各國鑄幣史》,描述了世界各國從古至今的鑄幣史。本書力圖用非專業化的方法來編寫,儘量避免使用錢幣學的技術術語。然而,本書新穎的排列,將使其成為一本歷史學者、尤其是考古學者的基本參考書。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本書充分體現了鑄幣圖案設計的發展變化、鑄幣在國際貿易中的變動和政治史發展演變時鑄幣的影響等,這是因為我們是用全球化的觀點來看待鑄幣的起源、傳播和發展演變的。
一個國家的貨幣,可反映其政治、經濟、文化傳統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綜合狀況,因此,一個國家的貨幣史,可以說就是以不濃縮的國家興衰成敗的歷史。這卷《世界各國鑄幣史》描述了世界各國從古到今的鑄幣史。作者力求用非專業化的方法編寫,儘量避免使用錢幣學的技術術語,該書通俗流暢的文字表達,以及大量精美的插圖,不但使它成為一本歷史專業人士的基本參考書,而且還將受到廣大錢幣愛好者的垂青。

17:《戴志強錢幣學文集》

現在選編這本文集,作者不只是為了匯集個人在錢幣學的研究成果,而是更想通過對錢幣學的認識和思考,回顧和反思20多年來中國錢幣事業走過的道路,從而為中國錢幣學的學科建設提供一些可以借鑑的東西。由此,這本文集的內容,大致由三方面組成:
一是,對有關錢幣的幾點研究。由於對錢幣的興趣和熱愛,所在工作之餘,星星點點地做了一些學問,有幾點學習體會。
二是,對錢幣學學科理論的一點認識。1982年,中國錢幣學會成立之初,對於錢幣學究竟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大家的認識不同,分歧很大,尤其是從事金融研究的同志在文物部門、博物館工作的同志,認識有很大差距。為此,我們曾組織過多次討論,希望通過交流,逐步達成比較一致的認識。
三是,和錢幣學相關的閒言碎語。這部分選編的文章,大至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在有關錢幣工作會議和學術討論會上的發言;二是有關錢幣著作的序、跋和書評;三是對前賢學者的追思和紀念。
當今的錢幣學是在承繼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對於前賢的研究成果和他們的道德品行、治學精神,我們要十分尊重,謙虛學習,並在我們的實踐中努力發揚光大。出於這樣的目的,也選錄了有關的幾篇文章,收入這本文集。 
作者簡介:
戴志強,別名戴續、阿祥。中國錢幣博物館研究員。1944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紹興,1966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歷任河南安陽博物館副館長,安陽市文化局副局長,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處長,中國人民銀行貨幣發行司副司長中國人民銀行貨幣發行司副司長,中國錢幣博物館館長,中國錢幣學會秘書長,《中國錢幣》雜誌主編;兼任國際博物館委員會委員,國際錢幣銀行博物館委員會執委、亞洲地區主席,國際錢幣學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兼任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國家流通文物專家組成員,中國錢幣學會副理事長、學術 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博物館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科學技術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民族大學客座教授。

18:《中國近代機制幣 》

本書由“概論”“目錄”“圖錄”3部分組成。概論用文字對機制幣的形成、發展等作較系統的介紹,目錄和圖錄依次對照,把機制幣按金、銀、銅及其他材質為順序進行拓列,同材質又分清代與民國。機制幣收集的範圍從中國機制幣的產生起,到1949年為止。
研究中國近代的機制幣,已有多人進行,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沈鳴鏑君的《中國近代機制幣》又為這一研究提供了新的成果。作者在錢幣研究上具有家學淵源,其先大人即前輩者著名的錢幣學家戴荷庭先生。他幼承庭訓,又經過自己多年的辛勤鑽研,對中國機制幣的來龍去脈已經了如指掌,蒐集的幣種圖錄相當齊全。本書圖錄全部採用彩色印製,儘可能地存原幣之真。它的問世,一定會受到錢幣研究者和收藏家們的歡迎,對繼續開展中國機制幣的研究起促進作用。

19:《中國銅元分類研究(上下冊) 》

本書在種類收錄上有4個重要突破,第一是把特殊條件下產生的代用幣收錄到“中國銅元”序列之中加以歸類整理,包括了四川馬蘭錢、山西軍工消費證、江蘇代用幣等,使這些分散的資料得以全面展示給收藏家和學者。第二是為了指導一般的愛好者以及維護錢幣收藏的尊嚴,特以收錄了最近十幾年以來出現的贗品銅元,包括美國鑄造出來僅供收藏用的特殊贗品,並指出這些贗品的特徵、詳細數據。這些贗品除了兩枚蘇維埃的一分、五分,其他都是本人親自從市場購買的。第三是收錄了早期外國在華流通銅元。這些銅元雖然是外國的,而且來源不一,有些是成批的、有組織的走私進來,有些是商人、旅客零星攜帶而來。但這些銅元都進入了中國的鋪幣市場,按一定比率參與流通,並對中國銅元的形制、圖案等方面產生了影響,研究早期的外國銅元有助於加深對中國銅元的理解和認識,而且對促進中外錢幣文化的交流是有好處的。第四是把1932年以來,在中國國土上存在過的民族分裂政權、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權鑄造的銅元排列在一起,進行集中的解說,有助於增加讀者對近現代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了解,有助於加強愛國愛國主義教育,並認識到銅元鑄造與發行方面的複雜歷史背景。
本書所有圖片,基本來自實物掃描、拍攝,極少數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只能採用資料照片。

