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8月1日)
叢書名: 金融藍皮書系列
平裝: 516頁
開本: 16開
ISBN: 780230251X
條形碼: 9787802302518
尺寸: 23.8 x 16.5 x 2.2 cm
重量: 839 g
作者簡介
胡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員,律師,法學博士,金融學博士後
內容簡介
該書集中、系統、全面、持續地反映中國金融法治的現狀、發展和改革進程。報告定位於“記載事實”、“客觀評論”、以及“金融和法律交叉研究”。資料翔實、系統,評論客觀、準確,金融學和法學的多視角分析,是報告的基本特點。報告由“法治綜述”、“年度進展”、“高層視角”、“金融監管”、“理論研討”、“熱點評析”、“案例研究”七部分構成,從巨觀上梳理出當年中國金融法治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脈絡,並針對金融立法、金融司法以及金融監管等領域中出現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展開理論分析和案例研究,以期為金融機構的經營決策提供參考,為金融理論工作者提供研究素材,為監管當局制定政策提供依據。
目錄
前言
中國金融法治綜述
第一篇 年度進展
銀行業
證券、期貨業
保險業
基金業
信託業
外匯管制
第二篇 高層視角
大力推進金融法制建設,努力培育良好信用文化
借鑑國際保險監管經驗,加強我國保險公司治理立法
中國銀行業法治建設的若干問題
完善金融環境的法律建議
第三篇 金融監管
有效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的構建:國際經驗與中國選擇
銀行業依法監管——環境、結構和路徑選擇
中國銀行業監管政策發展思路和方向
健全法律制度,維護金融穩定
小額信貸機構監管的國際經驗和中國實踐
論我國商業銀行綜合經營及其法律監管體制的構建
對沖基金行業發展與監管:經驗與啟示
第四篇 理論前沿
中國有效存款保險制度的構建:問題與方案設計
論行政權力存在於資本市場的局限性及其克服
動態不一致、法不責眾與政府聲譽:中國金融犯罪的經濟學分析
我國金融破產立法的缺陷與重構——基於證券公司綜合治理的觀察
“過渡時期”交通事故侵權糾紛中的保險賠償問題研究
有限風險再保險監管的國際趨勢及我國借鑑
以基金財產中的股票質押融資的法律分析
第五篇 熱點評析
《公司法》修改述評
《證券法》、《公司法》修訂對上市公司收購的影響分析
基金業健康發展的制度基石——評“兩法”修訂對基金業發展的影響
股權分置改革的法律評析
權證在股權分置改革中套用的法律分析
滬深股市權證創設制度分析
第六篇 案例研究
金融生態中的司法因素——“重慶農行案”引發的思考
脆弱的銀行內部控制體系——“山西‘7?28’票據詐欺系列案”反思
加強境外國有股權監管——“中航油”事件啟示
金融衍生品立法
——“國儲銅”事件折射出的立法盲點
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監管的必要性
——“中再人壽失足漢唐事件”透析
《保險法》第67條立法目的探究及適用
——“平安百萬拒賠案”的法理分析
分業體制下金融控股公司的規制——“金信信託停業事件”的啟示
信用卡客戶信息安全的法律分析
——由美國信用卡賬戶資料外泄事件引發的思考
2005年上市公司收購案例點評
德隆興衰及其法治啟示
銀行卡簡訊詐欺的若干法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