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部書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於是就成為本書論述的主線。 本書以恭親王奕訴及普國藩、李鴻章等人領導的自強運動為第一個近代化方案,以康有為等人領導的變法運動為第二個近代方案,以義和團運動或曰“拳匪運動”為第三個公式化方案方案…… 這些方案最後都挫敗。於是本書提出自己的觀點:“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並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換句話說,我國到了近代要圖生存,非全盤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本書所開創的學術傳統,曾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瀾、胡繩等人的近代史研究開展之後,這個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識形態要求必定中國近代史的所謂“新的學術傳統”所取代。
舊中國史學界,有關近代中國及近代中國對外關係史的著述,幾乎半數以上都是“因襲”蔣廷黻的史學觀點。 這本書被稱為“史辦有名的小書”,“學術含量很高”,“在史學界早有盛名”,“眾多近代史中力作之一”、“傳世之作”,“諾大著作堆壘成的金字塔的塔尖”,“字字珠璣,讓人嘆絕”,“迄今仍是近代史上的一本經典”,“史學名著”“中國近代史的開山之作”,“比後來大多數同類著作都要高明”、“開了風氣之先”,“眼界開闊,獨闢蹊徑”,“不是雕蟲小技,而是大手筆”,“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學術精品”,“對近代史學有開創性貢獻”,“小書大歷史”,“凝聚了他十年研究的心得”,“一部有分量的史學著作”…… 這本書不僅奠定了蔣氏在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衝擊的學人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之前途命運的獨特理解。
目錄
前言
總論
第一章 剿夷與撫夷
第一節 英國請中國訂閱邦交
第二節 英國人作鴉片買賣
第三節 東西對打
第四節 民族喪失二十年的光陰
第五節 不平等條約開始
第六節 剿夷派又抬頭
第七節 剿夷派崩潰
第二章 洪秀全與曾國藩
第一節 舊社會瞳循環套
第二節 洪秀全企圖建新朝
第三節 曾國藩刷新舊社會
第四節 洪秀全失敗
第三章 自強及其失敗
第一節 內外合作以求自強
第二節 步步向前進
第三節 前進遇著阻礙
第四節 士大夫輕舉妄動
第五節 中日初次決戰
第四章 瓜分及民族之復興
第一節 李鴻章引狼入室
第二節 康有為輔助光緒變法
第三節 頑固勢力總動員
第四節 孫總理提民族復興方案
第五節 民族掃除復興的障礙
第六節 軍閥割據十五年
第七節 貫徹總理的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