20:《清代地方私帖圖錄 》

每次私鈔發行的興盛時期,都是戰後經濟拮据的之時,也正是國家財政危機之日。如,第一次興盛時期正是鴉片戰爭失敗後,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之時。第二次興盛時期正是中日甲午戰爭失敗,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款2億兩之時。第三次興盛正是辛亥革命、國內軍閥混戰、群龍無首之時。戰爭的失敗使大量金銀被掠奪一空,國家只有靠發紙幣維持生機,因國家紙幣發的太濫而失去信譽使地方私鈔得以發展。
本書收錄從乾隆元年(1736)到宣統三年(1911),歷經7朝175年間發行的部分民間私帖800餘種。應該說是目前國內收錄清私鈔最多的書籍,涉及20多個省(市)及200多個縣(鄉、村),為研究中國清代貨幣史、錢幣學的專家學者、收藏家提供實物資料。

21:《順治通寶錢譜 》

對順治錢的版本研究,以前只根據背文特徵分為5大類。本書還從面文、錢體等其他特徵入手,將以前的每一大類又細分為若干小類。本書堪成研究順治錢只最新成果者。
22:《新疆歷史貨幣-東西方貨幣文化交融的歷史考察 》 新疆地區鑄造的貨幣上分別使用有漢文、怯盧文、龜茲文、粟特文、回鶻文、突厥文、回鶻式蒙古文、八思巴文、察合台文、托忒式蒙古文、滿文、錫伯文等多種民族文字。充分證明了歷史上新疆地區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繁衍的歷史事實,無可辯駁地證明新疆的歷史及文化不是由那一個民族單獨創造的,而是由生活在新疆的各個民族共同創造的。
歷代中原王朝所鑄造發行的貨幣,在新疆各地幾乎都有考古發現,而且是數量巨大,種類繁多,自漢朝至清代,歷朝皆有,綿延不斷。這些出土錢幣更以鐵的事實真實地反映了歷史上新疆地方與祖國歷代中央政權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密切聯繫以及和周邊國家地區的關係。
《新疆歷史貨幣》一書通過對新疆錢幣的研究,客觀、真實地反映了新疆歷史的本來向貌,對於人們全面而正確地認識新疆的歷史和民族關係,特別是新疆與中原內地的關係有重要學術價值。同時,對於加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的統一和新疆的穩定,亦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這是研究新疆錢幣的現實意義所在,《新疆歷史貨幣》一書無疑達到了這一目的。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它是一部難得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學術專著!這是我閱讀全書後的深刻體會。

23:《北宋銅錢 》

本書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古錢譜,在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北宋銅錢的版別進行了分類和研究,充實了新的內容,對舊見作了必要的修訂,是當今錢幣學界對北宋銅錢研究成果的匯集。可以說,本書的銅錢版別是目前蒐集最全的。此外,本書對每一個錢的具體特徵加以介紹,更作了等級評定,方便一般錢幣收藏者及愛好者參照、使用。

24:《川康銀錠 》

川康銀錠是我國貨幣體系中銀兩貨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目前已出版的有關中國銀錠的書籍中,都以“四川銀錠”來概括原四川省行政區域內所生產的銀錠,我們認為這種提法不夠準確和全面。在清代,四川省轄區內生產的銀錠可稱為四川銀錠,而在民國期間,原四川省行政區域曾分為四川省和西康省,在這期間所生產的銀錠就增加了西康省銀錠。因此,要準確和全面表述原匹lJll省行政區域內產生的銀錠,就應該在四川省銀錠(簡稱川錠)的基礎上加七西康省銀錠(簡稱康錠),統稱為“川康銀錠”。
本書是目前國內第一次比較系統和全面介紹川康銀錠的書籍。它全面地介紹了涼山彝區積澱大量川康銀錠和部分外省銀錠的歷史原因,闡述了產生漢源錠、彝文錠的歷史背景,明確了彝文錠在我國銀幣體系中的學術地位和獨特的歷史價值。本書還介紹了歷史上四川省、西康省行政區域的變化,以方便廣大讀者根據行政區域的演變情況對照了解川康銀錠中的地名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