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 康繼軍 著 叢 書 名:中國區域可持續發展文庫出 版 社: 科學出版社ISBN:9787030235732出版時間:2009-03-01版 次:1頁 數:240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 > 中國經濟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回顧中國經濟轉型期制度變遷與經濟成長的經驗事實,對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體制各方面市場化進程進行評價,構建了測度各方面市場化進程的指標體系;運用協整理論和動態建模方法建立的包含制度因素的經濟成長動態分析模型較好地模擬了市場化改革影響下的中國經濟成長的變化規律,證實了轉型期內市場化改革所帶來的能量釋放確實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動力:就如何正確評價政府行為方式適應市場化轉變、企業市場化轉變、對外開放以及培育產品市場、促進金融市場化等問題提出了政策建議。
本書可供套用經濟學、數量經濟學等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教師、研究生,以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閱讀。
作者簡介
康繼軍,1968年10月出生,黑龍江哈爾濱人,管理學博士。現任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經濟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轉型、制度變遷與經濟成長相關方向的套用計量經濟學研究。在《管理世界》、《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金融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項;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並完成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項目,商務部政策研究項目、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發展計畫項目,以及重慶市科委項目等相關研究課題多項,研究成果獲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省部級)三項。博士學位論文獲重慶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查看全部>>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制度變遷與經濟成長的重要意義
二、制度變遷與經濟成長的相關概念
(一)轉型經濟學
(二)經濟轉型
(三)經濟成長
(四)制度
(五)制度變遷
三、制度變遷與經濟成長的研究現狀
(一)新制度經濟學與制度——經濟成長理論
(二)制度變遷對經濟成長貢獻的定量測度
(三)制度變數的指標體系和指數
四、制度變遷與經濟成長的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本書的主要研究內容
(二)研究方法和特色
第二章 制度變遷理論評述
一、制度理論
(一)制度的定義、產生及其功能
(二)制度理論的行為假定
(三)制度理論的核心——產權方法
(四)制度的構成
二、制度變遷理論
(一)制度變遷的內在機制
(二)制度變遷的軌跡與路徑依賴
三、制度變遷模型
(一)誘致性制度變遷
(二)強制性制度變遷
(三)誘致性制度變遷與強制性制度變遷模型的比較
四、新制度經濟學方法論
(一)理論分析
(二)建立模型
(三)實證檢驗
第三章 制度變遷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基於索洛余值法的計量經濟分析
一、制度變遷對經濟成長的貢獻
二、測度制度變遷貢獻的計量模型
(一)經濟成長中要素貢獻的測度模型
(二)經濟成長中制度變遷貢獻的量化測度模型
三、測度中國轉型期(1978-2003年)制度變遷對經濟成長貢獻的實證研究
(一)數據的收集及處理
(二)中國轉型期(1978-2003年)制度變遷對經濟成長貢獻的實證研究結果
(三)結論
四、測度制度變遷貢獻的實證研究——以重慶市為例
(一)數據的收集及處理
(二)重慶市制度變遷對經濟成長貢獻的實證研究結果
(三)結論
五、本章小結
第四章 政府行為方式市場化進程與經濟成長
一、中國轉型期(1978-2003年)政府經濟管理系統改革進程
二、政府行為方式市場化進程的內涵及理論邊界
三、測度政府行為方式市場化進程的指標體系
(一)市場分配經濟資源的比重
(二)政府職能身份轉變指標
(三)政府退出微觀經濟活動指標
四、中國轉型期(1978-2003年)政府行為方式市場化與經濟成長關係的實證研究
(一)數據與變數
(二)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
(三)協整檢驗
(四)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的確定
(五)因果關係檢驗結果
(六)脈衝回響函式
(七)方差分解
(八)結論
五、本章小結
第五章 企業的市場化進程與經濟成長——非國有經濟的發展
一、中國轉型期(1978-2003年)企業市場化進程
二、企業市場化進程的內涵及基本理論
三、測度企業市場化進程的指標體系
四、中國轉型期(1978-2003年)企業市場化與經濟成長關係的實證研究
(一)數據與變數
(二)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
(三)協整檢驗
(四)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的確定
(五)因果關係檢驗結果
(六)脈衝回響函式
(七)方差分解
(八)結論
五、本章小結
第六章 對外開放與經濟成長
一、中國轉型期(1978-2003年)對外開放進程
二、測度對外開放程度的指標體系
三、中國轉型期(1978-2003年)對外開放程度與經濟成長關係的實證研究
(一)數據與變數
(二)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
(三)協整檢驗
(四)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的確定
(五)因果關係檢驗結果
(六)結論
四、本章小結
第七章 產品市場的發育進程與經濟成長
一、中國轉型期(1978-2003年)產品市場發育進程
二、測度產品市場發育進程的指標體系
三、中國轉型期(1978-2003年)產品市場發育進程與經濟成長關係的實證研究
(一)數據與變數
(二)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
(三)協整檢驗
(四)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的確定
(五)因果關係檢驗結果
(六)脈衝回響函式
(七)方差分解
(八)結論
四、本章小結
第八章 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
一、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
二、理論分析
三、實證研究
(一)模型設定和計量方法說明
(二)樣本數據指標說明
(三)單位根和協整檢驗
(四)向量誤差修正模型與Gmnger因果檢驗
四、本章小結
第九章 經濟成長的制度分析動態模型
一、中國經濟轉型與增長
二、市場化指數設計
三、模型分析、指標及數據處理
四、實證研究
五、本章小結
第十章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本書的主要結論
二、未來研究展望
(一)關於量化測度制度變遷指標體系
(二)關於包含制度因素的巨觀經濟建模
參考文獻
附錄A 金融市場化進程中的金融結構、政府行為、金融開放與經濟成長間的關係研究
附錄B 中國經濟轉型期商業銀行資本與風險行為研究——兼論《巴塞爾協定》在我國的實施效果
附錄C 中國經濟轉型期的貨幣需求模型
後記
·收起全部<<
前言
本書以改革開放為背景,通過考察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體制各方面市場化進程的相對程度,分析和研究了中國轉型期的制度變遷與經濟成長的關係。
2008年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30周年,回顧歷史,中國經濟體制的市場化改革是以實踐經驗為先導(俗稱“摸著石頭過河”)的一步步摸索推進的漸進式改革。自1978年以來,經濟體制改革已經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更大程度的開放性和更多的市場自由。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的市場經濟目標模式標誌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入了轉折階段,從以試驗性、分散性、利益引導、破壞舊體制為主要特徵的“感性發展階段”向以系統性、主動性、制度創新、建立市場經濟框架為主要特徵的“理性推進階段”轉型。迄今為止,中國已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還不完善,改革的攻堅任務尚未完成。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是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