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10位[7504924970] 13位[9787504924971]
出版社:中國金融
出版日期:2001-7
定價:¥18.00 元
內容提要
本書通過1984~1999年數據資料的實證研究獲得如下有價值的結論:①我國貨幣供給衝擊是引發GDP和物價變化的主要原因且效果顯著,貨幣政策在中國不具備中性,我國經濟成長是貨幣供給支持型;②信貸配給機制是我國貨幣政策傳導的主要途徑;③基礎貨幣的總量和結構與央行備付金利率、一年期再貸款利率、一年期金融機構貸存款利差和實際存款準備金率高度相關;④我國正負貨幣供給M2的實際值擾動在10%的置信度下對GDP的影響結果具有對稱性;⑤名義貨幣供給對名義GDP和物價的作用時滯分別為5個月和7個月;⑥我國LNMR和利率與LNM2間存在長期的穩定關係;⑦實際利率通過M2作用於GDP和物價的效能要比其直接作用的效能好,實際利率是引發貨幣供應量變化的次要原因,基礎貨幣是引發貨幣供應量變化的首要原因等。該書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丈結合規範分析,提出我國貨幣政策調控模式由調控變數與調控方式構成,其中貨幣政策的操作目標變數是基礎貨幣和利率,中間目標變數是M2(觀察M1),調控方式應以“單一規則”為主,“相機選擇”為輔且使兩者實現有效匹配的運行機理;最後還構建了我國貨幣政策調控運行的動力、約束、決策和調控機制以及各機制協調運行的和諧機理等。
目錄
第一章引言
1.1選題背景與意圖
1.1.1選擇、困惑與挑戰
1.1.2深思、目的與意義
1.2研究回顧與觀點述評
1.2.1西方貨幣政策理論與調控實踐的觀點述評
1.2.2我國貨幣政策研究回顧與觀點述評
1.3研究內容與方法
1.3.1研究內容
1.3.2研究思想與方法
1.4論文結構安排
第二章貨幣政策數量效應理論與中國貨幣政策運行效果的
實證檢驗
2.1貨幣政策數量效應理論與啟示
2.1.1凱恩斯學派
2.1.2弗里德曼貨幣學派
2.1.3合理預期學派
2.1.4巨觀金融博弈理論
2.1.5借鑑與啟示
前言
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控運行是通過銀行體系的活動來實現,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是貨幣政策的制訂者和調控的主體。1996年以來,隨著我國巨觀經濟“軟著陸”的成功實現和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央行為了刺激經濟成長採取了一系列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但國人認為成效並不顯著。央行的貨幣政策無論是最終目標、中間目標、操作目標和貨幣政策工具,還是傳導機制和數量效應方面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國內一些著名學者主要是從規範研究的角度揭示貨幣政策有效性受到影響的原固,本書作者則通過實證的系統研究確切回答貨幣政策調控的效果到底是什麼。本書是從制度變遷的分析思路出發,選擇中..
序言
中國貨幣政策的調控目標是以社會利益為最高目標的公共選擇,調控手段是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的信用方針、政策措施的總和。1984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既行使貨幣當局、又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是我國貨幣政策調控的主體;存款貨幣銀行既是被調控的對象、又是調控政策措施的載體;企業和居民公眾是調控最終被引導和限制的微觀經濟活動的客體;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外匯市場等金融市場是調控的媒介;貨幣政策工具變數、操作目標變數、中間目標和最終目標變數是貨幣政策調控變數,它們構成貨幣政策調控系統的要素,如何利用系統科學的研究思維和觀點,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次、綜合地分析研究我國貨幣政..